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疆XX露天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煤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区概况

一、矿区地理位置、隶属关系及交通情况

新疆XXXX露天矿有限公司XX煤矿位于XX县西北边缘,行政区划属XX县管辖。

地理坐标:;

煤矿向东有13km简易道路与乌鲁木齐至XX沟矿区的公路相接,外部交通尚属方便。

交通位置见插图1—1—1。

二、矿区内工农业生产概况及劳动力

矿区地处戈壁荒漠山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矿区内除煤炭生产经营以外,无其它工农业生产。

矿区内无其它农副业,所需生活用品及煤矿生产资料均由乌鲁木齐市或XX沟矿区拉运。

主要工业产品为煤炭,主要供应吐鲁番地区、巴州地区、乌鲁木齐市及XX沟矿区。

三、矿区电源、水源及建筑材料来源 1.电源

由于矿区附近现尚无高压电源经过,矿山目前采用2×75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该矿的供电电源。

2.水源

矿区内现无供水水源,生活与工业用水均取自矿区以东3.5km处的阿其布拉克泉,用汽车拉运。

3.建筑材料来源

矿山建设所需钢材、水泥、砖、木材等均可由乌鲁木齐或XX县采购。

四、矿区开发历史及现状

矿区开采始于1987年,主要集中在4号煤层露头带。1号沟以西原有XX煤矿,开采西山窑组4号煤层浅部及露头带的生产斜井一处,另有露天采场一处,均于1990年3月开工建设。当年共生产原煤5万t。生产斜井斜长78m,垂深29m,开采水平为+2592m。露天采场剥离、采煤均系机械化作业。另有废斜井一处,废立井一处,废平硐两处。

1号沟以东的小露天采煤场,1990年夏以前由新疆化肥厂自产自用,后由XX县XX乡经营,系人工加手推车剥采,时采时停。

五、矿区地形及水文地质 1.地形特征

矿区地处天山中段以北的山间谷地。北依约喀坑艾代山,南临末日洛克山、XX。东西较开阔,地势北高南低,西部略高于东部。最低海拔+2570m,最高海拔+2760m,相对高差190m。1号沟与4号沟呈北西——南东向汇入5号沟。沟谷常年干涸,只在降暴雨时才出现短暂洪流。

2.区内河流、湖泊分布

区内水系不发育,无地表河流及泉水,只有降暴雨时出现短暂洪流。

六、气象及地震 1.气象属性及一般特征

矿区属大陆性干旱及高寒气候。冬季少雪,但同时受地形垂直分带的制约,夏季多阵雨、冰雹。

2.气象变化情况

据XX沟气象站资料,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26.1℃。 3.降雨量及蒸发量

全年降雨量152.2mm,90%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达2105.4mm,60%集中在5~9月。

4.主要风向及最大风速

全年以西风为主,次为西北风,一般风力小于3级,最大可达7~8级,多出现在冬春季。具有干、寒、多变及多风之特点。

5.最大冻结深度及冻结和解冻日期、最大积雪厚度等 矿区每年十月份开始冰冻,次年五月份解冻,冻结期7个月,冻土深度1.5~2.0m。最大积雪深度为0.64m(1979年9月26日)。

6.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第二节 矿区地质构造及煤层产状特征

一、含煤地层程序及地质年代和成因

矿区出露地层有侏罗系水西沟群三工河组上段(J1s2)、西山窑组下段(J1s1)、第四系全新统坡积(Q4dl)、冲洪积物(Q4alp)。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a、侏罗系水西沟群三工河组上段(J1s2)

分布于矿区北缘,地层可见厚度29m(未到底)。其岩性为以深灰色细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及中砂岩。

b、侏罗系水西沟群西山窑组下段(J1s1)

全区分布,地层平均厚度310.64m(未到底),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与下伏地层三工河组上段(J1s2)呈整合接触。岩性为一套山间盆地滨湖相沉积的碎屑岩。

(1) 4号煤层底板以下

上部以灰白色粉砂岩为主,夹泥岩及砂砾岩薄层,顶部含一薄煤层(5号煤层)及炭质泥岩,下部以粗砂岩为主,底部含砾石。地层平均厚度120.57m。

(2) 4号煤层顶板以上

上部以灰色粗砂岩为主,含煤3层(1~3号),下部以细砂岩、中砂岩为主,不含煤。地层平均厚度164.05m。

c、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物(Q4de)

全区均有分布,可见厚度0~9.40m,与下伏之西山窑组下段呈不整合接触。主要由坡积碎石、砂土及基岩残积物组成。

d、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Q4alp)

分布于勘探区东南边缘及5号沟,可见厚度0~4m以上,与下伏之各时代地层均呈不整合接触。主要由冲洪积砾石及砂土组成。

二、矿区内褶区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性质、构造要素、分布情况及其对煤层产状的影响

1.构造

矿区位于天山纬向褶皱带中段之后峡断陷盆地东部,呈—南倾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95°左右,地层倾角14°~21°,一般为15°,个别地表点倾角较大,没有断层及岩浆分布,构造简单。

2.烧变岩

主要分布于4号煤层顶板露头线以南,自西面横贯全区,南北向水平宽度100~460m,垂深0~115m,真厚度0~50m,标高为+2602~+2717m,根据岩石烧变程度可细分为烧变岩带及烘烧岩带。

烧变岩带:近4号煤层顶板露头展布,水平宽度100~300m,垂深0~102m,真厚度0~30m,标高为+2614~+2717m,呈鲜红及砖红色,裂隙发育,岩石风化差异明显,岩石破碎,原岩以中粒砂岩为主。

3.烘烤岩带

分布于烧变岩带以南,水平宽度100~200m,垂深0~28m,真厚0~20m,标高为+2602~+2630m。呈淡红及杂色,表层风化剥蚀严重,以中粗粒砂岩为主,可见岩石层理,4号煤层底板的灰白色粉砂岩,在局部露头地段亦有轻微烘烧现象。

此外,在矿区北部一带的山岭上,见有零星散布的玻晶状及流纹状岩块,为原始煤层自燃后残留的熔融状顶板岩层。其分布区亦称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疆XX露天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在线全文阅读。

新疆XX露天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989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