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总体概述
在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形成了轴心国集团。并且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终于导致了二战的全面爆发。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且导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演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互相支援,共同战斗,最终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使世界走向了和平与光明。 二、中考热点链接:
链接一: 联合国成立
自成立以来,联合国对世界上某些重大问题的解决起了一定的作用。如今,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联合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进一步认识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各国依存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只有坚持多边主义、采取集体行动,才能有效应对威胁和挑战。作为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联合国作用只能加强,联合国权威必须维护。
链接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问题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一战、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 链接三:极右势力问题(威胁国际安全)
从2001年8月至2005年10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先后五次在东京参拜了供奉有日本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这一行为引起了中国和韩国等许多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和反对。在军事方面,日本所谓的“自卫队”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卫的范畴——其军费开支总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在现在的世界,极右势力已经成为地区不安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链接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问题(不忘历史,吸取经验教训)
三、模拟实战训练:
1、慕尼黑阴谋最严重的危害是( )A 对法西斯侵略妥协退缩 B 德国占领苏台德等战略要地
C 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利益
D 加速了大战的全面爆发
2、“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进攻地位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②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使战备松懈 ③一些小国国力太弱或存在依赖心理 ④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与德国相差悬殊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法国作为欧洲强国,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战败投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略思想落后。 B 意大利对法宣战。 C 法国消极防御。 D 推行纵容侵略政策 4、1940年6月,法国投降后,在国外领导法国抵抗力量,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是( ) A 克里孟梭 B 贝当 C戴高乐 D 邱吉尔 5、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 A 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后果。
B 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D 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
C 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
6、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的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结论( ) A 英国 B 法国 C 波兰 D 苏联
7、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第一次大失败的战役是( ) A 不列颠之战 B 莫斯科保卫战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阿拉曼战役
8、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 B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 美国改变“中立”态度
D 苏联的参战
9、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是( )A 推行“三光”政策 B 实行种族灭绝政策C南京大屠杀 D投放原子弹
10、下列二战期间的战役中,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 )
①中途岛战役 ②阿拉曼战役 ③不列颠之战 ④淞沪战役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1、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 ) A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的惨败 中途岛战役日军的惨败 C 阿拉曼战役德意军队的惨败 降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 中途岛战役 D 阿拉曼战役
B
D 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
13、“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 ) A 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 C 中英美三国在对日作战需要相互支援 D 英美致力于帮助中国打败日本
1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是( ) A 法西斯战争的非正义性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15、两次世界大战( ) A 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B 都是英法美代表正义一方战胜德国反动一方
D 战后都建立了持久维护世界和平的国
D 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军日作战。
C 一战是帝国主义性质,二战是反法西斯性质 际组织
16、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有( ) ①对国际格局的变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 ③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④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历史的启迪是( )
①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难以合作 ③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18、阅读材料:(注:这是有关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情况)
材料一 罗斯福指出:“美国是民主国家(英国等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 伊克斯的日记中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在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我们是力求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
材料三 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太平洋会晤。丘吉尔向罗斯福要求,希望他发表一个照会:日本在太平洋??推进,??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
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指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因为我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人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罗斯福的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材料三中,丘吉尔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罗斯福为什么要拒绝这个建议? (3)根据材料二和三,说说罗斯福尽量避开与日本冲突的目的是什么?
(4)罗斯福对日本的态度带来了什么后果? 19、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是我们的敌人,和英国的冲突,将是生死存亡的战争。” “我在慕尼黑领教过的人物都不是能打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人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