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的风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结束语: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节日也有很多,这个帖子实际上说的并不完全,我就可以举出另外的几个节日:腊八节、腊月二十三祭灶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鬼节)。至于有节日性质的日子更多的多,比如二月二、十月初一(送寒衣)等等。不过腊八节基本属于佛教节日,腊月二十三一般被归并到春节中,而中元节虽然是三元(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七月十五鬼节和下元八月十五中秋节)之一,是最重要的节日,但是由于第一有“封建迷信”倾向,第二和清明节活动有重合,所以已经不太受重视。如果加上道教和佛教的节日,我们的节日会增多更多,但是这些节日经常是被生造出来的,文化传统少,在民间并不流行,所以也渐渐没有人过了。
现在年轻人过分重视如圣诞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忽略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即便是过节,也一般只是强调吃饭,对文化意味理解不够。不过,这个问题既不是一时能解决,也不是一小批人能解决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努力传播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习俗。
我认为,国家如果想复兴传统节日,除了放假之外,还需要发布“传统节日习俗指导意见”,从广义上指导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同时鼓励各地保留自己本地有特色的庆祝仪式,经过几年,大家对传统节日了解加深,自然会推动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的保留,甚至可能会有所发展,使古老的传统节日真正重新散发光辉。
2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介绍》教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