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 流体静力学实验 ??????????????????????? ( ) §1-3 动量方程实验 ???????????????????????? ( ) §1-5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 ( ) §1-6 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的标定实验 ????????????? ( ) §1-8 雷诺实验 ?????????????????????????? ( ) §2-1 圆柱表面压强分布的测量 ??????????????????? ( )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实验
本章介绍流体力学的基础实验。基础实验是指用传统的测试手段测量流体运动的压强、速度、流量等基本参数。这些实验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必做实验。
§1-1 流体静力学实验
1.1.1 实验目的
1.观察测点的测压管水头(位置水头与压强水头之和),加深对静压强公式的理解。
2.求未知液体的密度 1.1.2 实验装置
图
静压强实验仪
图1.1.1是一种静水压强实验仪。管1为开口测压管,管2和管3,管4和管5,管6和管7各组成一个U形管。管1、2、3均与水箱接通,构成一个连通器。其中,管1与密封水箱中部某点接通。管2、3与水箱底部某点接通。管4和管6与水箱上方的气体压强接通。管4、5和管6、7分别盛有两
种液体,其密度为?1和?2。水箱上方有密封阀,水箱液面上的气体与大气不相通,其压强为p0。调压箱通过软管与水箱接通。上、下移动调压管就可以改变水箱中的水位,也改变水箱中密封气体的压强p0。
如果调压筒水面高于水箱的水面,水将从调压筒流入水箱,此时,水箱中的密封气体的体积将减小,压强增大。密封气体压强高于当地大气压,p0>pa。反之,则p0 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是 z?p?常数 (1.1.1) 1.1.1 ?g管1、管3、调压筒、水箱互相连通,液面与大气相通。虽然管1,管3与水箱的接点高低不同,但他们的液面高程相同,这就是说明静止液体内任意一点的位置水头与压强水头之和(称为测压管水头)是相同的。管2的液体与水箱的液体相通,液面气体的压强同为p0。因此管2的液面与水箱的液面高程相同。 盛有两种未知密度液体的U形管,其液柱高差是由于压差p0-pa引起的,故有 p0?pa??g(z3?z2)??1g(z5?z4)??2g(z7?z6) (1.1.2) ?1???2??z3?z2z5?z4z3?z2z7?z6 (1.1.3) 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读取各管液面的高程读数,就可以求出未知密度?1和?2。 1 1.1.4 实验步骤 1.关闭密封阀,并检查密封效果。其方法是,移动调压筒至某一高程位置,这时各管的液面也随之移动。如果密封效果良好,各管液面的升降的速度越来越慢,并最终停止 图1.1.2 静水压强实验数据表 在某一高程位置,不再变化。如果密封效果不好,各管的液面总是不停升降,直至各管液面与调压筒以及水箱的液面平齐。这就说明水箱漏气。 2.将调压筒形移至某高度,并用螺丝固定。待各管的液面稳定后,读取各管的液面高度读数,并填入数据表。 本实验测量4组数据,其中,p0>pa(调压筒液面高于水箱液面)和p0 测量内容:各测压管的液柱高度。 1.1.6 思考题 1.在什么情况下,管1,2,3的液面平齐? 2.当管2,3的液面平齐时,管4,5以及管6,7的液面是否全分别平齐?为什么? 3.管1和管5都与大气相通,其液面是否处在同一个等压面上? 4.如果 (z7-z6)>(z5-z4),则?1和?2哪个较大? 1.1.5 数据整理及误差分析 流体力学实验的数据整理是件复杂的工作,为此,可编制数据处理系统供实验课使用。图1.1.2是编者研制的数据处理系统的静水压强实验数据表界面。 实验装置中的未知液体的密度值分别为?1?800kg/m,?2?1000kg/m。由数据表看出,测量误差小于7%,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仪器的水柱高度读数的精度不够。水柱高度的刻度为mm,小数点后面的值是目估的,从而引起误差。 331.3 动量方程实验 1.3.1 实验目的 用杠杆法测量水流对档板的冲击力,并用动量方程计算水流对档板的作用力,两者进行比较,加深对动量方程的 2 理解。 1.3.2 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 图1.3.1 动量方程实验仪 图1.3.1是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示图。水箱为实验提供稳压水源,水箱的溢流板上开设若干泄流孔。