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轴。指“两纵两横”四条发展轴带,是顺德未来的生产和生活组织重心,分别是325国道商贸展贸走廊、105国道和广珠轨道商务/科技走廊、潭洲水道滨河生活服务带、容桂水道-顺德支流滨河生活服务带,构成“井”字网络结构。
(五)十字绿廊。指横向顺德水道生态廊道和纵向佛一环南延线生态廊道。 二、功能布局
(一)东部都市发展片:即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大良、容桂、伦教三个街道办以及勒流街道办和杏坛镇的佛一环南延线以东部分,总用地面积255平方公里。是广佛副中心城区,佛山“2+5”结构中的大良-容桂组团,属于集约产业发展地带和都市型生活中心。以行政办公、居住、商业服务、高等教育、高科技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为主,通过战略性发展空间建设整合内部格局,中山北部城镇与番禺大岗、榄核等地纳入服务范围。 (二)北部都市发展片:范围包括陈村、北滘、乐从和龙江四镇,总用地面积294平方公里。是承接广佛辐射的门户、广佛都市核心区的组成和佛山“2+5”结构中心组团的重要构成,属于集约产业发展地带及都市型生活片区。以战略性发展空间建设带动地区整合,建设成为采购展贸、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专业化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特色农业以及都市生活模式住宅等多种机能协调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双优”的都市地区。
(三)中南部城乡协调片区:范围包括勒流和杏坛佛一环南延线以西地区以及均安镇,总用地面积257平方公里。是区域性生态保育和发展区、珠江三角洲健康休闲体验地。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旅游休闲、生态农业和绿色制造业发展为主,通过产业升级和高端化引进等途径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产业发展与用地布局规划——
(一)以现有家电、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和批发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八大支柱产业,逐步退出家具、涂料、纺织服装和包装印刷等低端生产环节,形成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双重驱动的产业结构。
(二)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依托交通性干道和航道集聚发展,形成“十”字生产走廊带外围工业区块的发展格局。
(三)科技创意及商务办公主要集中在东部城镇以及东平新城-乐从地区,重点是沿广珠城际轨道站点、东部和北部都市发展片区中心发展,构成的专业服务中心。
(四)商贸展贸业主要集中在北部都市发展片,形成325国道沿线家居展贸产业走廊以及东平新城和陈村商贸物流区。
(五)生态农业及健康休闲产业集中在中南部水乡地区以及北部陈村地区。 ——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 一、住房发展目标
(一)近期:2015年形成大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等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供应体系。基本实现城镇人口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居住区公共设施完善,居住环境进一步得到明显改善。 (二)远期:2020年实现人均一室,居住环境大幅度改善,旧城区密度适宜、配套齐全;新城区设施完善,环境舒适宜人。保障性住房供应总量不低于住房供应总量的3%。 二、居住用地发展规划
(一)居住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人均居住用地42.2平方米,新增居住用地10.7平方公里,居住用地总量为8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32.5%)。远期(2020年)人均居住用地36.7平方米,居住用地总量85.5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30.5%)。远期主要通过调整工业及其他用地来增加居住用地。 (二)居住用地分类与环境质量控制。
(1)一类居住用地。指市政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为主的居住用地。规划主要依托重要休闲旅游区、景观水系布局,规划居住人口密度小于200人/公顷。 (2)二类居住用地。指市政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居住用地。规划新区开发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旧城镇内三类居住用地逐步改造为二类居住用地,规划控制居住人口密度400~600人/公顷。
(三)居住用地组织结构。居住用地规划宜采用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三级组织结构模式,以提供成片居住用地为主,便于配套设施和小区环境建设,提高居住质量。居住区规模以30000~50000人为宜,居住小区规模以10000~15000人为宜,居住组团以1000~3000人为宜。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中心布局
(一)“两心多点”的市区级公共中心,由综合服务中心和专业服务中心组成。综合服务中心包括东平新城中心和德胜-容里公共中心,专业服务中心包括马岗科技服务中心、陈村区域性休闲购物中心、乐从国际家居采购中心以及顺德新城创智中心。
(二)片区级公共中心共4个,分别为大良老城综合服务中心、容桂综合服务中心、陈村-北滘综合服务中心以及龙江新城综合服务中心。
