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尹思源
(2)若通过此系统的码元速率为fs时,频带利用率是多少? 解:(1)设输入为x(t),输出为y(t),则 y(t)?11x(t)?x(t??)?x(t?2?) 22 Y(f)?11X(f)?e?j2?f?X(f)?e?j4?f?X(f) 22Y(f) X(f) H(f)?当f?fs时,H(f)?0;
当f?fs时
H(f)?11?e?j2?f??e?j4?f?221?(1?e?j4?f?)?e?j2?f?21?e?j2?f?(ej2?f??e?j2?f?)?e?j2?f? 2?e?j2?f?(1?cos2?f?)?e?j2?f?(1?cos?ffs)H(f)~f曲线如下图所示
(2)该升余弦滚降特性的带宽是fs,若通过此系统的码元速率为fs时,频带利用率
??
码元速率=1B/Hz
带宽2.已知滤波器的H(?)具有下图所示的余弦滚降特性(码元速率变化时特性不变),当采用以下码元速率时(假设码元经过了理想抽样才加到滤波器):
11
通信原理——尹思源
(a)码元速率fb?1000波特; (b)码元速率fb?1500波特; (c)码元速率fb?3000波特; (d)码元速率fb?4000波特; 求:(1)哪种码元速率不会产生码间串扰?为什么? (2)哪种码元速率根本不能用?为什么?
(3)哪种码元速率会引起码间串扰,但还可以用?为什么?
(4)此滤波器允许的最高码元速率为多少?以最高
码元速率传输数据时,频带利用率是多少?
解:该滤波器的等效传输函数如下图所示:
由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可知,该滤波器的码元速率最大为2000波特。
(1)(a)中的码元速率不会产生码间串扰,因为该滤波器的等效传输函数满足低通
特性,其带宽为1000Hz。 (2)(c)和(d)的码元速率根本不能用,因为它们大于该滤波器的最高码元速率。 (3)(b)中的码元速率低于滤波器的最高码元速率,但不满足无码间串扰传输条件。 (4)此滤波器允许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波特。以最高码元速率传输数据时,频带
利用率是1波特/Hz。
第七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一、填空题
1.将2ASK、2FSK和2PSK进行比较,其中抗噪声性能最好的为( 2PSK ),频道利用率最高的为(2ASK和2PSK ),抗衰落性能最好的为( 2FSK和2PSK )。
2.采用相干解调时,2PSK、2FSK、2ASK和2DPSK的误比特率性能,从好到坏排列如下( 2PSK、2DPSK、2FSK、2ASK)。 3.速率为Rb?1的PCM脉冲序列,采用ASK系统传输,基带调制信号为(单极性不归Tb零)码型,ASK信号相当于线性调制的(AM)信号,其频谱成分包括( 载频 )和(上 、下边带)。
4.PSK系统的基带信号码型为(双极性不归零)码型,波形为(方波)。PSK相当于模拟调制的( DSB)调制方式。
5.2FSK的相位不连续是因为( 两个振荡器是相互独立的 )。
6.在调相系统中通常将信码进行差分编码,其目的是( 克服相位模糊现象 )。
7.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若采用下列调制和解调方式时,抗噪声性能的优劣一次为(①⑤③④②⑥ )。
①相干PSK,②相干ASK,③相干DPSK,④非相干FSK,⑤非相干PSK,⑥非相干ASK 8.若二进制数字信息速率为fbbit/s,则BPSK和QPSK信号功率谱密度主瓣宽度分别为
12
通信原理——尹思源
( 2fb )Hz和(fb )Hz。
二、计算填空题
1.设信息速率为106b/s,其已调带宽为:2ASK为(2×106 )Hz,2DPSK为(2×106)Hz。 2.有一Modem采用2FSK方式传输信息,“1”码用?1?4000“0”码用?rad/s传送,
?2?6000?rad/s,码元速率为600B,该系统所占带宽为( 2200 )Hz。
三、简答题
1.能否用非相干解调2PSK信号和2DPSK信号?为什么? 答:不能。PSK和DPSK是用载波相位载荷信息。 2.多电平数字调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其优点是传信率高,频谱利用率高。缺点是实现复杂度高,抗衰落能力差。
四、作图题
1.已知数字信息{an}=1010011,码元速率为2000波特,载波频率为2000Hz。
(1) 画出2PSK、2DPSK以及相对码{bn}的波形(设相对码的初始参考电平为低电平)。 (2) 在调相系统中通常采用2DPSK而不是2PSK,其目的是什么?
2.已知数字信息{an}=101100,码元速率为3000波特,载波频率为6000Hz。
(1)画出2PSK、2DPSK以及相对码{bn}的波形(设相对码的初始参考电平为低电平)。 (2)能否用非相干解调方式解调2PSK信号和2DPSK信号?为什么?
