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知识产权法复习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知识产权法》复习题

第一编 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 B.知识产权是一种人身权;

C.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形的,无法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D.知识产权具有期限性和地域性。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两项相同的智力成果上,可以存在相同的知识产权; B.商业秘密权也属于知识产权; C.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所在;

D.我国学者对知识产权的范围是否包括发明权、发现权等科技成果权存有异议。 3.知识产权的客体是( )

A.与人身有关的财产或利益; B.人身非财产利益; C.特定的行为; D. 智力成果; 4.将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之于17世纪中叶的( ) A.法国学者; B.英国学者; C.德国学者; D. 日本学者。 5.知识产权法属于( )

A.经济法的范畴; B. 行政法的范畴 ; C.民法的范畴; D.商法的范畴。 答案: 1.D; 2.A; 3.D; 4.A; 5.C. 二、多项选择题

1.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其具体表现为( ) A. 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B.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C.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 D.不发生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E.没有物质载体。 2.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A. 国家授予性; B. 相对性; C. 地域性; D. 时间性; E. 专有性 。 3.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 )

A.著作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发现权; E. 邻接权。 4.所谓工业产权,主要是指( )

A.商标权; B. 著作权; C.邻接权; D.专利权; E. 发现权。 答案: 1.ABCD; 2.CDE; 3.ABCE; 4.AD. 三、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 2.工业产权 3.知识产权法 四、简答题

1.知识产权法包括哪几种法律制度? 2.简述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

3.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试论知识产权的特征。

第二编 著 作 权第一章 著作权概述 一、单项选择

1.原始版权保护制度最早起源于我国哪个朝代?( )

A.元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15世纪末,被威尼斯共和国授予为期5年的印刷出版专有权,并被认为是得到西方第一个由统治政权颁发的保护翻印之权特许令的印刷商是( )

A.洛克; B.马丁.路德; C.冯.施贝叶; D.孟德斯鸠。

3.欧洲第一个要求享有“作者权“,也就是对印刷商无偿地占有作者的精神创作成果提出抗议的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 ) A.冯.施贝叶; B.马丁.路德 ; C.洛克 ; D.孟德斯鸠。 4.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是由英国议会1709年通过的( ) A.《著作权法》; B.《版权法》; C.《安娜法令》; D.《作者权法》。 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著作权为保护中心的法律是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 ) A.《著作权法》; B.《大清著作权律》; C.《大清著作权法》; D.《中华民国著作权法》。 答案: 1.C; 2.C; 3.B; 4.C; 5.B.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著作权法》体现的原则有( )

A.保护作者权益原则; B.鼓励优秀作品传播原则; C.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 D.与国际著作权发展规律趋势保持一致的原则; E.保护外国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2.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权利的标的不同; B.权利的取得方式不同;

C.权利的完整性不同; D.权利的效力空间不同; E.权利的属性不同。 3.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保护对象不同; B.取得方式不同; C.保护条件不同; D.权利产生程序不同; E.适用领域不同。 4.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法律要求的保护条件不同; B.权利的取得方式不同;

C.两者的权利属性不同; D.两者的存续时间不同; E.两者的独立性含义不同。 答案: 1.ABCD; 2.AC; 3.ACDE; 4.ABC. 三、名词解释: 著作权 1

四、简答题

1.简述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2.简述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 五、论述题

1.论述著作权概念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2.试述中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

第二章 著作权的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完整的著作权主体和部分的著作权主体划分的根据是( )

A.著作权取得的方式; B.著作权主体的国籍; C.著作权主体所享有的著作权的完整程度; D.是否享有著作人身权。 2.著作权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的划分根据是( )

A.著作权主体的国籍; B.是否享有著作人身权; C.著作权主体所享有的著作权的完整程度; D.著作权的取得方式。

3.通过转让和继承等法律事实而取得著作权的其他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所享有的部分著作人身权是指( ) A.署名权; B.发表权; C.修改权; D.保护作品完整权。

4.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视为作者的是( ) A.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B.具体创作作品的公民; C.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D.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和具体创作作品的公民。

5.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成为著作权原始主体的途径主要是( )

A.创作; B.继承和遗赠; C.合同; D.依法被视为作者。 6.一般情况下著作权的原始主体是( )

