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一个商业性民族,往往会在物质、艺术上产生一定的飞跃,频繁的人口迁徙导致了文字系
统的正式成型,我们終于迎来了可以通过考古发现的,正统王朝一商的时代。”材料反映 A.商业发展促进艺术进步 B.人口迁徙导致文字形成 C.商朝开始方有考古发现 D.商有专制已为考古证明
25.《水浒传》中凡涉及打点官差狱头、收买人心等都离不开银子;据史料记载,宋初全国白
银总产量维持在20多万两的年产水平,当时每年全国财政收人有数千万贯,换算成白银达数千万两甚至,上亿两,GDP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据此可知 A.白银在北宋已是主要货币 B.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 C.北宋并没有出现财政危机 D.明朝可能广泛流通白银
26.汉唐以来,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而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
民运动,开创了由东向西大移民的先例。上述材料表明 A.古代后期经济重心有西移之势 B.经济格局影响人口分布 C.清前期四川比湖南广东更稳定 D.集权制度决定移民走向 27.下表为明清两代进士家庭出身情况统计表。相对于明代,清代
区分 明代进士总数 清代进士总数 前三代无任何功名者 前三代有生员功名者 前三代有高于生员功名者 47.5% 19.1% 2.3% 18.1% 50.20% 62.8% A.血缘关系是士人晋升上流阶层主要阶梯 B.累世公卿局面逐渐形成 C.家族积淀更能为人才向上流动提供助力 D.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客观
28.右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图可知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A.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29.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 - 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 B.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 C.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 D.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30.下表反映了建国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国家职工人数(万人) 国家财政收支(亿元) 2451 4532 4561 5044 +6.0 -21.8 -65.8 -81.8 第1年 19505 第2年 20000 第3年 17000 第4年 14350 A.调整城镇人口总量 B.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优先发展农村经济 D.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
31.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
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32.在古希腊人心目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协调融合和统一。梭伦改革前后,酒神的形象大
量地出现在瓶画等艺术作品上。在雅典民主政体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城邦对狄奥尼索斯崇拜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管理。这一现象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的突出特点是 A.以宗教活动为纽带 B.建立在不断妥协的基础之上 C.以文化认同为基础 D.通过城邦的公共活动来促进
33.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
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党鞭”在英国的出现
A.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 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34.右图寓意是
A.西方遭到经济危机的破坏 B.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C.经济领域的冷战对峙状态 D.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35.戴维·罗特科普夫在《外交季刊》上宣称:“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
就应该是英语。”二战后,美国对亚、非、拉美新兴独立国家的观念始终没有根本改变,极力把其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材料旨在说明
A.民族国家要极力抵制英语 B.文化扩张是霸权主义的主要表现 C.经济全球化模糊文化界线 D.新兴独立国家应该保持文化自信 41.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君上神蚤尊尹,不可侵犯。三、飲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詔命批准頒布者,不能見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五、設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叔。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襾大臣輔弼之,议院不得干預。七、宣战、讲和、订立条釣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十、总揽司法权。司法之权,操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系至重,故必以已经飲定为准,免渉分岐。十二、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詔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財用。惟至次年会期,須交议院協议。十三、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庫提支, 议院不得置议。
——《飲定宪法大纲》(节选)
材料二: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第五条,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第六条,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第七条,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其开会、闭会、停会及日本众议院之解散,皆以
天皇之命行之。第八条,天皇为保持公共之安全或避免灾厄,依紧急之需要,于帝国议会闭会期间,可发布代法律之教令。此敕令应于下次会期提交帝国议会,若议会不承诺时,政府应公布其将失去效力。第十条,天皇规定行政部门之官制及文武官员之俸给,任免文武官员,但本宪法及其他法律有特殊规定者有特殊规定者,须各依其规定。第十二条天皇規定陆海军之编制及常备兵额。第十三条天皇宣战媾和及缔结各项条约。第十四条天皇宣告戒严。戒严要件及效力,由法律规定之。
——《大日本帝国宪法》(节选)
(1)依据材料,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关君主权力内容的异同。(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钦定宪法大纲》产生的背景,并分别指出两部宪法产生的影响。(1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民族认同内涵的演变 古代中国 1845年 姚莹撰写《康蝤纪行》,“翼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徐筹制夷之策”。 1858年 《天津条约》规定,英法公使进驻北京,与政府交往用平等礼节,而清廷对此大为不满,战事再次爆发。 1864年 王韬在《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称:“和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骨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1919年前后 时人称:“危哉中国,各国竞争中心点也”,\建设本民族之国家,不可不排除妨害吾民族之魔力”,“欲思排外,则不得不先排满”。 陈独秀指出:“‘对外发展主义’,固然是中国人现在做不到的,而且我们也不赞成这一不合理的思想,但‘民族自决主义’,我们是绝对赞成的。” 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呼吁:“惟有合群以教之,惟有激耻以振之。” “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夏变夷”成为华夏中心观的主要基调。 1924年 孙中山认为:“对于国外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因条约,以恢复我国国际平等地位,实现国家独立。” 1935年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据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等整理
从材料中 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中期,对外贸易失控现象较严重。广南、福建、两浙、山东各路,违法商船,恣其所往,诸系禁物,私行买卖。来设市舶司的密州等地违禁贸易尚未止绝。针对这种情况,1080年(元丰三年),北宋政府颁布了“元丰市舶条”,规定:只有广州、明州、杭州能放行外贸商船;其中杭州、明州市舶司掌管日本和高丽的贸易,其余几十个国家、地区的贸易都由广州市船司掌握;外贸商船返回时,必须先到原放行市舶司纳税贸易;两广沿海前往海南岛的船只必须事先向广州市船司申领出海凭证;市舶司最高长官改称“市舶提举”,由本路转运副使兼任,不再由地方军政长官担任。
——摘編自章深《北宋“元丰市舶条” 试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元丰年间市泊管理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元丰年间市舶管理改革。(9分) 46.(15分)【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请求国际联盟解决东北问题。1932年1月,国联成立以英国人李顿爵士为团长的调查团。1932年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日内瓦、南京、东京三地同时公布。报告书称中国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冲突的重要原因”。报告书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中日两国都应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
对于国联调查团的整个调查过程,李顿坦言:“我们在中国的使馆为中国辩护,而我们在东京的使馆为日本辩护,这件事最是有趣。”
——《名声扫地的李顿调查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李顿调查团对东北问题态度的依据和解决办法。国联的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对中国东北问题持上述态度的原因。(8分) 47. (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