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6.3mm。
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737.1小时。日照时数的年内变化, 以上半年大,下半年小;以7月日照时数259.0小时为最多,3月日照时数83.4小时为最少。
奉新县位于宜春市的东北部,属东八时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地震、台风、飓风等自然灾害。随着地形变化,气温由东到西递减,降雨量由东到西逐增,东西干湿明显,南北温差较小。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7.3°C。其中,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4.7°C,历史上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1°C,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9°C,极端最高温曾在8月初出现达40.4°C。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612毫米,最多年份达2264毫米,最少年份只有1237毫米,降雨量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的54%,7~9月雨量减少,不到全年的28%。年相对湿度平均为79%,无霜期年平均为26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达1803小时。 3.1.4土壤与生态
奉新县地形以高丘、低山为主,山地土壤类型主要以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生长的竹类繁多。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主要为河滩及平地。周围村庄分布少量的杉树、柏树、松树和一些灌木林,树木稀疏,主要为水田及种植地,植被发育良好。
奉新县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土壤等因素,非常适合各种亚热带常绿季雨林的生长。优质米、毛竹、猕猴桃、水电为奉新四大优势,素有“贡米产地”、“中华猕猴桃之乡”的美称。林木多为松、杉、山茶科、五加科、樟科、壳斗科、蔷薇科、大戟科等。本地区没有特别珍稀的物种。
奉新县县内野生生物种较多,有山猪、果子狸、穿山甲、狐狸、野兔、眼镜蛇、白鹤等,多栖息在深山中。据调查,评价区域内没有濒危珍稀动物。 3.1.5资源
水资源:奉新县境内主要河流有南潦河和北潦河,大小支流60余条,水库115座,大小池塘2113个,地表水资源丰富。厂区排污受纳水体为南潦河,南潦河全长151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840平方公里,发源于西塔乡的董西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县,在境内的长度为93.3公里。平均河宽约70m,流经地段水深约0.78米(枯水期),水力坡降约为1.04‰,平均流速为0.16m/s(枯水期),平均流量为8.6m3/s(枯水期),河底物由卵石及砂组成。
10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中仅有钽泥、瓷土和花岗岩具有开采价值。
农业资源:奉新县有宜耕面积75万亩,现己开垦42万亩,奉新米久负盛名。猕猴桃面积2万亩,江南最大,鲜果风味独特。林业资源:主要有毛竹、杉木、阔叶树、湿地松、湿地松,奉新是全省竹木生产重点县之一。
3.2社会环境概况
奉新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4°45′至115°31′,北纬28°34′至28°52′。东联安义、南接高安、西南毗宜丰、西北邻修水,北靠靖安,县城冯川镇距省会南昌60千米。县境东西最长约78.3千米,南北最宽约32.3千米。奉新县县域面积164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场、办事处、管委会),共有19个居委会、146个行政村,总人口30.2万人。县域地势西高东低,呈“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特征,南潦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
2011年,奉新县财政收支运行延续了上年良好态势,财政收入再创新高,财政支出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收支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财政收入实现“再跨越”:
一是财政总收入实现90766万元,同比增长40.9%,连续跨越7亿元、8亿元、9亿元三个亿元大关,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8.64亿元的调整目标,实现财政收入三年翻番。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12.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二是地方收入跨越6亿元台阶,收入质量明显提高。税收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90.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
园区发展实现“再提升”:
一是园区收入总量突破3亿元大关,实现税收36318万元,同比增长50%,占全县财政收入比重为40%,成为我县财政收入重要支柱。
二是园区四大重点产业纺织、生物医药、新型材料、食品加工行业税收收入都实现快速增长,达到一定规模,四大行业税收总量突破2亿元大关,实现税收20158万元,占工业园区税收收入的55.5%,为园区税收总量扩大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是园区纳税超千万企业达到7户,比上年增加2户,其中:金源纺织成为我县首个纳税突破5000万元台阶企业,实现税收6498万元,增长91.4%;宝源彩纺实现税收1475万元,增长36.7%;大华云通实现税收1203万元,增长6325%;东邦药业实现税收1122万元,增长44.5%。
11
2011年乡镇收入实现“再突破”:
一是乡镇收入总量连续突破2亿元、3亿元关口,实现收入33241万元,同比增长69.5%,超过全县增幅28.6个百分点,且总量实现两年翻番。
二是财政收入上千万的乡镇达到11个,比上年增加5个,其中:冯川镇成为我县首个突破5000万元乡镇,实现收入7134万元;赤岸镇、干洲镇、上富镇跨上3000万元台阶,分别实现3216万元、3098万元、3118万元。
3.3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在九仙汤、项目所在地及邓家窝各布设一个监测点,监测数据表明,各测点中SO2、NO2、PM10、TSP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3.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在澡溪河设置两个监测断面,在南潦河设置三个监测断面,监测数据表明,各断面中pH值、COD、BOD5、NH3-N、总磷、石油类、LAS和硫化物等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要求。