第9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一、填空题
1.抽样方式一般有(理想抽样 )、( 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它们都属于(PAM)调制方式。
?t?cos200?t,其抽样频率应为(200)Hz。 2.已知信号f(t)?cos1003.产生已抽样信号频谱混叠的原因是( fs?2fm ),若要求从已抽样信号ms(t)中正确恢复模拟基带信号m(t),则其抽样速率fs应满足( fs?2fm )。
13
通信原理——尹思源
4.量化噪声由于(信号的精确值由接近的近似值来代替 )而产生的,量化噪声与(信道 )无关,无法在(解调)中消除。
5.PCM量化可以分为( 均匀量化 )和( 非均匀量化 )。
6.均匀量化器的量化噪声功率与信号大小(无)关,适用于动态范围(小)的信号。 7.均匀量化器的量化信噪比与编码位数k的关系是(6k dB ),非均匀量化器可以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8.均匀量化的PCM量化信噪比取决于(编码位数),当量化级增加1倍,其量化信噪比增加(6dB)。
9.在语音信号脉冲编码调制中,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目的是(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在我国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中,采用(A律)的对数压缩特性。
10.在PCM中,对语音信号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理由是( 小信号出现概率大,大信号出现概率小 )。
11.某模拟信号的抽样量化值为6,对其进行如下4位二进制编码,其中(②)为自然二进制码,(①)为折叠二进制码。 ①0001, ②0110 12.在脉冲编码调制中,与自然二进制码相比,选用折叠二进制码的主要优点是(编码简单,在有误码的情况下,对小信号影响小 )。
13.PCM过程包括(抽样、量化、编码)3个步骤。
14.PCM在( 信号的动态范围不超过量化器的动态范围 )时,不产生过载噪声,△M在(输入信号的斜率变化不超过量化器的变化斜率 )时,不产生过载噪声。
15.PCM的码元传输速率(大于)抽样速率,△M的码元传输速率(等于 )抽样速率。 16.△M中所产生的两种量化噪声是( 一般量化噪声)和(过载量化噪声 )。 17.在简单增量调制中,系统的最大跟踪斜率为(?fs或?Ts )。
18.DPCM和△M的主要差异是( DPCM对于差值信号不是仅用一位二进制码来表示,而是采用PCM编码方式 )。
19.时分复用的话路数目越多,信息速率(越高 )。 20.PCM30/32路基群的帧宽度为(125?s ),时隙宽度为(3.9?s),每个码元的持续时间为( 0.488?s)。
21.PCM30/32路基群的帧结构时:帧同步码占用( T0)时序,采用(集中)插入方式,标志码占用(T16)时序,信息码占用(T1~T15,T17~T31)时序,其传码率为(2048kbps)。
二、计算填空题
1.有3路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这3路信号的最高频率分别为2kHz、4kHz和8kHz,信号的量化级都是256,在满足抽样定理所规定的抽样速率下,码元传输速率是(384k Baud )。 2.采用二进制编码的PCM信号,一帧的话路为N,信号最高频率为fm,量化级为M,二进制编码信号的码元速率为(2Nfmlog2M)。
3.对某模拟信号进行线性PCM编码,设抽样速率为8kHz,编码位数为7,则此PCM信号的信息速率为( 56kbps )。当抽样速率不变时,编码位数由7位增大到12位,量化信噪比提高( 30)dB。
14
通信原理——尹思源
?t,将其均匀量化为56个电平,采用PCM方式传输,其抽4.对信号f(t)?16cos8000样频率为(8kHz ),传码率为(48kB)。
5.一音乐信号m(t)的最高频率分量为20kHz,以奈氏速率取样后进行A律13折线PCM编码,所得比特率为(320k)bps,若以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传输此PCM信号,则系统
的截止频率为(2)Hz,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 )B/Hz。
?t(V)进行△M编码,若取△=0.1V,求出不发生斜率过载的6.对信号f(t)?2sin800抽样频率至少是(16000?Hz )。
7.在△M系统中,输入信号f(t)?Acos(?mt),抽样速率为fs,量化阶为△,要求系统不出现过载现象,而且能正常编码,输入信号f(t)的幅度范围应为(
??fs )。 ~2?m8.幅度为1V,频率为4kHz的单音信号送入量化层△为0.1V的△M调制器内,为了防止过载,其抽样速率最小应为(8?10?Hz )。
4三、计算题
1.设简单增量调制系统的量化台阶??50mV,抽样频率为32kHz,当输入信号为1kHz的正弦波时,为了保证不过载,同时又不致因信号振幅太小而使增量调制器不能正常编码,试问正弦波的振幅范围多大? .解:设输入信号x(t)?Asin?t?Asin2?ft 不发生过载的条件:?fs?dx(t)?2?fA
dtmax即 A??fs 2?f?。 2 能正常编码的条件: A? 所以
?2?A??fs,即 25mV?A?254.6mV。 2?f2.已知某模拟信号是限带的平稳过程,其一维概率密度函数fX(x)如右下图所示,设计一个四电平的均匀抽样器,试求出:
(1)量化间隔?,量化区间(xi?1,xi)及量化电平值mi。 (2)量化器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Sq。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通信原理习题(有关的题弄懂肯定及格)(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