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市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支护桩顶设有冠梁,截面为100×100cm。其中K3+670~K3+900段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加设悬臂式支护桩,桩身加预应力锚索的形式。另外,隧道附属基坑较深段及匝道、逃生通道较浅段形成的坑中坑,采用V型拉森钢板桩进行坑内围护。

依照竖向深度和外侧水土荷载情况,主线基坑设有一~四道横向支撑。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截面尺寸为800×1000mm(宽×高),端部位于冠梁竖向中心线处,其余各道撑采用钢管支撑,端部设钢围檩,钢围檩与桩间空隙用细石混凝土填筑密实。

钢管内支撑选用中?609(t=16mm)圆钢管,水平间距分为3m和3.6m,竖向间距2.7-8.2m。为更好地限制基坑变形,减少地面沉降,钢管支撑预加轴向力,其值为轴力设计值的50%-70%,基坑横向支撑下设有钢格构立柱,纵向间距按6m或7.2m布置。立柱间设有纵向联系梁,第一道支撑纵向联系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余为钢梁结构。

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 钻孔灌注桩钢筋保护层70mm; 冠梁混凝土保护层40mm; 护壁保护层20mm; (2)工程材料 钻孔灌注桩:C30 冠梁:C30

钢筋:HRB400,HPB300

桩间防护:?6.5@20×20cm钢筋网;C25喷射混凝土 坡面防护:?6.5@10×10cm钢筋网;C20喷射混凝土 (3)围护结构计算

本工程围护结构计算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0-2012)。计算方法采用弹性支点法。计算软件为《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7.0》。计算中完成了各工况下支护桩的位移、嵌固深度、配筋、基坑整体稳定性、抗倾覆、基坑底抗隆起、流土稳定性、抗突涌等方面的验算。从而保证了所采用的支护方案,

第22页 共494页

满足基坑开挖期间的围护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要求,并保证基坑开挖施工对地面沉降、管线、周边既有建筑物等的影响,满足规范要求。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计算考虑的荷载主要有水土压力、地面超载、施工荷载等。水土压力计算原则是碎石土、填土、粉质土、砂类土按水土分算,粘土按水土合算。

依据理正软件计算结果,对围护结构内支撑系统的强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验算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进行。内支撑系统各构件,均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

(4)基坑地下水控制

工程场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呈透镜状分布,主要分布于植物园东北部、西山北侧南羊坊村南的山麓斜坡带、山间洼地、冲沟处。其分布、水位及水量受季节性降雨、地层岩性、地形条件等影响较大,赋水体岩性多为碎石或碎石混少量黏性土,以黏性土为含水层顶、底板,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3m。2011年1月4日~3月4日于地下水水位监测孔中量测的第四系孔隙水的静止水位埋深为10.03~25.29m,水位标高为50.45~65.40m。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岩体的裂隙中,其水量、分布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风化程度等条件控制。隧址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三叠系砂岩和侏罗系凝灰质砂岩、砾岩地层中,可分为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两类:

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近地表岩层段的风化裂隙带中,含水层厚度一般十几到几十米。

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较深部岩层的构造裂隙和层间裂隙中,含水层的厚度较大,该类地下水因含水介质的差异、构造部位不同,接受补给及储水的能力不同,含水性亦不同。

地质勘查揭露基岩裂隙水水位标高在43~110m之间。

本工程基坑开挖主要在第四系地层中进行。开挖期间基坑周边设置截水沟,冠梁顶所设挡土板高出地面不小于20cm,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对于基坑内地下水采用明沟明排,沿坑底周边设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将汇集的地下水排出坑外。

(5)基坑开挖步序

全线基坑采用明挖顺筑法,分层分段开挖施工。主要施工步骤如下(以三道撑为例):

