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习四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至第九章)
一、选择题
1、清政府于1905年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8月,五大臣回国,向慈禧密陈立宪的益处是( )。
A、皇权永固 B、外患渐轻 C、内乱可弥 D、军备渐强 2、清政府为应付国会的请愿运动,于1908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限,9年后正式召开国会;同时,颁布了( )。 A、《钦定宪法大纲》 B、《议院法要领》 C、《选举法要领》 D、《逐年筹备宪政事宜清单》 3、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 )开始的。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孙中山 4、1903年6月,在《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革命党人是( )。 A、邹容 B、秋瑾 C、章炳麟 D、徐锡麟 5、辛亥革命时期,曾写作《警世钟》、《猛回头》的革命家是( )。 A、陈天华 B、廖仲恺 C、胡汉民 D、黄兴 6、同盟会的纲领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公布了许多法令,内容极为广泛,主要有( )。 A、保障人权 B、革除封建陈规陋习
C、保护私人财产,发展资本主义事业 D、改革文化教育事业,实行新闻自由 8、《新青年》创刊初期,高举的旗帜是( )。
A、民主 B、科学 C、自由 D、平等
9在1918年7月至11月,李大钊先后发表了( )文章,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庶民的胜利》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0、高度评价十月革命,说从“刀光火色”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1、五四运动的宗旨是( )。
A、爱国 B、进步 C、民主 D、科学 12、在中国最早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是( )。
A、毛泽东 B、李大钊 C、董必武 D、陈独秀 13、1920年8月,( )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A、毛泽东 B、李大钊 C、董必武 D、陈独秀 1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
A、1921年7月 B、1922年7月 C、1923年7月 D、1924年7月 15、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一大 B、中国共产大二大 C、中国国民党一大 D、中国国民党二大
17、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苏兆征和邓中夏领导的( ),这不仅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上工人运动史上也是罕见的。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D、省港大罢工 18、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 A、整理党务案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中山舰事件 19、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的是( )。
A、张作霖 B、张学良 C、冯国璋 D、阎锡山 20、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
A、中原大战 B、蒋桂战争 C、直奉战争 D、蒋冯战争 21、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会议是( )。
A、三湾改编 B、中共六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2、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 A、陕西延安 B、湖南长沙 C、广东广州 D、江西瑞金 23、1928年6月,中共中央将各地工农革命军统一改称为( )。
A、八路军 B、工农红军 C、解放军 D、国军 24、开始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
A、三湾改编 B、中共六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5、晏阳初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 )。
A、愚 B、贫 C、弱 D、私 二、填空题
1、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它的宗旨是( ),( ),( )。
2、1905年11月,同盟会的机关报( )创刊。孙中山在该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归结为( )、( )、( )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3、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革命派的主要阵地是( );改良派的主要阵地是( )。 4、1915年12月25日,( )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 )。 5、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职位,与在中央掌握实权的段祺瑞争权夺利,发生( )。
6、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 )在上海创办的( )开始的。 7、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
8、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大专院校学生3000千多人在天安门示威游行。高呼口号,一致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 )和( )。
9、以1919年6月5日的( )为标志,五四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0、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 )。 11、1926年7月,以推翻( )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12、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标志是( )。 13、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宣告“军政时期”结束,( )开始。 14、1933年1月,( )规定每年8月1日为我军的建军节。 15、“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 )、( )、( )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6、早期的中国青年党鼓吹国家主义,以( ),( )为口号,因创办《醒狮》杂志而被称为( )。
17、第三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 )。 三、名词解释 1、《革命军》: 2、黄花岗起义: 3、武昌起义: 4、护国运动: 5、护法运动: 6、新文化运动:
7、京汉铁路工人在罢工: 8、黄埔军校: 9、中山舰事件: 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1“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2、中原大战: 13、南昌起义: 14、“八七会议” 15、工农武装割据: 16、《井冈山土地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2、中国同盟会成立及意义。
3、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4、试述五四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历史意义。 5、简述乡村建设派的主张 五、论述题
1、试述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2、试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史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4、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简要经过和历史意义。 5、试述中共二大的主要功绩。
