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红色框区域为教学楼与图书馆,黄色区域为宿舍楼区域,其中最下面的一块黄色区域为教师宿舍楼,居住人数较少。
前期由于此区域话务量非常高,因此局方对上述3个基站进行了扩容,升级为2载频基站,但是通过近期的数据统计发现,CE拥塞以及接入失败仍然居高不下。 4.1.2
CQT测试及分析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对此区域选点进行了CQT的测试。
14
起呼时的信令图
起呼时的信令图
从信令上看,在该区域移动台起呼困难,探针数从1发至5,且前向RxAGC一直处于-95以下,因此初步判断为前向链路质量较差。
15
信道指配消息
从这个消息上看,移动台占用的是PN=84的信号,系统已经进行了信道指配消息的下发但未收到上行MS的应答消息所以也不能进行发送空针对前反向信道质量进行验证,因此判断为前反向链路质量较差而造成的。
结合上面的分析原因,判断该区域的问题为前向链路质量较差导致的接入困难。 再对问题区域的导频个数进行分析:
16
导频强度测量消息
切换完成消息
从上面的导频测量报告消息和切换完成消息可以看出该区域存在其它导频信号,经核查各导频信号为12_93/1青菱(PN=96)和12_93/2青菱(PN=264),通过对该区域的无线
17
实际环境分析这2个导频信号为越区覆盖的信号需要进行调。系统侧对93_2扇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此扇区软切换话务量非常高,在几乎所有时段都大于不含软切换的话务量,同时此扇区距离学生宿舍距离较远,无法很好的分担话务,因此需要控制此扇区的覆盖范围。
对该区域主覆盖的12_395/1湖北中医学院食堂(PN=84)小区的无线环境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区域距离基站很近(大约100M),由于问题区域在学生宿舍的底楼,因此从现场测试侧判断为该小区存在塔下黑的现象。
通过测试人员的现场测试还发现在宿舍楼较高的楼层测试,终端的接收场强明显高于在底楼或较低楼层的测试。
由于测试时间为10点至11点左右,并非其话务高峰期,因此,在加强此区域覆盖的同时,我们需要对此区域进行话务分担,减少单扇区的话务负载。 4.1.3
网络调整方案
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个方案:
建议对将395号站升级为3载频基站,其中控制数据用户优先使用第三载频,第一载频只供语音用户使用,以保证语音用户的通话,同时可以确保语音用户在此区域移动中不会发生无法载频下切造成的掉话;
由于拥塞以及接入失败区域都发生在学生宿舍楼,因此针对此区域进行天馈调整,使395的3扇区可以分担一定的话务,调整方案如下:
扇区 395_1 395_3 395_2 0 0 120 24原方位角 35调整后方位角 20 原下倾角 6+0 6+6 6+6 调整后下倾角 6+4 300 6+4 180 6+2 另需对93_2以及93_1进行天馈核查,确定其方位角、下倾角与工参一致。同时对93_2扇区进行天馈调整,下压4度。
现网上述4个扇区的201频点均未配置寻呼信道,因此在idle时,所有用户都待机在283频点上,通过对395号站1扇区的统计发现,5月10日至5月16日一周此扇区总共尝
1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武汉电信CDMA网络TopN小区试点优化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