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 -(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顺应自然、科学培育,天然林经营和人工造林各有其适用的条件。 2.遗传改良

要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其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以便

于在培育中推广应用。 3 林分结构调整 4 立地的选择和调控

27.简述林分密度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中的作用:造林密度与林分郁闭是正相关,造林密度越大,郁闭越早。但郁闭过早就要进行抚育间伐,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二、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1密度越大,直径越小2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3密度越大,单株材积越小4最终产量恒定法则5密度越大,个体根系越小。林分根总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林分密度越大,根系水平、垂直分布的范围越小且浅。三、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作用:生物量是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全面体现,更能反映林分的光合生产力,所以许多密度理论(如3/2幂法则、最终收获量恒定法则、合理密度理论等)的提出都是从生物量入手,然后推导到收获部分生物量或蓄积量的。四、密度对干材质量的影响:1)对干形的影响:适当密度,树干通直、饱满、巴结少,材质好。过密树干纤细,不符和用材要求。2)对材质的影响:稀植幼年材比例增加,降低材质,如杉木。但落叶松影响不大。 28.简述林木个体的生长与发育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生长是发育的前提,没有一定量的生长,就没有质的发育,发育是在生长基础上进行的 。同时,整个发育过程中又包含着生长。像种子的萌发、胚伸展为幼苗、幼苗长成成年植株、开花结实时由花芽到花全部开展、由幼果到成熟的果实等等,都具有体积增加、植株和器官增长等生长现象。 质的区别。生长主要表现在原生质体积的增加和林木细胞数量的增加上,是以量变的过程为主要特征。发育则表现在细胞生活物质内在的变化上,是以质变为显著特征的变化过程。 29.林地为什么要进行施肥? 1.施肥的必要性

多代连续培育某些针叶树纯林,使得包括微量元素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极度缺乏,地力衰退,理化性质变坏;

森林主伐(特别是皆伐)、清理林场、疏伐或修枝等,造成有机质的大量损失; 促进林木生长,减少造林初植密度和修枝、间伐强度及其工作量。

施肥具有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养分状况的良好作用,通过施肥可以达到加快幼林生长,提高林分生长量,缩短成材年限,促进母树结实以及控制病虫害发展的目的。

2.林木所需的营养元素 林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化学元素,参与代谢活动或形成结构物质。林木生长需要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铜、锰、钴、锌、钼和硼等十几种元素。植物对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等需求量较多,故这些元素叫大量元素;对铜、锰、钴、锌、钼、硼等,需要量很少,这些元素叫微量元素。植物对氮、磷、钾3种元素需要量较多,而这3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又较少。因此,人们用这3种元素作肥料,并称为肥料三要素。

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据林木营养诊断的结果而定。 30.简述混交的类型: (1)、 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6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树种混交。 阳性树种混交种间关系不易调节。 阳性和阴性树种之间易调节。 (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主要树种构成第一林层,伴生树种在第二林层,形成复层林。伴生树种为中小乔木。 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的矛盾比较缓和。 (3)、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

种间关系缓和,林分稳定。多应用于较差的立地。 (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混交 形成多层林冠,种间关系不易调整。 人工天然混交林多为这种类型。

31.生产中营造混交林,其混交效果常不尽人意,请分析主要原因及对策? 32.混交林相对纯林有哪些优缺点?

混交林的优点:(1)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2)能够更好地改善立地条件;(3)混交林具有较高的产量;(4)可发挥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 混交林的优点是相对的,也有自己的缺点。

(1)培育技术复杂;(2)目的树种的产量低于纯林;(3)极端立地只能营造纯林。 33.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类型。

林—农复合:林—农间作型,绿篱型,农田林网型,农林轮作型

林—牧(渔)复合型:林—牧间作型,牧场饲料绿篱型,护牧林牧型,林渔结合型。

林—农—牧(渔)多层复合型:林—农—牧多层复合型、 林—农—牧庭院兼营型、

林—农—牧渔或林—牧—渔结合型、

特种农—林复合经营:林木混交型(经济林)、林—药间作型、

林—食用菌结合型、林木—资源昆虫结合型

34.以杉木为例简述林分幼树阶段特点及主要的抚育措施 :

这个阶段的幼树根系大量分生,密集在表土层30cm范围内,根幅可达2~3m;幼树主梢逐渐旺盛,每年可达0.5~1.5m,侧枝每年生长一轮或更多;地上部分的生长相对地较地下部分缓慢,如2.5年幼树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仅为1:1.08(而19年生林木的比例为1:7.61)。

这个时期调控幼树生长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土壤管理措施如松土、除草、施肥、灌溉、间作等和幼树抚育措施如间苗、平茬、除蘖等),改善幼树的生活环境,消除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促进幼树生长,加速幼林郁闭(3-5年),以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

35.简述林分幼林阶段生长特点及主要的抚育措施:

特点:幼树树冠刚刚郁闭,林木群体结构才开始形成,对外界不良环境因素(如杂草、干旱、高温等)的抵抗能力增强,稳定性大大提高。在这个阶段的前期林木个体之间的矛盾还很小,个体营养空间还比较充足,有利于幼林生长发育,开始进入高和径的速生期[杆材林阶段(pole stage)]。

