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知识产权法复习题(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3.录音录像制作权的主体是( )

A.表演者; B.出租设备或场地的人; C.表演者和出租设备或场地的人; D.录音或录像制作者。 14.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保护期限为( ),截止于该作品首次出版后的第( ) A.25年,25年的12月31日; B.50年,50年的12月31日; C.10年,10年的12月31日; D.20年,20年的12月31日。

15.我国著作权法第43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 ) A.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B.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向其支付报酬; C、须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必向其支付报酬; D.须经著作权人许可,且须向其支付报酬。

16.我国著作权法第45条规定,电视台播放他人的电影、电视和录像( ) A.应当取得电影、电视制片者和录像制作者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B.应当取得电影、电视制片者和录像制作者的许可,但不必支付报酬; C.不必取得电影、电视制片者和录像制作者的许可,但应支付报酬; D、不必取得电影、电视制片者和录像制作者的许可,也不必支付报酬。

1.B; 2.C; 3.A; 4.C; 5.B; 6.A; 7.C; 8.C; 9.A; 10.D; 11.C; 12.D; 13.D; 14.B; 15.B; 16.A. 二、多项选择题

1.狭义的邻接权包括( )

A.表演者权; B.音像制作者权; C.广播电视组织权; D.出版者权; E.表演权。 2.导致专有出版权终止的情形有( )

A.法律规定; B.专有出版权人严重违反合同,损害著作权人利益; C.著作权人因与他人签订新的专有出版合同而要求终止;

D.专有出版权人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私自将专有出版权转让他人; E.图书脱销后专有出版权人拒绝重印。 3.出版者权的内容包括( )

A.演绎权; B.复制权; C.专有出版权; D.版式设计的专有使用权; E.发行权。 4. 版者的义务有( )

A. 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 B.按质、按期出版作品; C.重印再版作品; D.对作品进行翻译出版; E.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5.表演者的权利有( )

A.表演权; B.表明表演者身份; C.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 D.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E.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 6.广播电视组织的权利有( )

A.播放节目的权利; B.许可他人播放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C.许可他人复制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D.播放已出版的录音制品的权利; E.表明身份的权利。 7.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定的邻接权包括( )

A.表演者权; B.音像制作者权; C.广播电视组织权; D.出版者权; E.表演权。 答案: 1.ABC; 2.ABDE; 3.CD; 4.ABCE; 5.BCDE; 6.ABCD; 7.ABCD. 三、名词解释题

1.专有出版权;2.广播组织权;3.表演者权;4.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四、简答题

1.简述邻接权的概念。

2.简述我国图书出版者的权利与义务。 3.简述表演者的权利与义务。

4.简述广播电视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五、论述题: 试述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

李某与王某共同演奏、录制了一盘《古筝》音乐磁带。磁带中录制了由李某、杨某共同创作的古筝独奏曲《战海河》,李某改编、移植但还未公开发表的古筝独奏曲《艳阳天》、《阳关三叠》、《彝族舞曲》。在录制前,《战海河》、《长安八景》已公开发表。该磁带中,除《阳关三叠》一曲由李某演奏外,其余作品由王某演奏。甲音像出版社得知乙音像公司有一盘《古筝》录音磁带母带,遂与乙音像公司签订关于转让《古筝》录音磁带母带版权的协议,约定由甲音像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发行权,乙音像公司不得转让给其他任何单位出版发行。甲音像出版社从乙音像公司取得《古筝》录音磁带母带后,只进行了审听,未进行任何编辑工作,就决定出版发行,并将该磁带定名为《古筝经典》。该盒式录音磁带中并无配器,但装帧纸上载明配器人员姓名。音像社在出版该磁带前,未经著作权人李某许可,未取得表演者许可,也未同表演者订立书面合同。该磁带出版后,甲音像出版社在装帧纸上未给著作权人及表演者署名,也未支付报酬。同时,《长安八景》尾声部最后八小节被删除。经向专家咨询,删除八小节乐曲内容,破坏了该音乐作品的完整性。

