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2.对右列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君主制中的三权分立 ②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 ③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对隋唐政治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3.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
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4.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
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 )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项目 任官前出身 两宋 50%以上的进士 平民 明清 43%的进士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6.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
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 C.宋朝官员都是文人 D.分化事权
7.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8.“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
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9.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第 1 页 共 6 页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0.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
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11.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
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 ) A.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 B.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 C.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 D.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 12.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①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②最初是临时机构 ③始终由高官任职 ④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 )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
1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
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15. “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
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
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16.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
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
( )
A.御史大夫 B.刑部尚书 C.平章政事 D.军机大臣
第 2 页 共 6 页
(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