中心任务:就是要为幼林创造较为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林对水分、养分、光照、温度和空气的需求,使之生长迅速、旺盛,为形成良好的干形打下基础,并使其免遭恶劣自然环境条件的危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幼林健康、稳定地生长发育。(过密林分以人工措施代替自然稀疏)。

36.简述林地管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栽植绿肥作物及

7

改良土壤树种、保护林地凋落物等。

37.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确定开始期的依据和适宜的疏伐方法。

以胸径或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进程为准,当林分胸径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下降时,可作为首次间伐的依据。杉木人工林,一般在8-10年进行首次间伐。具体的时间因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作变动和调整。适宜的疏伐方法:下层抚育法

38.简述按林分外貌特征确定抚育采伐的开始期的主要指标(5分)

(1)根据郁闭度的指标。当林分郁闭度>0.9时(有的树种0.8以上,如杉木等速生树种),林下无阳性杂草;

(2)根据自然整枝的高度。当自然整枝高度大于树高的1/3时(林木的枝下高达到杉木全树高的1/3 );

(3)根据被压木株数。当被压木株数占全林总株数的1/3时;

(4)根据冠形变化动态。另外可根据冠形动态变化:树冠表面积和体积出现负增长时,应进行首次间伐。

39.简述确定林分密度(或造林密度)的原则(依据)。

(一)根据经营目的确定(二)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三)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四)根据栽培技术确定(五)根据经济条件确定

确定造林密度总原则应是:一定树种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根据经营目的,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造林密度,即为应采用的合理造林密度,这个密度应当在由生物学和生态学规律所控制的合理密度范围之内,而其具体取值又应当以能取得最大效益来测算。

40. 低价值人工林形成的原因及改造途径。 原因: 改造措施:

1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更换树种、重新造林或混交改造;嫁接改造 2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 加强抚育施肥;补植或混交。 3造林密度偏大或保存率太低 抚育采伐;在林中空地补植。

4缺乏抚育或管理不当 深翻垦复、施肥,开沟埋青,平茬复壮(如桉树、泡桐

等阔叶树)林地封禁

41. 简述皆伐作业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对象。 (一)优点:

①时间和空间集中,便于机械化采伐,降低生产成本。 ②简便易行,年采伐量可由采伐面积来调节。

③皆伐有利于喜光树种的更新。如南方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宜采用皆伐更新。 ④皆伐便于人工更新,最适用于需要更换树种的林分。 (二)缺点:

①皆伐后引起迹地小气候、土壤、植被条件的显著变化,通常对更新不利。

②皆伐不利于保持水土,并降低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③皆伐成林后龄级单调,从风景美化观点来看,这种采伐比其他方式显得逊色。 ④如不采取各种保证更新的措施,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很难获得成功,补救的办法只有再进行人工更新。

⑤一次将林木伐尽,严重地干扰了森林群落的生态平衡,破坏了珍贵的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与野生植物的繁衍,会严重降低生物多样性。 适用对象:

①皆伐人工更新主要应用于人工针叶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8

②皆伐最适用于全部是成、过熟木的林分,或者需要进行林分改造更换树种的林分。 ③皆伐不应选在沼泽水湿地,或水位较高排水不良土壤上的森林。

④ 在山地条件,凡陡坡和容易引起土壤冲刷或处在崩塌危险的森林,严禁皆伐。 ⑤森林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域,如沿铁路和公路干线两侧,也不宜选用皆伐。

⑥原计划进行皆伐的地区,遇到游览和风景价值极大的地段,要尽量改用其他采伐方式。

42. 简述择伐更新的优点及其应用。 优点:

①保持森林的整体性、连续性、再生性、长期性。

②改善林分结构与卫生状况,使中小径木更好的生长,缩短轮伐期。 ③使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高的生物多样性。 ④择伐林的环境保护作用是最好。

⑤择伐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林,比皆伐、渐伐形成的同龄林具有更好的抵抗风倒、风折与病虫害的能力。

⑥有效地恢复森林,并可大大降低更新费用。

⑦具有大小参差不齐的多层性,美化风景,具有更好的旅游与保健价值。 ⑧始终是边采伐利用、边更新、边抚育,适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应用:

①择伐最适用于由耐荫树种所形成的异龄林。而且择伐是异龄林的惟一可采用的采伐方式。 ②由耐荫性不同的树种构成的复层林,针阔混交的复层林以及有一定数量的珍贵树种阔叶混交林,都只能采用择伐。

③ 我国从南到北有大面积的次生阔叶林,而且较多的是混交林,过去总认为它们价值低而进行皆伐,代之以针叶树种更新,使森林失去了生物多样性与防护作用,并导致地力衰退。 ④所有陡坡、土薄、岩石裸露、高山角、森林与草原的交错区、河流两岸、铁路与公路两侧的森林。

⑤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与森林旅游区的大面积森林。 ⑥雪害与风倒严重的地区。

⑦在城市森林改造更新中的应用。

43. 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的特点。 (1)复合性,(2)系统性(人工生态系统,有其整体的结构与功能) ,(3)集约性,(4)等级性。

