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法律”一词在使用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下面属于狭义上使用的是(全国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人类社会最早产生法律的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 3、法的最初形式是(习惯法)
4、在法的分类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5、在法的分类中,一般法和特别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6、在法的分类中,国内法和国际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7、在法的分类中,根本法和普通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法的效力不同 )
8、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人)
9、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专门案件的活动,称为(司法)
10、构成法律责任的核心要素是(违法或违约行为) 11、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国务院 )
12、依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总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1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1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
1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16、.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17、关于宪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18、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1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必须年满(18周岁)
21、宪法规定,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必须年满(四十五周岁)
22、以下那部宪法指导思想存在着严重错误(1975年宪法) 23、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有(4章138条)组成。
24、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修改的程序不同 ) 25、把宪法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依据是(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2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单一制 )
28、依照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9、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对外代表国家的是(国家主席) 30、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
31、在我国1982年宪法中,未规定限制连续任职的是(中央军委主席)
32、下列哪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正定县) 33、我国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领导关系) 34、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
35、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 36、我国曾经实施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法律) 。 37、下列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没收 ) 38、行政救济的途径不包括(行政调解)
39、我国《行政诉讼法》是制定的时间是(1989年 )
4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行政法有统一的法典)
41、下列不属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是(比例行政原则)。 42、下列不可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公民个人) 43、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行政救济(行政许可) 45、关于行政立法,错误的理解是(各级人民政府都享有行政立法权)。 46、.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适用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 47、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标志是(犯罪分子是否着手犯罪 ) 48.甲教唆乙盗窃,两人为此制定了计划,并准备了作案工具。乙在盗窃时被人发现即逃跑。此案是(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49、根据我国刑法,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50、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改造的刑罚方法称为(有期徒刑)
51、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视居住的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 52、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 53、中学生A于1981年4月5日出生,1998年3月28日重伤一名同学,1999年1月2日被捕,对A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负刑事责任)
5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同时犯有数罪而判了数个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实行的主要原则是(限制加重原则)
55、某甲在夜间入某住宅窃取财物后,纵火灭迹,他明知该住宅里有人睡觉,起火后可能被烧死,但他仍然放火烧房,结果大火烧死1人,某甲放火致人死亡的行为属于(间接故意)
56、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诚实信用原则)
5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是(某国外交人员在其驻我国大使馆内盗窃)
58、轻罪重判的刑罚思想与刑法中的下列(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原则中相违背。
59、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得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 60、陈某患精神病多年,虽经多方医治,病情并无好转,发作时精神狂乱,并伴有暴力行为。1999年4月21日,陈某在其居住的家属院中突然发病,用铁锹将一正在玩耍的儿童当场拍死。对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不按犯罪处理)
61、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无罪)
62、严某(男,13岁)与李某(男,18岁)商量好夜间去商店行窃,严某看好地形,准备好犯罪工具,制定好了行窃计划。当晚,二人行窃时被值班人员发现,送至公安机关。对二人应该如何处理?(不成立共同犯罪,由李某独立承担刑事责任)
63、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的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抢劫罪) 6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5、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间接故意)
66、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67、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68、小学生王某,8岁,代表学校参与中外少儿书画大赛获一等奖,奖金5000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王某无须经其监护人同意即可获得此奖金)
69、诉讼时效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70、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进行到最后6个月由于发生法定事由而引起时效的(中止)
71、.民事法律中,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 72、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包括(罚款)。
73、甲(10岁 )与父亲一起在路上散步,对面乙牵着的一条狗突然向甲袭击,此时甲父正与路边熟人说话,没来得及顾得上甲,最后甲受重伤。甲的损失由(乙承担)承担。
74、某杂志为扩大销量,精心炮制了某著名影星甲的一段绯闻,给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法学概论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