为此,李某、王某和杨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甲音像出版社停止侵害,不再复制发行侵权磁带,公开登报致歉,以消除影响,并按国家规定支付报酬,赔偿精神损失。甲音像出版社辩称:我社出版了《古筝经典》磁带所用的母带及版权是从音像公司通过转让得到的,与李某、杨某、王某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法院认定我社出版的该音乐磁带侵犯了他人著作权,也应由音像公司承担责任。在该磁带出版发行过程中,未在磁带封面及装帧纸上为曲作者、表演者署名,未支付报酬,是我们工作疏忽所致。现我社同意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曲作者及表演者的报酬,但不同意登报致歉。

请问:本案中甲音像出版社侵犯了原告的哪些权利?本案中被告侵犯了原告的以下权利:

(1)甲音像出版社未经著作权人李某许可,擅自发表李某改编、移植但尚未公开的古筝独奏曲《艳阳天》、《阳关三叠》、《彝族舞曲》,侵犯了李某所享有音乐作品的发表权。 6

(2)甲音像出版社擅自在出版《古筝经典》盒带前,未取得表演者许可,也未同表演者者订立书面合同,即将《古筝经典》盒式录音磁带予以出版发行,构成了对李某、王某表演者权利的侵害。(3)甲音像出版社擅自在出版《古筝经典》盒式录音磁带,未按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在装帧纸上为曲作者和表演者署名,侵犯了李某、王某、杨某享有的音乐作品署名权。

(4)《古筝经典》盒式录音磁带被甲音像出版社擅自出版、发行时,《长安八景》一曲的尾声部被删除八小节乐曲内容,破坏了原音乐作品的完整性,侵犯了曲作者的保护作品完整权。按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甲音像出版社应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章 著作权的限制

一、单项选择题

1.著作权的限制主要针对( )

A.著作人身权; B.著作财产权; C.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D.著作财产权和发表权。 2.以下属于合理使用的是( )

A.公开发表他人尚未发表的作品; B.对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进行评价; C.对他人已经发表进行改编; D.对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进行再版。 3.以下不是合理使用的是( )

A.某出版社将英文版的《白雪公主》翻译为藏文; B.某出版社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翻译为藏文; C.某出版社将英文版的《白雪公主》翻译为盲文; D.某出版社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翻译为盲文。

4.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是利用他人( ) A.尚未发表作品的制度; B.已经发表作品的制度;

C.一切作品(不论是否发表)的制度; D.明确声明放弃著作权作品的制度。 5.对已经发表的作品,有权发表不得转载、摘编的( )

A.报社、杂志社的编辑或著作权人; B.报社、杂志社的编辑; C.报社、杂志社报纸; D.著作权人。 6.对于发表的作品,报社、杂志社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 )

A.视为有效; B.视为无效; C.有效; D.效力待定。 7.表演者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进行演出( ) A.应当经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B.应当经著作权人许可但不必支付报酬; C.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要支付报酬;

D.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并且不必支付报酬。

8.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制作录音制品( ) A.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并且不必支付报酬; B.应当经著作权人许可,但不必支付报酬; C.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D.应当经著作权人许可,并应当支付报酬。

9.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 ) A.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规定支付报酬; B.应当经著作权人许可,但不必支付报酬;

C.不必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规定支付报酬; D.应当经著作权人许可,并应当按规定支付报酬。 10.法定许可制度的目的在于( )

A.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 B.保护邻接权人的利益; C.鼓励作品的广泛广播; D.保护使用人的利益 11.法定许可制度规定使用作品的人( )

A.可以不支付报酬; B.必须支付报酬; C.不必支付报酬; D.按合同规定决定是否支付报酬。 12.著作权人权利保留制度( )

