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在美国,作为GDP的一部分的R&D支出只是轻微低于德国或日本,但在美国,这方面的支出严重集中在:
A、汽车工业。 B、计算机工业。 C、农业。 D、非国防工业。 E、国防工业。
48.在近些年,R&D支出占其GDP的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E、美国。 49.在近些年,R&D支出占其GDP的比例最低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E、美国。 50.在近些年,人均专利申请率最高的国家是: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E、英国。 51.在近些年,人均专利申请率最低的国家是: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E、英国。 52.R&D支出几乎总是使 增加,而后者很可能导致 。 A、正的外溢效应,过度投资。 B、正的外溢效益,投资不足。
C、垄断利润,过度投资。 D、负的外溢效应,投资不足。 E、负的外溢效应,过度投资。
53.经济学家们尝试在解释生产率增长放慢时区分不同因素的作用,他们所用的方法称为: A、资本深化。 B、收益递减规律。
C、残差分析或剩余分析。 D、全要素生产率。 E、资本宽化。
54.经济学家们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尝试在解释生产率增长放慢时区分不同因素的作用,不能以这种方法作解释的部分可归于:
A、劳动力增长。 B、物质资本的增长。
C、研究及发展支出投资的下降。 D、人力资本的增长。 E、技术变化。
55.人口增长将迫使工资下降到维持生活的水平,与这一命题联系最为密切的经济学家是; A、罗伯特·索洛。 B、托马斯·马尔萨斯。
C、爱德华·丹尼森。 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E、内得·卢德。 56.托马斯·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将:
A、最终将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 B、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C、最终将减缓。 D、低于生产率的增长。 E、最终迫使工资率降低至维持生活的水平。
57.当某人采取行动将成本加诸于其他人,而后者又没有因此而得到补偿时,这种现象被称为: A、国家最高征用权。 B、正外在性。 C、非排他性消费。
D、负外在性。 E、公共物品。
58.在存在“负外在性”的情况下,市场价格 ,而产量则 。
A、太高,太低。 B、太低,太低。 C、太低,太高。 D、太高,太高。 E、零,太高。 59.在存在“负外在性”的情况下:
A、生产者忽略了生产的社会成本。 B、生产者的价格反映了所有生产成本。 C、生产者的价格反映了生产的社会和私人成本。
D、生产者的价格只反映生产的社会成本。E、生产者忽略了生产的私人成本。 60.在存在“负外在性”的情况下:
A、私人市场没有生产足够的商品。 B、私人市场生产了太多的商品。 C、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的社会及私人成本。
D、市场价格高于效率价格。 E、政府要采取补贴措施确保效率。 61.在存在“负外在性”的情况下:
A、私人市场没有生产足够的商品。 B、市场价格高于效率价格。 C、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的社会及私人成本。
D、市场价格低于效率价格。 E、政府要采取补贴措施确保效率。
62.在存在“负外在性”的情况下:
A、私人市场没有生产足够的商品。B、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的社会及私人成本。 C、市场价格只反映了生产的私人成本。
D、政府要采取补贴措施确保效率。 E、市场价格高于效率价格。 63.根据E·丹尼森的研究,经济增长的最大的可衡量的源泉是:
A、物质资本的积累。 B、工时的缩短。 C、资源的重新配置。
D、规模经济。 E、人力资本的积累。 64.生产率是指:
A、边际工人的额外产量。 B、工作时数除以产量。 C、每工作时的产量。 D、生产下一单位产量所需的工人数。 E、产量除以投入品总数。 65.在美国,生产率的增长率:
A、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加速。
B、在20世纪几乎是固定不变的。
C、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显著放慢。
D、在20世纪稳定提高。 E、在20世纪80年代戏剧性地下降。 66.在经济周期中,生产率: A、以大致相同的比率增长。
B、当经济进入不景气时下降,而在经济开始复苏时增长得比产量快。 C、在经济进入不景气时增长,但当经济复苏时下降。
D、在衰退时较快地增长,因为产量的下降少于就业量的下降。 E、可能以更快或更慢的比率增长,这取决于货币和财政政策。
67.经济增长的原因包括:
A、资本品的积累。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C、资源的更有效配置。 D、技术进步。 E、以上均是。 68.资本深化是指:
A、增加每单位资本的工人数。 B、增加人均资本量。
C、减少人均资本量。 D、将资本从低效部门重新配置到高效部门。 E、政府在基础设施的投资。
69.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中积累了更多的资本时,产量增长: A、与资本同比率增长。 B、低于资本的增长率。
