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复测按国家三等水准的标准进行,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复测,复测过程中同周边的改造道路联合复测,并且进行闭合复测确认各项数据后,经计算机平差后再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拍作为施工测量放样的依据。
③、控制网的加密
为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对原控制点进行插点法加密,即布设次级的施工控制网。
加密点可在施工现场附近选取较为稳固并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埋设,且满足通视条件,加密网中各三角形的内角座在30。~120。之间,困难地区也不应小于25。。
对于布设的加密控制网,用三角测量法进行观测,并经内业平差,从而确定各点的坐标、高程,并绘制控制网点平面布置图,上报监理工程师复测审查后备用。
各个控制网点及加密网点均采用四周打钢管及护栏杆插旗挂牌作保护,以防止碰撞、碾压等外界原因影响其精度。
4、施工测量
(1)、道路工程测量
道路坐标及路口圆弧点等定位均由全站仪来进行定位,高程采用水准仪控制。
(2)、竣工测量
①、做好竣工后的贯通量测,包括道路的纵向、横向和方位角贯通测量误差以及高程贯通测量误差。实测纵、横向贯通误差应分别投影到线路和线路的法线方向上。高程贯通误差应由两侧控制水准点测定贯通面附近同一水准点的高程较差确定。
②、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测量的竣工资料。
6
③、认真做好竣工后的复测,为工程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5、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配备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提高测量精度
施工中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均送国家授权的法定检测部门进行检定,没有检定证书或超过检定期的仪器不得使用,平时应根据需要对仪器进行自检及常规保养,以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
(2)、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测量标志的保护,一旦发现有被破坏过的痕迹时,一定要重新校核后,确认无误方可使用。
(3)、施工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或未到时间但由于天气异常、施工影响等原因控制点有可能变动时,均应对控制多进行复测。
(4)、测量作业时,要按相应的测量技术规则进行,遇到超限时要认真检查,查找原因及时返工,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5)、一切原始观测值记录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私自涂改,不得凭记忆补记。所有测量放样资料的计算,均须两人同时独立的计算复核,最后成果一致才能使用。
(6)、建立测量“三级复核”制度,严格测量操作规程,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
二、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一)、排水工程概况 2.1XXX路排水工程
XXX路排水工程分两部分:XXX路(XXX路)~XXX路为新建雨水干管,XXX路~XXX路为现状雨水干管进行疏通清淤,并结合道路进行改造。新建与原有雨水井连接雨水口。
本工程所有的雨水管道管材采用钢筋砼排水管(Ⅱ级),管径为D300~
7
D1200
mm,雨水检查井和雨水口采用砖砌井。新建排水管道主要工程量为D300mm的平口管长度为1200米,D800mm的承插管长度为4290米,砖砌收口式检查井480座,380×1450mm双箅偏沟式雨水进水井1920座,检查井井圈加固48处。
沟槽开挖断面示意图
沟槽 1:0.33 H1 30CM 集水坑 0.5M B 0.5M
沟槽开挖拟选用1.0M挖掘机,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挖掘机挖至槽底以上20cm左右时,应采用人工挖底,严禁超挖、扰动基底原状土。若有超挖,则用塘渣回填,宽度不小于垫层;若遇淤泥土或管基下为老河道及暗浜,若淤泥厚度小于1M时,则需挖除至原状土,超挖部分采用6%灰土分层夯实回填至沟槽底,然后再做基础;若淤泥厚度大于1M时,则采取大块石加固槽基。管道穿越老河道,则应挖除淤泥至粘土层,超挖部分采用大块石回填,至管道基底,宽度同垫层。 2.4.2砂石基础
UPVC管道基础先铺设10CM碎石垫层,用平板振捣器振密实。再铺5CM粗砂垫层,用水沉法密实。铺设时应控制其标高、厚度及宽度。 2.4.3钢筋砼基础
3
8
D300的钢筋砼平口管, C15砼基础;D500以上的钢筋砼管采用30cm厚级配碎石基础。具体施工做法详见04S516P11、23。
先施工平基,待安管后再施工护管。首先在沟槽底上定出管道之中心线及标高,然后支立模板,铺设垫层并浇筑C15砼基础。待平基砼达到一定强度后下管,然后立模板,浇筑C15砼护管。
本工程所用的砼全部采用商品砼并用振捣机械捣密实。
浇筑护管砼前应将平基顶面凿毛。平基砼采用平板振捣器振实,护管砼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井底板砼基础与管道基础同时浇筑砼。
当砼下料高度大于1.5M时,采用流槽下料。每浇筑一次,应按规范制作砼试块,并及时进行强度试验。 2.4.4管道铺设和接口施工
待管道基础施工完毕且经验收合格后才能组织管道铺设工作。管材进场后,质检人员应及时检查管道的质量,并会同监理人员及时验收,如存在质量问题坚决退还。在平基砼强度达到10Mpa强度以上时,才能进行下管,下管时,D600~D1200mm管采用吊机下管人工配合,排管前,清扫基础污泥,复核基础高程。管道铺设的标高以管口底标高(流水标高)为准。
三、道路工程施工方法
(一)、道路工程概况 3.1XXX路道路工程
机动车道XXX路(XXX路)~XXX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保留利用,部分路段加宽机动车道;XXX路~XXX路原有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严重,全部拆除
9
新做;部分加宽段拆除原设绿化带和慢车道。
道路基层采用22cm厚C35水泥混凝土+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层+30cm厚碎石三合土。面层从上到下依次为:4cm厚AC-13C细粒式SBS(I--D)型改性沥青混凝土(掺0.3%沥青专用纤维下设粘层乳化沥青)+6cm厚AC-16(F)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设粘层乳化沥青)+ 8cm厚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0.5cm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找平层+0.8~1.0mm厚的粘层沥青。
3.2XXX路道路工程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机动车道加罩的基本厚度为13.5cm,从上到下的结构形式为:4cm厚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掺0.05mmpp沥青混凝土用复合纤维,掺0.5%沥青改良剂粘层)+7cm厚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C(掺0.5%沥青改良剂粘层)+2.5cm厚应力吸收层+粘层+铺设防水卷材(板缝处);加罩厚度13.5~20.5cm的路面结构在应力吸收层上部加铺≤7cm厚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C+粘层;加罩厚度20.5~29.5cm的路面结构在应力吸收层上部加铺两层(≤9cm厚+7cm厚)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C和粘层;加罩厚度>29.5cm的路面结构在粘层下铺设防水卷材(板缝处)+>16cm厚C30水泥混凝土。
3.3XXX道路工程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板块处理后实施,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加罩的基本厚度为12cm,从上到下的结构形式为: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SBS型改性剂掺3%~4%,加0.3%沥青混凝土专用复合纤维)+8~12cm厚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掺0.5%沥青改良剂)+聚酯玻纤格栅(满铺)+改性乳化沥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新)(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