A.允许著作权人通过声明不许他人使用其作品; B.允许著作权人通过声明限制他人使用其作品; C.允许著作权人通过法律禁止他人使用其作品; D.允许著作权人通过合同禁止他人使用其作品。 13.强制许可使用制度的目的在于( )

A.鼓励作品的广泛传播 B.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

C.保护邻接权人的利益; D.防止著作权人滥用其专有权利。 14.强制许可制度最早见于( ) A.我国宋朝颁布的《禁擅镌》; B.英国1709年《安娜法》; C.法国1791年《表演权法》; D.英国1909年版权法。 15.我国著作权法对强制许可制度( )

A.作了规定; B.没有规定,因此不适用强制许可制度; C.没有规定,但由于加入《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可以适用; D.没有规定,虽然加入《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仍然不予适用。

答案:1.B; 2.B; 3.A; 4.B; 5.D; 6.B; 7.A; 8.D; 9.A; 10.C; 11.A; 12.A; 13.D; 14.C; 15.C.二、多项选择题

1.个人合理使用的条件( )

A.使用他人作品可用于商业性的; B.使用的作品可以是未经发表的; C.使用他人作品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

D.对个人不得作超出家庭范围的解释; E.使用他人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 7

2.适当引用必须具备的条件( )

A.引用目的可以不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 B.对引用的部分没有限制; C、引用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 D.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 E.不得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权益。 3.教学合理使用的条件包括( ) A.使用的作品可以是未经发表的作品;

B.其目的限于学校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翻译与复制作品只能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 C.合理使用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或者科研人员; D.使用的作品必须是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E.使用他人作品,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利用,也不得出版发行,必须尊重作者的著作人身权等。 4.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时,必须对该作品加以限制,其限制如下:( ) A.使用作品必须是因执行公务需要,不得超出执行公务的范围; B.只要是国家机关使用,就可以不受公务范围的限制; C.使用作品时,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

D.使用作品时,不得无故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E.使用的作品没有发表与否的限制。 5.《著作权法》第22条对“免费表演”的要求是( )

A.不得向听众、观众收取费用; B.表演的必须是已经发表的作品;

C.表演的作品无是否发表的限制; D.必须取得著作权人同意; E、不得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6.以下主体可以进行法定许可使用的有( )

A.报刊杂志社; B.表演者; C.广播电台、电视台; D.录音制作者; E.录像制作者。 7.对著作权限制的制度包括( )

A.合理使用制度; B.强制许可使用制度; C.法定许可使用制度; D.免费许可使用制度; E.著作权人权利保留制度。 8.目前根据《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享有强制许可权利的有以下国家( ) A.中国; B.墨西哥; C.韩国; D.突尼斯; E.几内亚。 9.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和合理使用制度的相同点有( ) A.其目的侧重于公共利益; B.主体相同;

C、只能针对已经发表的作品; D.无需征得著作权人同意; E.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答案: 1.CDE; 2.CDE; 3.BDE; 4.ACD; 5.AE; 6.ACD; 7.ABC; 8.BDE; 9.ACDE. 三、名词解释题

1.合理使用 ; 2.法定许可使用; 3.强制许可使用。 四、简答题

1.简述合理使用的条件。

2.试比较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和合理使用制度。

3.简述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和强制许可使用的区别。 五、论述题

1.试述我国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范围的规定。 2.试述我国著作权法关于法定许可使用的规定。 六、案例分析题