A.著作权完整主体; B.著作权部分主体; C.著作权内国主体; D.著作权外国主体。 7.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及非法人单位( )

A.是作者; B.视为作者; C.暂定为作者; D.视为作者之一。 8.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时,应当征求 ( )

A.原作者同意; B.演绎作品作者同意; C.原作作者与演绎作品作者同意; D.出版社同意。 9.如无合同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委托作品著作权应当由 ( )

A.委托人享有; B.受托人享有; C.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委托; D.国家享有。

10.著作权法规定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对职务作品的优先使用是有期限的,即自作品完成( )内,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优先权 A.1年; B.半年; C.2年; D.4年; 11.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谁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 ( )

A.作品原件所有人; B.国家; C.原作者; D.实际持有人。 12.一般情况下,著作权原始主体为( )

A.作者; B.雇主; C.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D.国家。

答案: 1.C; 2.D; 3.B; 4.A; 5.D; 6.A; 7.A; 8.C; 9.B; 10.C; 11.A; 12.A. 二、 多项选择题

1.除作者以外的其他公民、法人、非法人单位或国家取得著作权的途径有( ) A.继承; B.遗赠; C.遗赠扶养协议; D.合同; E.法律规定。 2.实用艺术作品受下列哪几部法的保护( )

A.著作权法; B.专利法; C.商标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E.反垄断法。 3.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其结果是( )

A.作品著作权转移; B.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 C.著作人身权没有转移; D.著作财产权转移; E.展览权转移。

4.著作权原始主体与著作权继受主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取得著作权的方式不同; B.著作权受保护的时间不同; C.著作权是否完整; D.著作权的行使方式不同; E.著作权的终止时间不同。 5.著作权继受主体可享有的权利包括( )

A.发行权; B.修改权; C.获得报酬权; D.署名权; E.发表权。 6.以下各选项中,不是作者的人包括( )

A.为创作提供咨询意见的人; B.为创作提供物质条件的人;

C.为创作提供素材的人; D.为创作提供辅助劳动的人; E.演绎作品著作权人。 7.以下各选项中,可以作者身份在电影、电视、录像作品上署名的有( )

A.导演; B.编剧; C.作词; D.摄影; E.作曲。 8.国家作为著作权法律关系主体的情况有( )

A.购买著作权; B.接受赠送; C.依据法律规定; D.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著作权;

E.变更终止后无权利义务承受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所享有的著作权。

答案: 1.ABCDE; 2.AB; 3.BCE; 4.AC; 5.ACE; 6.ABCD; 7.ABCDE; 8.ABCDE. 三、名词解释题: 1.原始主体 2.著作权主体 3.职务作品 四、简答题

1.合作作品著作权如何行使?

2.汇编作品与合作作品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2

3.我国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作了哪些明确规定? 4.简述著作权的原始主体包括哪些主体? 5.简述著作权的继受主体取得著作权的途经。

五、论述题: 论著作权法上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的区别。 六、案例分析题

原告张某借调到被告山西省甲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下属的甲县县志办公室工作。期间,按被告编委会的指示,张某编辑了《甲县地名志》一书。书中的“建置沿革表”、“古地名考”、“春秋令狐之战”等作品系张某创作。张某在县志办公室工作期间,还通过下乡采访,收集了“王干的故事”。

《甲县县志》是被告编委会主持编纂,在数百人及70余家单位的参与下,历经12年完成的地方志。全书约定120万字。《甲县县志》中,使用了原告张某收集整理的“王干的故事”约定1800字,还使用了张某编辑的〈甲县地名志〉中的“建署沿革表”、“古地名考”、“春秋令狐之战”等内容约2万余字。

后张某调到新的工作单位,被告编委会负责人口头委托张某给《甲县县志》提供部分初稿。张某又将其已发表的作品《甲县方言志》的原稿都给了编委会,经编委会修改后采用。《甲县县志》一书出版后,有被告编委会成员、县志办公室成员、编辑等人员的署名,没有出现张某的署名。

张某认为被告使用其文字,既不支付报酬又不署名,侵犯了他的著作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请问: (1)《甲县县志》的整体著作权属于谁?(2)被告编委会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法律分析:(1)《甲县县志》的整体著作权属于被告编委会。

《甲县县志》是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由地方政府确定的编委会主持编撰、并由该编委会承担法律责任的汇编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的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因此,《甲县县志》的整体著作权属于被告编委会。

