首先看氨合成的原理:N2 +3H2<=====>2NH3 1:它是一个放热反应2:它是一个缩体反应
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温度的影响:如果升高温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反应应向使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 :压力的影响:如果增大压强,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反应应向使反应体系的压强降低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惰性气体的影响分析比较麻烦,分两种情况:一是该反应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反映,这种情况加入惰性气体对反应物的浓度没有影响,也就不会影响平衡的移动;二是在压强恒定的条件下反应,这种情况下,加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即反应向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3、具有最高恒沸点的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A和B),经精馏产物为何?经精馏能否
将两组份完全分开?为最高恒沸点物 不能
24、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物种数S,组分数C,相数P,自由度F(7分)
CaCO3(S)与其分解产物CaO(S)和CO2 (g)成平衡
S=3,C=2,P=3,F=1 25、摩尔电导率
在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板电极之间,放置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这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Λm
26、解释当浓度降低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必定升高。
由于溶液中导电物质的量已给定,都为1mol,所以,当浓度降低时,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减弱,正、负离子迁移速率加快,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必定升高。 27、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的浓度的幂的乘积成正比,其中各反应物的浓度的幂的指数即为基元反应方程式中该反应物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
28、气体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基本假设: (1) 分子为硬球,两球接触前无相互作用; (2) 分子 A 和分子 B 要发生反应,它们间必须发生碰撞;
(3) 只有那些沿两碰撞分子中心连线的相对动能超过某一阈值 ec 的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4) 反应过程中,分子速率始终满足玻尔兹曼平衡分布。
29、第二类导体的特点
A.正、负离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C.温度升高,电阻下降
D.导电总量分别由正、负离子分担
30、1923年,Debye-Hückel提出了他们的强电解质理论,该理论的几点假设为: 1、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解离;
2、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库仑力; 3、 每一个离子都处在异号电荷所形成的离子氛的包围中。 31、理想液态混合物
任一组分在全部组成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
定律的液态混合物称为理想液态混合物,简称为理想混合物。
32、熵增原理: 在绝热过程中熵不可能减少
33、偏摩尔量的定义式:
partial molar quantity,在温度、压力及除了组分B以外其余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不变的条件下,广度量X随组分B的物质的量nB变化率XB称为组分B的偏摩尔量。偏摩尔量就是解决“体系组成的变化对体系状态影响问题的”。 方程式:
XB=(φX/φnB)T、P、nC
对于纯物质,并不存在偏摩尔量的概念,它就是摩尔量。
偏摩尔体积可以看作是某一定浓度溶液中1摩尔该组分体系总体积的贡献。 34、化学势的物理意义:
恒温恒压条件下,在指定组成的无限大体系中,加入1mol的B物质引起体系的Gibbs能的改变。也就是说,在指定条件下1mol的B物质对体系的G的贡献。化学势是强度
性质,状态函数。
35、化学平衡、相平衡的条件
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在温度平衡(热平衡)和压强平衡(力平衡)的基础上,两相的化学势相等(相平衡) 36、使用Raoult定律时的几点注意:
①Raoult定律适用于稀溶液中的溶剂,也适用于理想液态混合物(后述);
②若溶剂分子在稀溶液中发生缔合现象,其摩尔质量仍用气态分子的摩尔质量; ③对稀溶液来说,溶液越稀,Raoult定律符合得越精确;
④不沦溶质是否挥发,Raoult均适用口 37、使用Henry定律应注意:
①Henry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中的溶质; ②Henry定律表示式中,P、为液面上B气体的分压,若溶液中溶有多种气体,在总压 不大时,Henry定律分别适用于每一种气体,忽略各气体间的相互作用;
③溶质B在气相和在溶液中的分子状态必须相同,如HCl在气相为H CI分子,在水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物化思考题及答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