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虫论文:应用转基因技术治理害虫的研究进展(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和平息方法的可行性, 如转基因生物的鉴定方法、避免其扩散的应急措施等。其中, 转基因生物的寄主范围、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及结局、转入基因向其他生物横向转移的可能性等致为关键。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涉及3个方面:一是受体植物安全性风险,即导入的外源基因及其产物对受体植物是否产生不利影响;二是生态环境安全性风险,即转基因植物的使用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影响;三是毒理安全性风险,主要指以转基因植物为原料的产品(食品、饲料)和其他方面的安全性[23]。 4.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当转基因植物应用于田间生产时,人为转入的目的基因会不会漂移到环境中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打破原有的生生态平衡,这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害虫对转基因植物通过长时间的作用会不会产生适应性。另外,一些转基因作物则对生态环境有益,如抗虫作物,对我国抗虫棉田问调查数据表明,由于对棉铃虫不打或少打药,害虫天敌大量增加.对蚜虫类的害虫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因此,对蚜虫也可不打或少打药。预期其它抗虫转基因作物的推广也会得到类似的效果。如果在主要作物和蔬菜的生产中能显著减少农药用量,我国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4.2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

对于转基因植物食品的安全性,人们主要关注的是转基因产品被人畜食用后是否对生物体产生不利影响。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在l993年提出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若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不存在实质等同性.则应对转基因食品是否有毒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如已有充分的实验证明.Bt杀虫基因转入后其蛋白产物只对少数目标昆虫有毒,对于人畜绝对安全。

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风险性问题,由于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评价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的方法和程序,国内外有关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分析常常会出现对同一测定对象得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论[24]。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两大阵营.即转基因生物由于其外源基因的特异性及表达环境的专一性,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另一种说法则将转基因生物形容成洪水猛兽。目前两大阵营争论不休.都难以拿出有力的证据支持自己的理论[25]。

5应用转基因技术治理害虫展望

基因工程用一种更复杂的方法干预有害生物和生态系统, 会不会对环境产生长期影响

一直是争论最大的问题[26]。人们虽然在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定性及定量检测技术、风险评估、环境释放的管理、市场标签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最终有赖于转基因作物本身的发展与成熟。就目前的科学技术而言,既无法肯定其无害又无法确定其有害。但我们不能否认转基因技术给我们生活生存带来的便利,不论是转基因植物还是转基因食品,每一次的发展都是生命科学的一次进步。作为一门新科学,其发展趋势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尽管转基因技术在应用上存在安全性问题,但值得肯定的是,它是一项非常有用的生物技术,而且在害虫治理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它作为害虫治理的手段,一定会对发展可持续高效农业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占军,陈眷华,刘敏跃.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J].饲料工业,2004,25(12):58-63 [2]孙凡,冯沈萍.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世界农业,2002(8):42-43 [3]谢铭.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进展[J]. 生物学教学,2010,35(3):68 [4]刘小林.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5(3):97-100 [5]张彬,张怀渝.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J].安徽科技,2005(5):54-56 [6]冯斌,谢先芝.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下)[J]. 化工进展,2002,21(10):783-786

[7]喻子牛, 孙明, 刘子铎等.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类及生物活性蛋白基因[J].中国生物防治, 1996, 12(2) : 85-89

[8]王继磊,刘迪秋,丁元明等.Bt转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0,27(4):75-78 [9] Chattopadhyay A,Bhatnagar N B,Bhatnagar R.Bactmial insectk idal toxins[J].Crit Rev Microbiol,2004,30(t):33—54

[10] Ihara H,Himeno M.Study of the irreversible binding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l Aa to brushborder membrane vesicles fmm Bombrx mort midgut J].J lnvertebr Pathol,2008.98(2):177~183.

[11]魏玉清,许兴.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J]. 宁夏农林科技,2003(1):41-43

[12]张竞秋,张丽,哈斯阿古拉.转基因作物及其生物安全性[J].北方园艺,2004(4):80~81 [13]李怡萍,梁革梅,仵均祥等.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机理及害虫对其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38(9):119-128

[14]秦永华,乔志新,刘进元.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J].棉花学报, 2007,19(6):482~488

[15]李艳红,胡丽华.浅谈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10,30(1):72-74

[16]谢先芝.抗虫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前景[J].生物工程进展,,1999,19(6):47-52 [17]雷秉乾,王仁祥.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J].作物研究,2006(1):9-12 [18]康俊梅,熊恒硕,杨青川.植物抗虫转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8(1):14-19 [19]徐汉福,李娟,刘春等.昆虫转基因研究进展、应用和展望[J].蚕学通讯,2004,24(2):19-26 [20]王琛柱,黄玲巧.应用转基因技术治理害虫展望[J].植物保护, 1998(3): 35—37 [21]陈杰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22]J.R.M.Thacker.转基因作物与害虫的防治[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6(2):27-30 [23]郭建英,万方浩,韩召军.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2):515-522

[24]Johnson M.T.Interactions of resistant plants and wasp parasitoids of tobacco budworm (Lepidoptera:Noctuidae)[J].Environmental Entomology,1997,26(2):207—214 [25]郑新利,陈书田.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中国种业,2009(3):14-15 [26]张永军,吴孙明,彭于发,等.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J].生态学报,2002 ,22(11) :1951 - 195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虫论文:应用转基因技术治理害虫的研究进展(3)在线全文阅读。

农虫论文:应用转基因技术治理害虫的研究进展(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54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