(2)尽管《甲县县志》的整体著作权属于被告编委会,但鉴于系多人合作作品,且可以相互分离,故作者对各自独立创作的作品可单独享有著作权,对职务作品享有署名权。《甲县地名志》是张某在甲县县志办公室工作期间编辑而成,其中的“建置沿革表”、“古地名考”、“春秋令狐之战”等作品和“王干的故事”,依照著作权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是张某的职务作品,张某享有署名权。著作权中的其他权利由编委会享有。由于《甲县县志》与《甲县地名志》的著作权同属于编委会,《甲县县志》可以使用《甲县地名志》的内容,但编委会除了应当保证张某的署名权外,还应给付适当的报酬。《甲县方言志》是张某独立创作的作品,依照著作权法第10条的规定,张某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甲县县志》使用《甲县方言志》的大部分内容,编委会应保障张某享有这些权利。

第三章 著作权的客体

一、单项选择题

1.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受著作权保护的制度的逐步确立发展是在( )

A.19世纪30年代; B.15世纪末;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2.1972年在著作权法中规定计算机程序是其保护对象的国家是( ) A.美国; B.菲律宾; C.日本; D.巴西。

3.根据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属于( ) A.国家; B.政府; C.单位; D.软件开发者。 4.王某于己于1993年6月2日首次公布其开发的应用软件WFX,于1995年1月2日去世,王某对该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截止于( ) A.2020年6月2日;B.2020年12月31日; C.2045年1月2日;D.2045年12月31日。 5.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为( ) A.15年; B.25年; C.35年; D.50年。

6.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和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最主要区别是( ) A.独创性; B.可复制性; C.合法性; D.可感知性。 答案: 1.D; 2.B; 3.D; 4.D; 5.D; 6.C. 二、多项选择题

1.依据著作权法第三条属于保护范围的有( )

A. 盲文读物;B. 教授的讲课;C. 邓小平理论;D. 民族舞蹈;E .地图。 2.民间文艺作品的特点有( )

A. 独创性;B. 集体性;C. 区域性;D. 可复制性;E. 延续性。 3.计算机程序包括( )

A. 源程序; B.目标程序; C.工作程序; D.用自然语言编写的文字资料; E. 用形式化语言编写的图表。

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内容包括( )

A. 发表权; B.开发者身份权; C使用权; D.转让权; E.许可使用权。 5.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包括( )

A. 违背一般法律原则的作品; B. 时事新闻; C. 超出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作品; D. 违背社会公德和社会伦理的作品; E. 故意妨害公共秩序的作品。 答案: 1.ABDE; 2.BCE; 3.ABDE; 4.ABCDE; 5.ADE. 三、名词解释题: 作品; 民间文学文艺作品; 四、简答题

1.作品要成为著作权客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简述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

五、论述题: 试述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种类及不受保护的原因 六、案例分析题

上海东方商厦在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上刊登广告语有奖征集活动启事,向社会公开征集企业广告语,并规定了奖励办法。王 3

某以“世界风采,东方情韵——上海东方商厦”一稿应征。经评比,王某的应征广告语被到会专家润色修改为:“世界风采东方情——上海东方商厦”后被评为二等奖。上海东方商厦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刊登广告用语评选结果公告,宣布“世界风采东方情——上海东方商厦”为广告用语之一,作者为王某,同时在该公告中刊有“获奖作品版权归本公司所有”的字样。王某应邀参加了该商厦的开张典礼,接受了其颁发的录用奖荣誉证书及奖金500元。事后,王某发现该商厦已在广播、电视、报刊、出租汽车、商品包装袋等处使用该广告语,就向该商厦提出异议。因双方协商未果,王某认为上海东方商厦的行为已构成侵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世界风采东方情”的广告用语的著作权归原告。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广告用语是否为作品? (2)王某是否享有著作权? (3)如何理解“获奖作品版权属于本公司所有”这一条款? 法律分析:(1)该广告用语是作品。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广告用语“世界风采东方情”是王某独立构思完成的智力成果,具有独创性;并且可以以文字、印刷、音像录制等有形形式复制,具有可复制性。上海东方商厦在广播、电视、报刊、出租汽车、商品包装袋等处复制使用该广告用语就是有力的证明。因此,该广告语具备成为著作权客体的条件,是作品。