第23页 共494页

A.施工准备、管线改移,绿化迁移,结合交通导改进行全幅道路围挡 B.平整场地、施工基坑顶截水沟、放坡开挖至冠梁顶标高 C.施工钻孔灌注桩 D.施做格构柱工程桩

E.基坑分层开挖,分层架设钢管横撑

F.开挖土方至基坑底面,施做基底加固(需要时) G.施做底板垫层及防水层

H.浇筑主体结构底板及部分中墙、侧墙工.倒换第三道钢管横撑 J.施做侧墙防水层;浇筑主体结构侧墙、中墙 K.倒换第二道钢管横撑 L.浇筑主体结构侧墙、顶板

M.拆除第一道混凝土横撑和钢格构立柱,填筑顶板、底板立柱孔洞 N.施做顶板防水层及保护层

O.回填覆土,并按规划位置回迁管线 P.施做路面结构,恢复地面交通 Q.隧道内路面、管线铺设及内装修 (6)基坑施工监控 1)基坑监测目的:

①使参建各方面能够完全客观真实的把握工程质量,掌握工程各部分的关键性指标,确保工程安全。

②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数据检验工程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及时改进施工技术或调整设计参数以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

③对可能发生危及基坑工程本体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确保基坑结构和相邻环境的安全。

④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整体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第24页 共494页

2)基坑监测原则:

基坑工程检测是一项涉及多门学问的工作,其技术要求较高,基本要求如下: ①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和埋设的可靠性、检测仪器的精度以及检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任何人不得篡改、删除原纪录。

②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须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发现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做到当天测、当天反馈。

③埋设于土层或结构中的监测原件应尽量减少对结构正常受力的影响,埋设监测原件时应注意与岩土介质的匹配。

④对所有检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体系包括变形或内力累计值及其变化速率。

⑤监测应整理完整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3)主要监测内容

? 桩顶的水平位移、垂直沉降、桩身的侧向变形; ? 支护桩的钢筋应力; ? 坑外土体侧向变形;

? 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及周围地下管线的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

缝等;

? 基坑外地表沉降及裂缝情况; ? 边坡护面结构变形及裂缝情况 ? 坑内、坑外地下水位: ? 地面超载状况; ? 基坑渗、漏水状况。

? 监测单位可根据相关规范和工程实际情况酌情增减。

第25页 共494页

监测项目表

序号 1 2 3 4 监测项目 桩顶水平位移 桩顶沉降 桩体变形 支撑轴力 支撑立柱顶水平位移 位置或监测对象 桩顶 桩顶 桩内 支撑两端 测点布置 间距0~20m 间距0~20m 最大允许值及变化速率 值;2mm/d 1mm/d 值;2mm/d 设计值 备注 测 测 测 必测 0.2%H与30mm较小必10mm较小值;必孔间距10~20m,0.2%H与30mm较小必测点间距0.5m 轴力较大处 不少于立柱总数5 支撑立柱顶 的2%,切不少于3根 不少于立柱总数支撑立柱顶 的2%,切不少于3根 根据实际情况布0.2%H与30mm较小必值;2mm/d 测 6 支撑立柱沉降 10mm较小值;必1mm/d 测 选测 必测 7 桩内力 周围建筑物变形桩内 测,每处竖向测 点间距3m 基坑周边须根据实际情况布周边建筑物不允许保护的建基坑周围地面 基坑周边 管线接头 桩后和嵌固端桩前 基坑底部 测,每个建筑物有倾斜;及裂缝不均匀小于20mm 值;2mm/d 下1.0m 15mm;2mm/d 8 (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倾斜) (构)筑物 不少于3点 9 10 11 地面沉降 地下水位 地下管线的位移和沉降 桩侧向土压力 孔间距30~40m 间距15~25m 孔间距5~10m 孔间距20~30m,0.2%H与30mm较小必测 测 必测 选测 必测 降水后坑内基底以必12 同一侧殿间距提交设计验算 2~3m 视现场情况进行,1次/d 提交设计验算 13 基坑底部隆起 4、围护结构施工要点

第26页 共494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市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8)在线全文阅读。

市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9587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