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西部零售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年级、专业: 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3)班 学生姓名: 叶盛闽 学 号: 092210126 完成时间: 2010-6-20 成 绩: 指导教师 吴赐联
福建.福州.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西部零售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摘 要] 我国零售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促进了国际零售巨头制定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他们逐步将竞争的关注点由东向西递级推进。面对国内外强大的竞争压力,西部零售企业应当立足于自身发展的现状,认清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探索出一条有西部特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中国西部;零售业;连锁化;物流配送;本土优势
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按照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零售业走完了三年的过渡期,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零售巨头可以不受限制的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对中国零售企业构成了强大的压力,竞争由东部发达地区逐渐向西部内陆地区渗透。[2]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的零售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当前西部零售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西部零售业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人口3.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进行,西部经济有了空前的发展,零售行业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我国西部三大高原交汇处,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以兰州为分析基点,概述西部零售业的现状和问题。
1.总体规模小,连锁化程度低
对于零售行业来说,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领先是非常关键的。当年沃尔玛就是凭借运营成本始终比“凯马特”低2.5个百分点而最终打败了对手。兰州市除几家外来零售企业规模较大外,本地零售企业规模还都比较小。兰州市零售行业的连锁化程度偏低。虽然从业态上看,超市、百货店、家电卖场、专卖店等大多数业态都已经实现了连锁化经营,但连锁化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经营运作的不规范以及物流配送系统的不完善,很多连锁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规模效益。这也导致很多企业对于规模扩张、连锁化经营方式的探索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有些企业甚至安于现状。这些观念极大地限制了零售企业的发展。
2.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
西部地区零售业普遍存在着精通流通业务、懂得现代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缺乏,流通理论研究和流通技术应用力量薄弱。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不仅如此,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
2
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店分散经营的方式,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差。目前,兰州市的连锁零售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配送系统的不规范导致连锁企业的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3.营销观念和营销手段落后,缺乏经营特色
相当多的零售企业不是以市场为导向来指导营销活动,不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和出发点,而是跟着市场热点走,人云亦云,倾向于短期行为,不注重战略规划,营销方式简单粗放。许多零售企业市场定位不明确,“千店一面”的情况严重。企业经营的商品、种类、价格及商店的布局、功能等缺乏经营特色,造成同地域、同档次、同类型的多家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且,企业往往重视眼前利益,竞争手段仍然停留在价格竞争上,没有建立起自身的经营特色.[1]
4.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落后,服务意识差
西部零售企业对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落后。很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仅仅停留在卖出商品的层次上。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顾客与商家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整体消费形态也从以往的“物美价廉”、“节衣缩食”发展到今天的“个性购物”、“健康购物”、“快乐购物”以至于“享受购物”、“体验购物”、“感受购物”的高度。在这种形势下,零售企业如果不摒弃传统的销售观念,着重于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全过程的销售服务,努力使顾客在购物中得到让渡价值最大,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二、西部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
零售行业的特点是发展前景诱人、大有可为,同时又风险极大。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大量的中小型零售企业在适应消费需求、发挥经营特长和保持销售活力等方面也具有自身的优势,是大型零售企业所不能代替的。我们既要看到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凸现的差距,也要看到中国零售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当前,本土优势是中国零售企业,也是西部零售企业具有的最重要的基础优势。准确认识和牢牢把握比较优势,将其发展为竞争优势是西部零售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3]在与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的较量中,西部零售企业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市场的适应性优势
本地消费者和企业对当地的文化有天然的适应性,而外来企业要适应消费者的特点
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跨国零售企业是外来者,其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与本地消费者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容易形成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包括经济距离、政治距离、社会心
3
理距离和文化距离。这些距离会妨碍其对市场的适应性。
2.本土化经营优势
西部零售企业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多年,在西部大中小城市乃至县城、镇以及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较好的商圈内,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门店绝大部分为中国零售企业所有。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与消费者的交往中更容易被认同,这种认同主要表现在对零售服务特色的认同和对购买利益的认同。
三、加快发展西部零售企业的对策建议
1.继续推广和完善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西方国家已有近14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以来,带来了我国零售业一场深刻变革。但在西部零售业连锁化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这种经营形式。
(1)在规范化经营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连锁经营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实行规范化的经营和管理。在西部已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中,不少只是走走连锁经营的形式,运作的规范性较差。为此应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连锁企业法,以保护连锁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并详细规定连锁经营的基本条件和标准,规范连锁经营,真正体现起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核心,防止连而不锁。
[6]
(2)政府适当支持,给予必要的倾斜政策,鼓励其迅速发展。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连锁企业的资金、税收、网点登记手续等现实问题,并调整商业网点规划和布局,使其更有利于连锁企业的发展壮大。
(3)根据具体条件,选择连锁经营的形式。连锁经营的三种类型:直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每种类型都有其实施的条件,也有其利弊。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包括行业特征、经营特色、企业规模、环境因素等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连锁形式。
2.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加强供应链管理,完善物流配送系统
学习外资零售巨头先进的管理理念,吸收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流通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人才进入零售企业,提高西部零售行业的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引进一批先进的物流和信息设备,同时加强企业内部职工的技术培训,以提升西部零售企业的技术水平。
加强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零售行业应当充分利用与最终消费者接近,联系密切的有利条件,巩固、发展与供应商、批发商的共生关系,最终实现共赢的目的。现
4
代供应链的建立和管理需要从软、硬两个方面加强:一方面要引进供应链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5]
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多功能、集约化的供应枢纽。企业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以扩大物流系统的规模。同时,通过先进的物流信息设备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控制,以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物流成本的科学控制,使企业在物流活动中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4]
3.建立顾客满意的服务体系
随着商品的日趋同质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过去仅仅以产品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竞争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企业只有以顾客满意为核心,不断创造顾客价值,才能真正提高竞争能力。
零售企业应当加强与顾客的情感交流,对顾客的要求迅速做出反应并加以解决。零售企业除了要让顾客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享受超值的服务以外还应提供人性化的关怀,让顾客感受到其他一些细节,如良好的购物环境、醒目的导购牌、清洁卫生的洗手间、宽敞的休闲厅、快乐的儿童乐园、优美的背景音乐、便利的提包寄存、会员购物优惠卡等等。
西部零售企业要想在跨国零售集团无处不在的环境中获得成功,就应在充分备战的同时认清一些积极的因素:跨国零售集团的进入不仅会带来竞争,同时也可以帮助国内零售企业尤其是西部零售企业共同开发消费者需求,并培训西部零售管理人员、开拓管理视野。[7]竞争的关键在于要学会如何对跨国零售集团避实击虚,在一段时间内找到互利共存的方法,从而在与跨国零售集团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快速发展。[8]
参考文献:
[1]汤定娜:万后芬:零售业国际化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8-29 [2]李 敏: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M],国家统计局贸经司,2004:121-124 [3]韦 苇:姚慧琴: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6-60 [4]陈已寰:零售学,暨南大学出版社[M],2004:211-213
[5]宋 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4:54-58 [6]宋立刚:国际化企业现代物流管理,中国石化出版社[M],2001:78-79 [7]岑丽阳:西部零售业发展思路及对策,商业研究[M], 2005(24):132-135
[8]金 薇: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及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对策建议[M],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1):110-113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经济学结业论文 -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