开、闭这些泄流孔可以控制水位的高低。 水流从设在水箱下部的管嘴射出,冲击一个轴对称曲面档板,档板将射流冲击力传递给杠杆。移动砝码到某一位置,可使杠杆保持平 衡。 本实验用杠杆平衡原理测量射流的冲击力。另外,再用流体力学的动量方程计算射流对档板的作用力,并比较这两个冲击力的大小,以便进行误差分析。 设砝码的重量为G,作用力臂为L1,射流的作用力为F,作用力臂为L。当杠杆平衡时,有 F?GL1L (1.3.1) 图1.3.2 动量方程用图 射流的冲击力也可以由动量方程算出,图1.3.2是计算用图,设射流的偏转角度为?(即入射速度矢量转到出流速度矢量所旋转的角度),射流的流量为Q,入射速度为V,则有 F??QV(1?cos?) (1.3.2) 本实验的射流偏角有90°,135°,180°等3种。 1.3.3 实验步骤 1.实验前,调节平衡锤的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 2.开启水泵,向水箱充水。调节溢流档板泄孔的开启程度,使水箱的水位保持在某一高度位置。 3.打开出流孔口,使水流冲击挡板。 4.移动砝码至适宜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记录数据。 5.改变水位,重复以上测量。另外,也可以更换另一种偏转角的挡板,并进行相应的测量。 6.实验结束后,关闭水泵,取下砝码,排空水箱。 测量内容:流量、砝码力臂。 1.3.4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图1.3.3 是数据表的界面。冲击力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存在一定误差。引起误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杠杆支座存在摩擦力,另一个原因是动量方程没有考虑重力对水流的影响,认为射流的反射速度为轴对称分布。其实,在重力作用下,挡板下部的反射水流速度大于上部的反射水流速度。 1.1.5 思考题 1. 请自己推导方程(1.3.2) 2. 实验中如何确定砝码的作用力臂? 3. 本实验的流量是用什么方法调节的? 3 图1.3.3 动量方程实验数据表 1.5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1.5.1 实验目的 测量管流中的5种局部水头损失,并确定局部损失系数。 1.5.2 实验装置 图1.5.1 所示的局部水头损失实验仪,由水泵、稳压水箱、实验管段,局部损失(截面实扩,截面突缩,90°弯管,180°弯管,90°折管)管件、21支测压管、回水箱组成。此外,本实验用手工体积法和电子流量计两种方法测量管流的流量。 21支测压管中,有些是用于测量局部水头损失,有些则用于演示管流中水流静压的变化情况。 这里着重介绍电子流量计。这种流量计由量水筒,水位传感器,单板机,显示表组成。图1.5.2a表示电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量筒左侧有玻璃水位指示管,右侧有虹吸管。水位传感器A、B用于记录水位信息。当水面上升到B时,单板机开始计时,当水面上升到A 时,单板机结束计时,两个时间之差为充水时间,A、B之间的量筒体积(887cm)为充水体积。体积与时间之比为流量。当水面继续上升,淹没虹吸管之后,水流在虹吸作用下自动出流,直至放空,同时还发出一种排空声响。这样,每隔一段时间,量筒中的水就会自动排空,无需人为操作。测量流量时,将出水通过漏斗引入量筒。水面到达A、B的时间由单板 机自动纪录并显示在流量计的面板上。 流量仪表的板面上设有电源开关,控制电源的接通与断开。参见图1.5.3。板面上有“时间”、“体积”、“流量”、“测量”等四个命令按钮。当按下“测量”按钮时,仪器开始测量。如果按下“时间”、“体积”、“流量”,则仪表上显示时间、体积、流量的数值。板面上还有三个指示灯,显示仪器的工作状态。测量的指示灯点亮,表示正在测量。 3 4 图1.5.1 局部损失实验仪 图1.5.2 电子流量计的量筒 图1.5.3 电子流量计的面板 测量之前,先按下板面上的“测量”按钮,这时候仪表就开始工作,量筒充水时,仪表连续显示充水时间(秒)。充水结束后,仪表立刻显示出流量值(单位:ml/s )。如果要显示充水时间和充水体积,可以分别按下“时间”、“体积”按钮。 电子流量计有时会发生故障。最常见的故障是虹吸管能够排水,但没有虹吸的抽水作用, 参见图1.5.2b。这种情况下,量筒以及水位器水位稳定在某些方面某一高度,充水不能自动排空。排除故障的方法,是加大出水量,使虹吸管满顶,充水就能排空。 1.5.3 实验原理 对局部损失管件的上、下游某断面应用伯努利方程,就可以求得局部水头损失,现分别予以说明。 突扩管:使用测压管3,9测量突扩管上、下游的压差,相应的伯努利方程为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指导书(少学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