某录音录像公司与作家汪某签订合同,约定:汪某允许某录音录像公司对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受戒》、《徒》等作品进行影视改编及拍摄,汪某保证在1998年3月15日之前不将以上作品的改编权及拍摄权转让他人;某录音录像公司向汪某支付改编转让费。某电影学院文学系学生吴某为完成改编课程作业,将汪某的小说《受戒》改编成电影剧本。某电影学院对在校学生上交的改编作业进行审核后,选定将吴某改编的剧本《受戒》用于学生毕业作品的拍摄。吴某与某电影学院教师赵某通过电话与汪某取得联系。汪某表示小说《受戒》的改编、拍摄权已转让给某录音录像公司。赵某与某录音录像公司协商,该录音录像公司未明确表示同意某电影学院拍摄《受戒》一片,其后,某电影学院投资5万元,并组织该院八九级学生联合摄制电影《受戒》。拍摄完毕后的影片全长30分钟,片头字幕为“根据汪某同名小说改编”,片尾字幕为“某电影学院出品”。影片摄制完成后,曾在某电影学院小剧场内放映一次,用于教学观摩,观看者是该院教师和学生。1994年,某电影学院携《受戒》等片参加法国国际学生电影节。在该电影节上放映里《受戒》影片,观众是参加电影节的各国学生及教师,也有当地公民。放映该片时,电影节组委会对外公开出售里少量门票。某录音录像公司认为某电影学院的行为侵犯了其改编权和拍摄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请问: (1)某录音录像公司能否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2)某电影学院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法律分析:

1、某录音录像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以改编、摄制影视的方式使用作品并获得报酬。著作权人汪某按照著作权法第25 条的规定,签订了著作权转让合同,并且没有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该合同真实、合法有效。某录音录像公司据此取得了以拍摄影视的方式改编《受戒》、《徒》等作品的权利,成为新的著作权人,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关于某电影学院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不能一概而论。本案的关键在于认定三种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一是吴某将汪某的小说《受戒》改编成电影剧本的行为;二是某电影学院将小说拍摄成电影,用于教学的行为;三是某电影学院将该电影在电影节上放映的行为。

根据著作权法第22条关于12种合理使用的方式的规定,分析本案如下:

(1)吴某将汪某的小说《受戒》改编成电影剧本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根据著作权法第22条第1项的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的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 8

作权人的其他权利。某电影学院文学系学生吴某为完成课程作业,将汪某的小说《受戒》改编成电影剧本,并上交电影学院,是为个人学习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

(2)某电影学院根据上述剧本,将小说《受戒》拍摄成电影,用于教学的行为,也属于合理使用。

根据著作权法第22条第6项的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翻译或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科研人员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出版发行。某电影学院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应届毕业生摄制毕业电影作品,用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该电影剧本的改编与电影的摄制未取得小说《受戒》 的权利人----原告某录音录像公司的许可,但该作品摄制完成后,在国内使用方式仅限于在某电影学院内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评定,该作品未进入社会公知领域发行放映。因此,某电影学院摄制该电影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他人作品,不构成对某录音录像公司权利的侵犯。

(3)某电影学院将拍摄成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放映的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某电影学院携《受戒》等片参加法国国际学生电影节,在电影节上放映了《受戒》影片。在放映该片时,观众除了特定的学生及教师外,还有当地公民,并且电影节组委会对外还公开出售了少量门票。该行为超出了在本校课堂教学使用的范围,不属于著作权法第22条第6项规定的合理使用,也不属于其他类型的合理使用,构成了对某录音录像公司权利的侵犯。

综上所述,在本案中,吴某将汪某的小说《受戒》改编成电影剧本的行为以及某电影学院根据上述剧本,将小说拍《受戒》摄成电影用于教学的行为,均属于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但是,某电影学院将拍摄成的电影在国际学生电影节上放映的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构成侵权,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第七章 著作权的利用 第八章 著作权的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著作权的转让导致( )

A.著作权主体的变更; B.著作权内容的变更; C.著作权保护期限的变更; D.著作权客体的变更。 2.著作权转让的对象限于( )

A.著作人身权; B.著作财产权; C.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D.著作邻接权。 3.著作权人实施其著作财产权利的主要方式是( )

A.著作权转让; B.著作权许可使用; C.著作权质押; D.国家收购。 4.把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分为专有许可使用和一般许可使用的标准是( ) A.地域范围; B.时间期限; C.是否享有从属许可权; D.独占权。 5.针对第三人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著作专有许可使用权人可以( ) A.以著作权人的名义提起诉讼; B.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C.以著作权人和专有许可权人的名义提起诉讼; D.以国家的名义提起诉讼。 6.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期限( )