(2)王某享有该广告用语的著作权。

第一,王某是著作权的原始主体。第二,委托创作关系成立。原告与被告之间因此而形成委托创作的合同关系。 由于被告在征集启事中对获奖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未有明确规定,依照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该作品的著作权归受托人王某。第三,专家对广告的润色不构成合作。“世界风采,东方情韵”的构思是王某的独创,王某与专家之间没有共同的创作愿望,也没有共同的劳动,且润色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作品的独创性,因此广告用语不是合作作品。

(3)被告在评选结果公告中单方面宣布“获奖作品版权属于本公司所有”是无效民事行为。

被告不能以原告已接受500元奖金的事实简单推定被告已享有该广告用语的著作权。500元钱是王某参加广告语有奖征集活动所获得的奖金,而不是原告将“世界风采东方情”的著作使用权转让给被告所获得的报酬。

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人为法人或法人单位创作的职务作品,署名权归( )

A.法人或法人单位; B.作者; C.法人或法人单位和作者; D.法人任意指定。

2.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未明确表示在其死后也不发表,那么,在作者死后( )内,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行使。 A 25年; B.50年; C.20年; D.30年。 3.依著作权法规定,报社、杂志社对投稿作品文字性修改、删节( )

A.可以征得作者同意; B.必须征得作者同意; C.无须征得作者同意; D.无需征得作者同意。 4.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为( )

A.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 B.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25年; C.50年; D.无时间限制 5.在著作权的取得问题上,《伯尔尼公约》确立起( )

A.自动取得制度; B.注册取得制度;

C.作品须以有形物固定下来才能取得著作权的制度; D.以著作权标记取得著作权的制度。 6.在著作权的取得问题上,我国著作权法采用( )

A.自动取得制度; B.注册取得制度;

C.作品须以有形物固定下来才能取得著作权的制度; D.以著作权标记取得著作权的制度。 7.作家贾某生前于1980年2月5日完成中篇小说《花语》,一直未发表,贾某于1990年7月2日去世,则作品《花语》的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至( )

A.2030年2月6日届满; B.2030年12月31日届满; C.2040年7月3日届满; D.2040年12月31日。

8.西方出版社组织五位专家编辑的《西部英汉大词典》于1985年11月5日首次出版发行,1988年4月1日五位专家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则《西部英汉大词典》一书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保护期至( ) A.2035年11月6日届满; B.2035年12月31日届满; C.2038年4月2日届满; D.2038年12月31日届满。 9.独立制片人赵某于1980年2月5日摄制完成电影《东山再起》,1981年1月1日举行该片的首映式,赵某对电影《东山再起》所享有著作人身权(发表权除外)的保护期限截止于( )

A.2030年2月6日; B.2035年12月31日; C.2031年1月2日; D.无期限限制。 10.摄影记者于某于1984年3月5日拍摄完成其作品《长江之村》,同年6月23日发表。1986年7月5日因车祸死亡。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于某对《长江之村》所享有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截止于( )

A.2036年12月31日; B.2034年6月23日; C.2034年12月31日; D.2036年7月5日。 11.画家李某和于某合作完成国画作品《冬》,发表于1990年7月1日出版的某美术杂志上,2000年5月6日李某不幸去世,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对巨幅国画作品《冬》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限截止于( ) A.2040年7月2日; B.2050年12月31日;

C.2050年5月7日; D.于某去世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 12.著作人身权又称( )

A.作者权; B.著作权; C.精神权利; D.版权。 13.著作权自动取得制度又称为( )

A.注册主义; B.创作主义; C.登记主义; D.手续主义。 14.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于1942年5月8日发表一幅摄影作品《战斗不息》,但作者是谁一直无从查询,1998年12月4日,徐某举证证明其父老徐即是《战斗不息》的拍摄者,并且以户口本及死亡证证明老徐死于1972年7月5日。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对于著作财产权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徐已死,著作财产权归于消灭; B.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已于1992年12月31日届满; C.著作财产权保护期截止于2022年12月31日; D.著作财产权保护期截止于2048年12月31日。 4