C、高于资本的增长率。 D、只发生在新工人加入劳动队伍时。 E、只发生在新的资本设备利用新的更好的技术时。 70.为退休而积累的储蓄称为: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谨慎储蓄。 D、遗赠储蓄。 E、永久收入储蓄。 71.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积累的储蓄称为: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谨慎储蓄。
D、遗赠储蓄。 E、永久收入储蓄。
72.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储蓄水平之所以低的原因是:
A、人口中退休的部分减少。 B、人口中处于主要储蓄年龄的部分增加。 C、人口中处于主要储蓄年龄的部分减少。
D、作为一个整体,人口增加了。 E、人口中退休的部分增加。 73.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税收变动:
A、以增加储蓄的实际税后收益率的形式鼓励储蓄。 B、以减少储蓄的实际税后收益率的形式鼓励储蓄。
C、以增加储蓄的实际税后收益率的形式抑制储蓄。 D、以减少储蓄的实际税的收益率的形式抑制储蓄。
E、对储蓄没有影响。
74.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以下不会增加投资的是:
A、削减财政赤字。 B、将政府支出转移到基础设施投资上。
C、对投资进行补贴。 D、采取例如IRAs的税收政策。 E、以上均增加投资。
75.生产函数显示 间的关系。
A、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 B、技术与增长。 C、生产率与实际工资。 D、学习与经验。 E、生产率及产量。
76.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A、是足够的,但企业投资水平低。
B、是不足够的,但被高的企业投资水平所抵消。
C、是不足够的,且加剧了低水平企业投资的后果。 D、是低的,因为税收变动使其成本更高昂。
E、是足够的,正如企业投资的水平一样。 77.人力资本指的是:
A、人们所拥有的资本品。 B、能提高人们生产率的教育和技能。
C、生育能力。 D、每工作时的产量。 E、工作时使用的资本品。 78.以下不属于美国教育系统的优势的是:
A、来自较低阶层或成绩较差的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深造。
B、相对开放的初级大学和州立大学制度。
C、研究性大学。 D、选择理工专业的学习比例高。 E、以上均为优势。
79.电讯管制的放松及国际贸易的扩大将:
A、提高总体生产率,因为在这些部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
B、提高总体生产率,因为在这些部门生产率低于平均水平。 C、降低总体生产率,因为在这些部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 D、降低总体生产率,因为在这些部门生产率低于平均水平。 E、使总体生产率保持不变。 80、技术变动:
A、改变生产函数,从而同样的投入生产更多的产量。
B、改变生产函数,从而产量更大(但只在额外资本品被使用的情况下)。 C、改变生产函数,从而产量更大(但只在额外工人被雇用的情况下)。 D、提高资本而非工人的生产率。 E、提高生产率,但并不改变生产函数。
81、有一种方法将生产率增长中不能归因于劳动力的资本增长的部分归因于技术进步,这种方法称为: A、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B、局部生率分析。 C、资本深化。
D、资本宽化。 E、可持续发展。 82.经济的产量增长率等于:
A、生产率的增长。 B、劳动和资本积累的增长率之和。 C、工时和生产率的增长率之和。
D、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乘以工时数加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乘以资本存量。 E、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及国外资本净流入之和。 83.可持续发展指的是这样一种增长:
A、没有过度的技术进步。 B、没有过度的人口增长。 C、没有过度的资本投资。 D、没有过度地使用自然资源。 E、以上均是。
六、选择题(Ⅲ)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A、没有私人财产。 B、所有企业是工人合作制企业。
C、政府拥有所有主要的财产。 D、政府拥有主要的生产资料。 E、政府只是负责公共物品。 2.在共产主义制度下:
A、没有私人财产。 B、所有企业是工人合作制企业。
C、政府拥有所有主要的财产。 D、政府拥有主要的生产资料。 E、政会只是负责公共物品。
3.以下不是共产主义制度下政府的职责的是:
A、作计划。 B、自然资源的所有权。 C、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D、经济决策控制。 E、非常少的职责。
4.以下项目中,除一项外,均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所完全拥有。这一例外是:
A、工厂。 B、煤矿。 C、电讯系统。 D、住房。 E、铁路。
5.以下项目中,除一项外,均为共产主义制度下的政府所完全拥有。这一例外是:
A、汽车。 B、煤矿。 C、工厂。 D、住房。 E、铁路。 6.北美及西欧经济之所以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因为:
A、所有资本是由政府拥有的。 B、他们拥有大量的资本。 C、严重依赖没有政府干预下的厂商和家庭的互动。
D、私人资本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E、对在资本方面的投资提供大量补贴。 7.北美及西欧经济之所以被认为市场经济,是因为:
A、所有资本是由政府拥有的。 B、他们拥有大量的资本。 C、严重依赖没有政府干预下的厂商和家庭的互动。
D、私人资本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E、对在资本方面的投资提供大量补贴。 8.在1965—1988年间拥有最高增长率的国家是:
A、苏联。 B、美国。 C、印度。 D、意大利。 E、瑞典。 9.在1965--1988年间拥有最高增长率的国家是:
A、美国。 B、印度。 C、意大利。 D、瑞典。 E、中国。 10.在1965--1998年间拥有最高增长率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印度。D、意大利。 E、苏联。
11.与大多数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在解体前,苏联式的经济倾向于拥有 的人均产出水平和 的增长率。
A、相对高,相对低。 B、相对高,相对高。
C、相对低,相对高。 D、相对低,相对低。 E、最低,最低。
12.在1988年,美国的人均产量高于苏联的 ,也比中国的相应量高 。
A、7倍,40倍。 B、7倍,60倍。 C、10倍,40倍。 D、10倍,60倍。 E、20倍,40倍。
13.以下除一项外,均为工业革命的后果。这一例外是:
A、工厂的发展。 B、童工。 C、工人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D、社会保障。 E、不健康的工作条件。 14.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最有影响的批评者是:
A、卡尔·马克思。 B、大卫·李嘉图。 C、弗拉基米尔·列宁。 D、亚当·斯密。 E、约瑟夫·斯大林。
15.卡尔·马克思相信,人类社会将从 经 和 演变。
A、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C、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
E、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16.“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弗拦基米尔·列宁。 B、约瑟夫·斯大林。
C、亚当·斯密。 D、卡尔·马克思。 E、大卫·李嘉图。
17.在K·马克思的设想中, 应决定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答案。
A、工人。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E、市场及工人。 18.在苏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态的两位人物是:
A、弗拉基米尔·列宁及鲍里斯·叶利钦。B、本尼托·莫索里尼及阿道夫·希特勒。C、弗拦基米尔·列
宁及约瑟夫·斯大林。D、阿道夫·希特勒及约瑟夫·斯大林。E、鲍里斯·叶利钦及列昂·托洛茨基。
19.“至于说到我,我不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这句话的提出者是:
A、卡尔·马克思。 B、弗拉基米尔·列宁。
C、约瑟夫·斯大林。 D、鲍里斯·叶利软。 E、大卫·李嘉图。
20.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经济学家们认为的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不能很好处理的问题。这一例外是:
A、市场失灵。 B、外在性。 C、资源配置。 D、公共物品的足够供应。 E、不平均。 21.根据K·马克思的理论,价格决定于:
A、边际成本。 B、平均成本。 C、劳动价值理论。 D、供给及需求。 E、竞争压力。
22.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商品价格与其生产中发生的劳动成本间的差别是衡量( )的一个尺度。
A、市场力量。 B、资本回报。 C、劳动需求弹性。 D、厂商利润。 E、剥削程度。
23.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成分。这一例外是:
A、中央计划。 B、强迫。 C、政治控制。 D、激励。 E、政治回报。 24.在前苏联,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A、市场。 B、政府机构。 C、工会。 D、消费者企业。 E、相对价格。 25.在前苏联,产品如何生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A、消费者及企业。 B、市场。 C、工会。 D、相对价格。 E、政会机构。 26.前苏联:
A、以强迫、政治控制及政治回报取代市场激励。 B、以政治控制、政治回报及市场激励取代强迫。 C、以政治回报、市场激励及强迫取代政治回报。 D、以市场激励、强迫及政治控制取代政治回报。 E、以强迫及政治控制取代政治回报及市场激励。
27.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前苏联主要成分。这一例外是:
A、中央计划。 B、强迫。 C、政治控制。 D、竞争。 E、政治回报。 28.在前苏联,均为前苏联的主要成分。这一例外是:
A、报酬及提升不与表现相联系。 B、企业没有超过生产定额的激励。 C、消费品及投入品的短缺广泛存在。 D、工人与其工作不相适应。 E、投资回报决定资本配置。
29.在前苏联,企业的亏损通常由政府弥补,企业所面临的这种预算约束,我们可以称为 约束。
A、弹性。 B、调整性。 C、软。 D、易受影响的。 E、弱。 30.在前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试图:
A、减少消费和投资。 B、减少消费和增加投资。
C、提高工资和增加消费品的供应。 D、增加消费和减少投资。 E、增加消费和投资。
31.在前苏联,约瑟夫·斯大林将投资集中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发展经济学》习题指南(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