A.由双方当事人随意约定; B.由法律明文规定为10年; C.不超过20年; D.不超过10年。 7.著作权质押的一般生效条件是( )

A.签订书面协议; B.向有关主管部门办理登记; C.转移权利证书; D.登记。

8.著作权质押权的实现方式与动产质押的实现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 ) A.折价; B.变卖; C.拍卖; D.许可使用。 答案: 1.A; 2.B; 3.B; 4.D; 5.B; 6.A; 7.D; 8.D.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诸权利中能成为著作权转让标的的是( )

A.翻译权; B.发表权; C.改编权; D.注释权; E.署名权。

2.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权人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和期限内,有权禁止他人以合同约定的方式使用作品。适用这一规定的有( ) A.第三人; B.著作权人; C.其他被许可人; D.合理使用人; E.法定许可使用人。 3.著作权法第24条所规定著作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条款有( ) A.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 B.违约责任。 C.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还是非专有许可使用权;

D.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期限; E.付酬标准和办法;

4.根据我国著作法第28条,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依照本法规定使用他人的作品的,不得侵犯作者的( )

A.署名权; B.发表权; C.修改权; D.保护作品完整权; E.获得报酬权。 5.著作权的其他利用方式包括( )

A.债的质押; B.破产集团; C.强制执行; D.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及继承; E.信托。 6.著作财产权质押的条件有( )

A.口头约定; B.签订书面质押合同; C.交付权利证书; D.向主管部门办理出质登记; E.办理公证。 7.著作权的管理包括( )

A.著作权的司法管理;B.著作权的社会管理;C.著作权的行政管理;D.著作权的集体管理;E.著作权的行业管理 8.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 )

A.非营利性的;B. 营利性的;C.民间组织;D.法人组织。 9. 关于我国的著作权行政管理机构,下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著作权行政管理机构分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地方著作权行政部门隶属于国家版权局,受其领导;

C.中央级的著作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查处依法应受行政处罚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版权侵权行为,及其认为应当由国家版权局查处的版权侵权行为;

D. 地方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本地区所发生的依法应受行政处罚的版权侵权行为。 10.经权利人授权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 9

A.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许可他人使用作品; B. 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主张权利; C.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著作权的诉讼、仲裁活动;D.可以因代理著作权人行使权利获得一定报酬。

答案: 1.ACD; 2.ABC; 3.ABCDE; 4.ACDE; 5.ABCDE; 6.BD. 7.CD; 8. AD.; 9. ACD; 10. ABCD。 三、名词解释题

1.著作权转让; 2.著作权许可使用; 3.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四、简答题

1.简述著作权转让的特点。

2.著作权的转让与著作权使用许可有哪些区别? 3.简述著作权许可使用的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

靳某是台湾女作家,她与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签订协议,将自己的全部作品在大陆的著作权事宜全权委托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代理。其后,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代理靳某与深圳某出版社签订了靳某所著的《罗兰小语》(1-4集)的出版合同,深圳市某出版社取得了该书在大陆的专有出版权,并以《罗兰小语》上、下集的形式在大陆出版发行。不久,深圳市某出版社在市场上发现一本名为《罗兰人生小语》的书。该书的内容全部选自深圳市某出版社出版的《罗兰小语》。经查,该书是由梁某未经作者授权而擅自编辑、出版的。梁某为了出版该书,使用了王某从中国某出版公司获得的书刊号及取得的中国某出版公司委托印刷加工通知单等手续。该书刊号是为其出版《摄生医论》一书所提供的,该书因故未出版,王某未交回该书刊号,中国某出版公司也未追要。北京某印刷厂依据中国某出版公司的书刊号及印刷手续,印刷《罗兰人生小语》一书共计6万册,全部被梁某投放市场。该书发行后,中国某出版公司以预收书款的名义向梁某索款16000元。此案如果提起诉讼,请问: (1)谁可以充当原告?(2)谁是被告?