目标:增加生产(包括生物量、视频、饲料、薪炭、工业原料等),扩大土 地利用面积,提高经济收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优化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44

45.试述纯林和混交林各自的优缺点。 纯林的缺点

(1)树种组成单一,生物多样性下降;? (2)病虫危害严重,?林分稳定性差; (3)林地地力出现衰退。

混交林的优点:(1)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2)能够更好地改善立地条件;(3)混交林具有较高的产量;(4)可发挥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 混交林的优点是相对的,也有自己的缺点。

(1)培育技术复杂;(2)目的树种的产量低于纯林;(3)极端立地只能营造纯林。

9

46.试述整地的作用。

1 改善立地条件;2增强水土保持能力;3 提高造林成活率 47.试述植苗造林的技术要求。

(1)整地质量(疏松土壤及提高土壤中的有效含水率) (2)苗木的种类、年龄、规格和质量

(3)苗木保护和处理:目的: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尽可能地缩短苗木造林后根系

恢复的时间,提高造林存活率。 (4)栽植方法与技术:

植苗造林可分为裸根苗栽植和带土苗栽植两类。当前,大面积造林主要采用裸根苗。 ①植苗深度要合适,穴的大小深浅应合适。 ②根系要舒展。

③根系与土壤要密接。 (5)植苗造林季节

适宜的造林季节:应该是温度适宜、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空气湿度较大,符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较小。立春(2月4日)前后是南方最佳造林季节。 48.试述造林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

造林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造林规划、造林调查设计、造林施工设计。 (一)造林规划:是对一个地区的造林工作进行粗线条的安排。 (二)造林调查设计

是在造林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个基层单位的造林工作条件特别是宜林地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造林设计。

(三)造林施工作业设计

在造林调查设计的指导下,在一个基层单位内,为确定下一年度的具体造林地点、面

积、种苗及劳力安排进行的设计工作(也叫作业设计)。 49.请阐述造林调查设计的工作程序及其内容。(15分)

造林调查设计分三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 (一) 准备工作

① 建立专门组织,进行培训。

② 明确任务:明确地点、范围、期限。 ③ 制定技术标准

④ 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论证:经踏查验证原文件的现实可行性。 ⑤ 收集资料:图面材料(地形图、航片),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 ⑥ 物资准备:仪器、表格、外业用图、生活用品等。 (二) 外业工作

1 补充测绘:1:10000~1:25000地形图、航片、林相图等

2 外业调查:可分为初步调查与详细调查,目的在于掌握自然区的自然条件,编

制立地类型表和造林措施类型表,拟定设计方案。

①专业调查:采用线路调查、典型抽样调查,调查各立地因子,进行立地类型

分类,制定造林典型设计,是核心内容。

②专项工程调查:包括道路、林场、通讯、供电、给水、防火设施等。

③社会经济调查:了解调查地区的人口、劳动力、交通、经济状况等。 ④区划测绘与小班调查:为把设计落实到地块,在每一个经营单位内要进行区划。 (三)内业工作

1 基础工作:资料检查和类型表修订,底图的清绘和以小班为单位,面积的计算。

10

2 内业设计:进行林种和树种选择,确定小班设计方案。造林技术措施,计算种苗、

幼林抚育以及苗圃种子园、母树林、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设计,用工和投资估算。 3 编制造林调查设计文件:调查设计方案、 图面资料、小班调查薄,统计表及附件

等。

4 编写说明书 (四)审批程序

召开会议审查。

50.阐述个体生长的协调性(地上地下、侧枝与主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林木各器官生长存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生长的相关性。 1.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

“根深叶茂”就是对它们协调关系的很好总结 。林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长存在相互

抑制和制约的一面 。地上部分所需的水分、矿物质、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等是由根部供给的,而根所需要的糖、维生素等是由地上部分的叶子制造的。 林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也存在相互抑制和制约的一面。在年生长周期中速生高

峰期是交错进行的。 2.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普遍会出现主茎生长很快、侧枝生长较慢的现象。这种林木主茎顶

芽生长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松、柏、杉等林木的侧枝,越近顶端的受抑制越强,离顶端远的,受抑制弱,因而形成塔形树冠。

林木的根系也有顶端优势,但在主根受损时,侧根才较快生长。在苗木移栽或造林时,

修剪过长的主根,可使侧根及须根生长加快,有利于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

某些果树(苹果、梨、荔枝等)虽无明显的顶端优势,却有明显的先端优势。所谓先端优

势是指主茎顶芽不抑制侧枝生长,而是所有枝条的顶芽抑制本枝条下部芽生长的现象。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林木生长发育两个不同阶段,但彼此不能截然分开。林木从种

子萌发到开始花芽分化之前的时期为营养生长期,以后便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并进阶段,而且可持续多年。

林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对立的关系。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奠定

了物质基础。生殖器官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反过来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对立关系,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协调,经常导致林木

结实发生丰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林木结实周期性。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 -(2)在线全文阅读。

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968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