15.当作者的作品署名发表后,其他任何人以出版、广播、表演、翻译、改编等形式进行传播和使用时( ) A.不必注明原作者的名字; B.必须注明原作者的名字; C.可以注明原作者的名字; D.不能注明原作者的名字。 16.美术作品原件出售后,著作权人如果想修改作品( )

A.不必征得美术作品原件所有人的同意; B.是否必须征得美术作品原件所有人的同意根据转让合同决定; C.是否必须征得美术作品原件所有人的同意根据法律规定; D.应当征得美术作品原件所有人的同意。

1.B; 2.B; 3.C; 4.D; 5.A; 6.A; 7.D; 8.B; 9.D; 10.C; 11.D; 12.C; 13.B; 14.B; 15.B; 16.D. 二、多项选择题

1.著作人身权包括( )

A.发表权; B.发行权; C.署名权; D.修改权; E.保护作品完整权。 2.修改权包括( )

A.报社、杂志社对投稿作品所作的文字性修改; B.老师对学生作文的修改;

C.作者自己修改作品; D.作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 E.著作权人未经画家同意修改其绘画作品。 3.以下行使改编权的是( )

A.将小说改编为剧本; B.改编作品的实质内容; C.将学术报告改编为科普读物; D.将小说拍摄为电影; E.把中文小说翻译为满文。

4.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是指( )

A.编辑对作品引证的确认; B.编辑对投稿作实质性变动; C.翻译者在翻译作品是不忠实于原文加进自己的主观想法;

D.出版人对作品中的语法文字错误作修改; E.表演者歪曲作者愿意表演作品。 5.著作财产权包括( )

A.保护作品完整权; B.使用权; C.发表权; D.获得报酬权; E.修改权。 6.著作财产权保护期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止的作品有( )

A.法人作品; B.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C.合作作品; D.影视作品; E.职务作品; 7.《世界版权公约》所规定的版权标记包括( )

A.在英文字母C外加一圆圈,C为外文copyright的缩写,代表版权; B.在英文字母C外加一圆圈,C为外文copy的缩写,代表版权;

C.版权所有者的姓名; D.所属国家英文简写; E.首次出版年份。 答案: 1.ACDE; 2.CD; 3.AC; 4.BCE; 5.BD; 6.ABCE; 7.ACE. 三、名词解释题

1.著作人身权;2.著作财产权;3.发表权;4.署名权;5.修改权;6.保护作品完整权;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权期限的规定。 2.简述著作权的取得制度。

第五章 邻接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著作权法》没有使用邻接权的概念,而是将此类权利称( )

A.作品传播权; B.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C.版权; D.作者权。 2.狭义邻接权在起初仅包括( )

A.传播组织权; B.出版者权; C.表演者权; D.唱片制作者权。 3.传统邻接权不包括( )

A.出版者权; B.表演者权; C.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D.广播电视组织权。 4.邻接权保护的对象是( )

A.传播者的作品; B.表演者的作品; C.经过传播者艺术加工后的作品; D.原始作者的作品。 5.英国将音乐唱片列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标的物之一,开立法保护邻接权之先河的时间是( ) A.1910年; B.1911年; C.1909年; D.1912年。

6.1961年10月26日签署的,标志着邻接权保护制度进入国际保护阶段的公约是( ) A.《罗马公约》; B.《开罗公约》; C.《伯尔尼公约》; D.《世界版权公约》。 7.在众多类型的出版者中,对其所出版的作品拥有法定的专有出版权的是( )

A.报纸出版者; B.杂志出版者; C.图书出版者; D.期刊出版者。 8.对于作者主动投给图书出版者的稿件,出版者应当在( ) A.15日内决定是否采用; B.30日内决定是否采用; C.6个月内决定是否采用; D.1年内决定是否采用。 9.著作权人已向报社投稿的,其可以另投稿的前提是( ) A.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决定刊登通知; B.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报社决定刊登通知; C.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个月内未收到报社决定刊登通知; D.自稿件发出之日起6个月内未收到报社决定刊登通知。 10.表演者权属于( )

A.著作权人; B.著作权人所属单位; C.表演者所属单位; D.表演者。 11.表演者权客体是( )

A.表演的剧本; B.表演的节目或作品; C.演员的形象、动作、声音等的组合; D.导演的劳动。 12.非营利性录像( )

A.不必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B.必须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C.可以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D.应该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知识产权法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知识产权法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24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