法律分析:1、在本案中,靳某和深圳市某出版社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中国版权代理总公司不具有原告资格。 根据我国的著作权法,作者的著作权、出版者的合法出版权受到法律保护。

(1)靳某是《罗兰小语》一书的作者,享有该书的著作权,梁某等未经靳某同意,出版其作品《罗兰人生小语》,侵犯了靳某的著作权,因此靳某可以以著作权人的名义提起诉讼。

(2)深圳市某出版社通过中国版权代理总公司的代理行为与靳某签订了《罗兰小语》(1-4集)的出版合同,以此取得了该书在大陆的专有出版权,因此深圳市某出版社是《罗兰小语》(1-4集)的专有许可使用权人,梁某等人的行为同时也侵犯了深圳市某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深圳市某出版社有权以自己《罗兰小语》(1-4集)大陆地区专有许可使用权人的名义提起诉讼。

(3)中国版权代理总公司只是靳某全部作品在大陆著作权事宜的全权代理人,代理靳某与深圳市某出版社签订了《罗兰小语》(1-4集)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其行为后果由靳某承担,在本案中不具有独立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也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2、本案的被告应是梁某和中国某出版公司,北京某印刷厂不是本案的被告。

(1)梁某未经《罗兰小语》著作权人靳某的同意,私自编辑、出版了由《罗兰小语》改编而来的《罗兰人生小语》一书,侵犯了靳某的著作权和深圳市某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是本案的被告。

(2)中国某出版公司由于管理工作上的疏漏,使王某有可乘之机,得以挪用其书号及印刷手续,致使梁某能够非法出版《罗兰人生小语》一书。事发后,中国某出版公司不仅不采取措施制止,反而擅自收取梁某的书款16000元,事实上承认了该书以中国某出版公司的名义出版,导致《罗兰人生小语》一书继续投放市场。中国某出版公司的行为,同样构成了对靳某的著作权和深圳市某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的侵犯,因此是本案的被告。

(3)北京某印刷厂依据中国某出版公司的书刊号及印刷手续,印刷《罗兰人生小语》一书共计6万册,全部被梁某投放市场。该厂已经尽了相当的注意义务,履行了相关手续,其印刷行为不构成侵权。因此北京某印刷厂不是本案的被告。

第九章 著作权的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行为不侵犯署名权的是( ) A. 没有参加创作而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B. 应作者请求为了扩大作者影响而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C. 在合作作品上只署自己的名;

D. 将他人小说改编为电影但不说明原作者姓名。

2.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表演、播放、展览等方式使用他人作品( )

A.构成侵权; B.不构成侵权; C. 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考察是否具有营利目的; D.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考察是否营利。

3.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 )

A. 署名权; B. 保护作品完整权; C .修改权; D .发表权;

4.某学校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为教学目的而复制其作品2000份卖给学生使用( ) A. 该行为属于强制许可; B. 该行为属于合理使用; C. 该行为属于侵权行为; D.该行为属于法定许可使用。

5.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作录音录像出版的行为,侵犯了表演者的( ) A.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权利; B.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

C.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的权利; D. 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6.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的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侵犯了( ) A.出版者权; B. 表演者权; C.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D. 广播组织权。

7.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转播、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行为,侵犯了( ) A. 出版者权; B. 表演者权; C.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D. 广播组织权。 8.赔偿损失主要适用于对( )

A. 著作人身权的侵害; B.著作财产权的侵害; C. 著作使用权的侵害; D. 获得报酬权的侵害。 9.著作权纠纷调解的基础是( )

A.自愿; B.法律规定; C. 合同约定; D. 法院判决的依据。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知识产权法复习题(2)在线全文阅读。

知识产权法复习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24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