6、试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7、为什么说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8、试述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 4、C 4、A 6、ABCD 7、ABCD 8、AB
9、BCD 10、D 11、ABCD 12、BD 13、D 14、A 15、A 16、C 17、D 18、C 19、B 20、A 21、C 22、D 23、B 24、D 25、ABCD 二、填空题
1、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民报》,民族,民权,民生 3、《民报》,《新民丛报》 4、蔡锷,护国战争 5、府院之争 6、陈独秀,《青年杂志》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8、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9、上海“三罢”斗争
10、讨论和制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11、北洋军阀统治 12、宁汉合流 13、“训政时期”
1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5、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16、内除国贼,外抗强权,“醒狮派” 17、邓演达 三、名词解释 1、《革命军》:1903年邹容出版了《革命军》一书,以浅近明快的语言,揭露清政府的暴虐统治,论述中国不可不革命的道理,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华共和国”。《革命军》问世后,发行量逾百万册,为清末最畅销的书籍,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率领革命志士120余人,猛攻两广总督衙门和督练公所,与清军展开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起义失败。在战斗中牺牲和被捕后就义的革命志士,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这次起义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等打死反动军官,率领士兵起义,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其他标营的士兵相继起义。经过激战,起义军攻占了湖广意督衙门,光复了武汉三镇。次日,成立湖北军政府,以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护国运动:19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并加紧筹备登基大典。在梁启超积极筹划下,蔡锷、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军,揭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接着,蔡锷率护国军在四川浴血奋战,顶住了北洋军的攻势。全国人民掀起了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死后,护国运动宣告结束。
5、护法运动:1917年7月,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并积极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孙中山南下广州,举起护法大旗,召开非常国会。9月他就任大元帅,成立南方护法军政府,并下令讨伐段祺瑞,护法战争在湖南爆发。到1918年5月,孙中山受到排挤,被迫辞职,护法运动至此失败。
6、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是其主要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从1917年起又大力提倡文学革命。这一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打
击了封建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7、京汉铁路工人在罢工:1923年2月,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的禁止。总工会命令铁路工人总罢工,京汉铁路完全瘫痪。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血腥屠杀罢工工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共产党员、罢工领导人林祥谦、施洋牺牲,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8、黄埔军校: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由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直属于国民党中央。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军校聘任了一批苏联顾问,并以苏联红军为榜样,实行军事和政治并重的教育方针。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的骨干力量。
9、中山舰事件:1923年3月,国民党右派分子以蒋介石的名义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蒋介石宣称“共产党阴谋暴动”,下令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拘捕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事件发生后,陈独秀、张国焘对蒋介石妥协退让,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一军,而蒋介石的军权得到加强。 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支持下,1927年4月12日,按蒋介石预定的计划,大盘流氓向上海工人纠察队进攻。反动军队以“调解纠纷”为名,收缴纠察队的枪支,并占领上海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总部。次日,反动军队用机枪打死游行示威的工人群众100多人,打伤数百人。接着反动派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1“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公开背叛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12、中原大战:国民党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采取不触犯其根本利益的妥协政策,因此,自近代以来所发生的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因为政局动荡而表现得更为突出,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战火又起。1930年4月初,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中原大战历时7个月,双方死伤30多万,战火波及20多个县,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13、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全歼敌军,占领了南昌城。随后成立革命委员会,重申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敌军围攻,损失严重。余部由朱德、陈毅率领,开展游击战。这次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1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成立了以瞿秋白、李维汉、和苏兆征为常委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在湘、鄂、赣、粤等省发动农民举行武装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任务。
15、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l0月和11月,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文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个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16、《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分给农民个别耕种为主,也可共同耕种,禁止买卖;分田按人口平均分配,同时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单元练习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