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实验结果
3.3.1 变形特性
点击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Deformed Shape,在接下来的对话框中选择“def + undef edge”(或者使用“pldisp,2”命令)来显示带原模型轮廓线的变形图。实验3-1中比较明显的变形如图3-6~图3-9所示。实验3-2的情况类似,具体图片不再给出。
图3-6 侧面视图 图3-7 正面视图
图3-8 上铰链 图3-9 下铰链
为了了解车门下沉情况,我们考察Pos1和Pos2的位移量。点击General Postproc>List Results>Nodal Solution,在接下来的对话框中选择“Displacement vector sum”(或者使用“prnsol,u,comp”命令)列表显示所有节点的位移量,查得Pos1和Pos2所在位置的节点号,然后在列表中查得Pos1和Pos2的位移量(见表3-3和表3-4)。其中y方向位移反映的是车门的下沉,x方向和z方向的位移反映的是车门横向的变形,总位移反映总体变形情况。
表3-3 实验5-1中Pos1和Pos2的位移量 部位 x方向位移 y方向位移 z方向位移 总位移 Pos1 -0.10409E-01 -0.11472E-01 -0.78757E-02 0.17377E-01 Pos2 0.43177E-02 -0.82245E-02 0.28153E-02 0.97062E-02 表3-4实验5-2中Pos1和Pos2的位移量
部位 x方向位移 y方向位移 z方向位移 总位移 Pos1 -0.10462E-01 -0.11489E-01 -0.78796E-02 0.17422E-01 Pos2 0.43199E-02 -0.82273E-02 0.28163E-02 0.97099E-02 点击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在接下来的对话框中选择“Y-Component of displacement”(或者使用“plnsol,u,y”命令)来显示Y方向位移分布图(见图3-10),实验3-2中的情况类似,具体图片不再给出。注意:数值越小下沉量越大,因为向下的位移为负值。
图3-10 Y方向位移分布图
3.3.2 应力分布
点击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在接下来的对话框中选择“von mises stress”(或者使用“plnsol,s,eqv”命令)来显示冯·米塞斯应力分布图。车门整体和各零件的应力分布如图3-11~图3-18所示。
图3-11 门体
a)上铰链 b)下铰链
图3-12 铰链
图3-13 内板 图3-14 外板
图3-15 外板加强板 图3-16 内板加强板
图3-17 抗侧撞梁
a)上铰链加强板 b)下铰链加强板
图3-18 铰链加强板
3.4 结果分析
实验3-1中,Pos1和Pos2的下沉分别为1.1472cm和0.82245cm(见表3-3),而一般对于车门的下沉要求是小于2mm,这表明此车门模型的下沉刚度较差。
实验3-2中,Pos1和Pos2的下沉分别为1.1489cm和0.82273cm(见表3-4),增加了相当于5kg的竖直向下的力,增加下沉量为0.0017cm和0.00028cm,这表明此车门模型抵抗向下压力的能力较好。
由图3-8和图3-9可以看出铰链的变形程度较大,由图3-10又可以看出,整个模型中,上下铰链和车门上与铰链连接的部位的应力最大,而其他部分的变形和应力相对较小。这证明,此车门的下垂,大部分是由于在载荷作用下,铰链自身及其与车门的连接部位发生变形所致。
由图3-14可以看出,外板加强板的变形过大,需要改进其结构,并增加硬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4.车身(车门)课程设计(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