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采用了四面体单元,单元形状选择四面体。由于采用了Smartsize,选择自由方式。 网格划分的命令流,四个分析均不同,这里不再给出,划分好的车门模型如图2-4~图2-11所示。
图4-4 门体 图4-5 门体(隐藏外板)
图4-6 内板窗框一角 图4-7 铰链
图4-8 内板加强板 图4-9 外板加强板
图4-10 抗侧撞梁 图4-11 铰链加
第3章 车门下沉刚度有限元分析
下文多次用到的关键位置:车门最后端上顶点Pos1,车门最后端下顶点Pos2,如图3-1所示。
在下沉刚度和扭转刚度的分析中,车门最后端两顶点的位移量将是最大的,也是最能反映下沉刚度和扭转刚度的,所以选取这两个位置作为考察对象。
Pos1 Pos2
图3-1 关键位置标识
3.1 实验描述
做2个实验,实验3-1是自然重力作用下,车门下沉情况分析。实验3-2是在自然重力作用的基础上,再在Pos1位置添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见图3-5),车门下沉情况的分析。
车门打开,打开角度α。
在上、下铰链上连接车身的面上添加四个约束D1、D2、D3、D4,全部约束,如图3-3高亮部分所示。
添加与重力加速度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加速度a以产生重力效果,其方向沿y轴向上,如图3-2所示。
在内板腔室底部施加压力P,补充车门其他附件的重量,如图3-2和图3-4所示。
压力P 加速度a
图3-2 约束和载荷示意 图3-3 铰链上的约束
力F
压力P
图3-4 内板腔室底部的压力 图3-5 实验5-2中增加的力
3.2 实验参数
实验参数见表3-1和3-2。
表3-1 实验3-1参数 α 65 D1、D2、D3、D4 all P 10×9.8/0.0908 a 9.8 注:内板腔室底部面积为0.0908,计算
力的大小相当于10kg。
表3-2 实验3-2参数 α 65 D1、D2、D3、D4 all P 10×9.8/0.0908 a 9.8 F 5×9.8 求解命令流如下: /prep7 acel,,9.8
/solu da,137,all
da,88,all da,251,all da,252,all
sfa,47,,pres,10*9.8/0.0908 /psf,pres,norm,2,1
!fk,45,fy,-5*9.8 !实验3-2中F solve finish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4.车身(车门)课程设计(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