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区地理调查
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2年9月16日至9月20日 实习地点:江西庐山
实习对象: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 实习学生:(学号:170210093)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实习目的 实习内容 实习工具 实习路线安排 庐山概况
具体实习步骤与内容 实习感悟
一、实习目的
1、庐山地区实习是为了在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前提下,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联系实际,解释地理现象。 2、为了培养实习者的实际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集体合作、动手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通过对庐山地域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将地图与实体对照,观察研究区域内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地理坏境特征以及部分景观特征,解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规律。
三、实习设备:
地质罗盘仪、海拔仪、测绳、铁锹、枝剪、铅笔(记录笔)、记录本、标本袋、记录表、照相机等。
四、实习路线安排
时间 9月16日 9月17日 9月18日 9月19日 9月20日 路线安排 宾馆——月照松林 宾馆——芦林湖——三宝树——黄龙潭——五龙潭——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 宾馆——王家坡——小天池 宾馆——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 宾馆——西谷——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
五、庐山概况
1、庐山地理位置:庐山地处115°30′~116°20′E,29°20′~29°50′W,庐山地区北至长江,南至星子县,东临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东岸,西至瑞昌县。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地势上处于第一阶梯,地貌上属于长江中下游
平原区。
庐山卫星影像图
2、庐山地质地貌
A、 地质特征:
庐山是一个北东——南西向伸展的地垒式的褶皱断块山,两侧分别是九江凹陷和鄱阳凹陷。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和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虽由于断层错动,底层排列不整齐,但中部底层最老,向两侧逐渐顺序变新是很清楚的。庐山底层在中段出露最宽,向南北两端收敛,表现为一短轴背斜。这一构造形成
对庐山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短轴背斜中部上升量最大,活动性强,断裂特别显著。在长期的地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岭四谷:
B、地貌特征
主要地貌有:构造地貌、河谷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
构造地貌:总体来看,庐山是一个沿断裂上升的断块山。庐山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东谷)、西谷(大林冲),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河谷地貌:庐山在抬升以前,河流已经塑造了较宽展的谷地,后来由于山体强烈抬升,河流急剧下切溯源侵蚀,宽谷下段先变成峡谷。故就庐山本身而言,上段为宽谷,下段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宽谷的倾向大多和构造倾向相同,并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大校场宽谷。峡谷是第四季地壳上升的时候,河谷下游的河床遭到强烈下切形成的。峡谷多呈阶梯状,有较多的瀑布,如剪刀峡。剪刀峡:峡谷至峡口下降约700米。
许多峡谷沿着南东——北西向的断层发育,横切地层,故与上游宽谷呈垂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庐山地区地理调查实习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