3.5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在项目区域周边和附近敏感目标共设六个声环境现状监测点,监测数据表明,场界东侧(靠近223省道)测点昼、夜间等效声级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要求;其余测点昼、夜间等效声级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
3.6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
在九仙村、项目所在地区、邓家窝各设置一个地下水现状监测点,监测数据表明,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氨氮等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六价铬指标未检出。
3.7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东部低丘河谷平原,属典型的
12
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主要以红壤、赤红壤为主。本评价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以青冈、栲树、木荷为主要成分的常绿阔叶林,评价范围内,发现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南方红豆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樟树、野大豆)和江西省2级重点保护1种(紫薇)、3级重点保护2种(三叶赤楠和黄檀),未发现其他珍稀特有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本项目不涉及砍伐珍稀和濒危物种以及古树名木。项目区水土流失呈轻度状态,评价范围内生态环境较好,无自然保护区等特别保护区域。
评价区域内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其中鸟类34种,隶属于7目21科;其中雀形目鸟类14种20科,非雀形目鸟类10种7科;爬行类动物2目6科11属12种,哺乳动物6目14科17属21种。两栖动物11种,隶属5科9属,从动物的区系分,区系组成属东洋界华中区之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20种,项目占地及施工范围内没有重点保护动物的集中分布地和栖息地。
3.8项目四至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重要名胜古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点。
4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4.1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大型施工机械、车辆燃油是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主要污染源,运输车辆和各类燃油施工机械应该使用低含硫量的汽油或柴油。选择耗油少、燃油充分的车辆,并且加强维护管理,以减少废气对大气的影响;
(2)合理安排施工现场,所有的砂石料应统一堆放、保存,应尽可能减少堆场数量,并加蓬布等覆盖;水泥等粉状材料运输应袋装或罐装,禁止散装,应设专门的库房堆放,并具备可靠的防扬尘措施,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要做到轻举轻放。建筑材料的堆场等施工场地置于距离环境敏感点300m远的空旷处,减少物料起尘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3)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水泥、石灰等材料运送时运输汽车不得超载,采取遮
13
盖、密闭措施,以防泥土洒落,采取盖棚等防风遮挡措施,以减少起尘量;
(4)在干燥时,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比较严重。为保护施工区、生活区大气质量,要求施工单位车辆行驶路线应避开环境空气敏感点,对主要道路路面定期清扫和定期洒水,在大气干燥的季节增加洒水次数;
(6)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场地朝向周边敏感点(如:新村、九仙村、茶舍里、大排里等)一侧采取围挡、围护等以减少扬尘扩散,确保周边卫生,在靠近223省道一侧设置防护网,以减轻施工扬尘对人群的影响。
(7)施工临时生活区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如用电、液化气,以减少厨房废气排放; (8)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缩短施工时间,同时根据平面布局,可以对建设区局部提前进行绿化,在改善生态景观的同时,也可以减轻扬尘及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9)开挖的土方及建筑垃圾作为景观用土要及时进行利用,以防因长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尘,以减少扬尘量。不可回用的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不长时间堆积。
(12)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以减少起尘量,并定时对车辆进行冲洗。
(13) 施工单位在材料选购和施工工艺选择时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操作,装修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室内装修材料类型合理进行材料的选用和施工,不得使用污染严重的装修材料,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等有机废气和放射性氡的产生。
4.2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1)项目必须严格按本环境评价报告提出的排水方案执行。对施工期产生的泥砂废水,经废水沉砂(泥)池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区晒水降尘,不外排;生活污水经简易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林地及农田灌溉,严禁废水排入附近居民取水点,影响周边居民用水。在散料堆场四周用石块或水泥砌块建缓冲墙,防止散料被雨水冲刷流失。 (2)施工期含油废水,主要由施工机械修配时产生,在施工场地修建混泥土集水沟,设油水分离机,含油废水经油水分离后,再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不外排。
(3)注意施工期节约用水,减少废水的产生,且尽量避免雨季土石方施工,暴雨期停止施工。
(4)为避免挖方弃土长期堆放,增加水土流失,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挖填方的工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九仙温泉度假村项目申请立项环评报告书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