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东谷(西南)——石门涧(向西北);青莲寺宽谷(向东北)——三叠泉(向东南)等等。另东南或西北向峡谷中的河流,因流路短,比降大,又沿断裂或垂直节理发育,溯源下切侵蚀强烈,以致其中有些河流袭夺了东北或西南向的宽谷中的河流
第如三琴级湖平台第气二象级台平台夷平面NE↑
猴子岭虎背岭锦绣谷裂点日照峰 冰川地貌
庐山及其外围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作用,目前还存在着分歧。现根据李四光教授在庐山地区研究所提出的第四纪冰川和冰川地貌作一简单的介绍。
据冰川作用遗迹,李四光确定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作用,并划分为三次冰期:即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
鄱阳湖冰期:时间最早Q1,冰川到达山下,冰川作用遗迹因受长期破坏而保留无几。先期冰碛现在姑塘镇东北湖滨残存,该期冰碛物为坚硬的绛色泥砾,湿热化程度很深。
大姑冰期:时间Q2,也到达山麓,形成冰汛。此期的冰碛物为较结实的赭色泥砾,湿热化程度较前者浅,李四光认为,目前山下的冰碛物主要是大姑冰期的产物。
QⅡQⅡQⅢQⅢ庐山冰期:时间Q3,这次冰川活动范围较小,仅限于山上东北数处,在王家坡谷地留有前碛三、四道,裁缝岭侧碛、大坳冰斗等。此期冰碛物为橙色,疏松,其上覆以黄褐色土。
在中国东部地区,唯独庐山的第四纪冰川地貌类型最为齐全且较典型。冰川运动学的遗迹也较多,除此之外,还有冰川与冰水呈犬牙交错状剖面的存在及白色冰碛泥砾堆碛剖面遗迹。
庐山冰蚀地貌分布在山上,集中于山北,主要有大坳冰斗、汉阳峰附近的鼓子寨冰斗、五乳冰斗;王家坡 U谷、大校厂U谷以及七里冲U形谷;窑洼、东谷、西谷、天花井等储存冰雪的冰窖;另外,还有白石嘴一带的羊背石等等。
冰碛地貌广泛分布于山下,主要由大姑冰期冰川堆积而成,庐山冰期冰碛地貌限于山上。冰碛地貌主要有前碛和侧碛。如山上莲花谷前、王家坡谷地中的前碛,小天池裁缝岭的侧碛,山下高垅以东的前碛、新桥一带的前碛。除上述冰碛地貌之外,庐山外围还有很多漂砾,大者直径可达 2--3米 。
3、庐山植被概况
庐山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上显示出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植被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Japan森林植物亚区、华东地区,分别与华南、华中、华北三地区毗连。
庐山植物区系中,中国特有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青钱柳、大血藤、八角莲、鹅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山拐枣、喜树、香果、长年兰等。其它残遗种,
裸子植物中有银杏、金钱松、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被子植物中尚有连香树、枫香、玉兰、糙叶树等。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成分丰富、起源古老和南北植物区系成分交汇过渡等征。庐山植被垂直带谱的基本特征: 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庐山植被的基带,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庐山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900米(西北坡)或1000米(东南坡)之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落叶阔叶林带:这一带海拔高度,东南坡大致在1000--1300米之间,西北坡则在900--1250米左右,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Japan柳杉林、Japan扁柏林等。
针叶林带:在海拔1250米(西北坡)或1300米(东南坡)以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这里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黄山松是本带内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4、庐山土壤
主要的土壤类型
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六、实习具体内容
1、9月16日 地点:月照松林
主要实习内容是观察植被。月照松林 位于牯牛岭(次成山)脊部,海拔大
约1120m,根据垂直地带植被分布规律,此处见到的应是落叶阔叶林,可是这里由于人为干扰分布着成片的黄山松,但是我们仍可以观察到,在高大的黄山松下,分布着大量的低层灌木,这些灌木仍保持落叶阔叶林的特征,沿途我们可以观察到短鬓包、柃木,茶荚蒾,野株兰,椆李,木梅,映山红,满山红,紫萁,绿叶胡枝子,白檀,山橿,登台树,三尖杉,山樱花,三裂绣线菊,野枒椿,中华石楠,毛栗,山合欢,盐肤木,四照花,秋海棠,山胡椒等植物。可以推测,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没有人为干扰,这里很可能就会恢复落叶阔叶林的植被带。 2、9月17日 地点一:芦林大坝
观察地貌,分析其成因。大坝的坡度很大,是一个大的断裂点。至于其成因,有两种学术观点,一种认为芦林湖是冰蚀湖,是在庐山三大冰期间由于冰川侵蚀形成。而另一种说法是,芦林湖是构造断陷湖,是由于庐山地壳抬升形成的。
芦林大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庐山地区地理调查实习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