(三)镇街级公共中心共9个,分别为容桂老城公共中心、伦教老城公共中心、顺德国际社区公共中心、北滘新市镇公共中心、乐从老城公共中心、乐从新区公共中心、勒流公共中心、杏坛公共中心、均安新城公共中心。 ——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一、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一)水运规划。
1.港口规划调整。规划形成“三大重要港区、五个一般港区”的货运港口和一个客运港口布局方案。
2.航道规划。规划形成以“两纵三横”千吨级及以上航道为骨干,以三五百吨级航道为基础的纵横交错、江海直达、连通港澳的航道网。
(二)区域轨道规划。区域轨道线网由四条城际轨道、五条市域轨道及两条铁路组成。 (1)城际轨道。是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广珠城际轨道、广佛珠城际轨道、肇顺南城际轨道、广佛环线。
(2)市域轨道。分别是: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轨道3号线、轨道6号线及轨道7号线。
(3)铁路。包括西部沿海铁路和南沙港疏港铁路。
(三)轨道枢纽规划。规划设置顺德学院站、顺德站、容桂站、德胜新区站、大良中心站、龙江镇中心、乐从市场、奥园、小布、东平新城、北滘站、潭村站共12个轨道换乘枢纽。
(四)公路站场规划。规划形成“一主四辅”的公路客运枢纽布局方案。 (1)规划顺德汽车客运站为一级站。
(2)规划新城汽车客运站、容桂汽车客运站、顺德东汽车客运站、龙山汽车客运站为二级客运站。
(五)货运站场规划。根据顺德区物流需求及物流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形成“三大综合物流园区,四个专业物流中心”。
(1)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分别是:了哥山港物流园区、北滘港物流园区、勒流港物流园区。
(2)专业物流中心规划。乐从物流中心、龙江物流中心、陈村物流中心、容桂物流中心。
二、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一)道路网规划
规划道路网分为高速公路、快速路、干线性主干道、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六个层次。规划主骨架道路系统由“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系统、“五横六纵”的干线性主干道系统组成。
(1)规划高速路系统由广明高速公路、珠二环高速公路、江南高速公路、佛开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东新高速公路等组成。
(2)规划快速路系统由魁奇路、一环南路-三乐公路、龙高路-九容快速路-高富路-红旗路、禅西大道、乐龙路、一环东路-佛山纵五快速路、碧桂公路等组成。
(3)规划干线性主干道系统由乐西路-荷岳路-新三乐路-陈村工业大道、龙洲路、南国路-容桂纵二路-容桂纵三路、德胜路-红棉路、佛山横九路、325国道、百安路-佛
山纵四路、华阳南路-华阳路-港口路-杏均路-杏东路、环镇西路-伦桂路、105国道、环镇东路等组成。
(二)货运系统规划
货运通道规划。结合顺德区产业布局及用地规划,规划形成三级货运通道。一级货运通道,为区域性货运干线,以一环东路及南延线和珠二环为“十”字主骨架,向外连接广珠西线、佛开高速、广明高速、江南高速、一环南路、东新高速,形成“三横四纵”结构;二级货运通道,为区内及对外货运干线,主要包括三乐路东段、龙洲路、百安路、乐龙路、禅西大道、龙高路-九容快速路-高富路-红旗路、华阳路-港口路-杏均路-杏东路等;三级货运通道,直接服务于港口及生产性产业园区,并为一、二级货运通道提供货流集散。 (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按800人/标台配置公交车辆,规划至2020年公交车保有量为2900标台。 (2)规划至2020年,主要交通走廊公交(含轨道和中运量)分担率达60%,全区公交(含轨道和中运量)机动化分担率达45%;东部片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4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线路设置应保证站点服务半径(以300米计算)不低于80%;公交线路设置宜多利用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将公交服务深入到社区。
(3)至2020年,规划公交站场用地总量为69.0公顷,折算每标准车用地为238平方米,满足公交站场用地不低于200平方米/标准车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颁标准要求。 (4)首末站(枢纽站)规划。到2020年顺德区首末站(枢纽站)用地控制在31.3公顷左右。其中,首末站最小面积为1000平方米,大型枢纽站最小面积为6000平方米,一般枢纽站最小面积为3000平方米。建议在顺德客运站、顺德学院站、顺德站、容桂站、龙江镇中心站、东平新城站等地段预留大型公交枢纽站用地。
(5)公交综合车场规划。规划将公交停车场与保养场功能合建为综合车场,承担公交车辆的停放及保养功能。至2020年,顺德区公交综合车场总用地为29.0公顷。 (6)公交修理厂规划。至2020年,规划公交修理厂总用地8.7公顷,提供全区公交车辆的大、中修服务。按每500~800 辆公交车配建一公交修理厂,每一场站按面积15000~25000 平方米。规划建议在容桂扁滘、大良新滘、杏坛光华、龙江圣淘湾豪苑、乐从良教等附近预留修理厂用地。 (四)中运量公交系统规划
引入中运量公交系统(如BRT、高架独轨等)建设客运走廊,优化新城用地功能布局,实现TOD发展。结合规划轨道线网络和用地布局形态,规划六条中运量公交线路,全长约95公里。其中,东部片区规划顺德站-顺德学院站、顺德客运港-富安站、顺德学院站-马岗产业园、德胜新区站-容桂伦桂路站四条线路;北部东平新城规划石湾公园-莘村、乐从西-北滘2条线路。
——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一、绿地景观建设目标
建设全区一体的开放、人性化的绿地景观体系,重塑魅力岭南水乡魅力,把顺德区建设成为佛山市的生态园林城区。
(一)近期(2015年),城镇建设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5平方米(含居住区级公共绿地),绿地率大于35%,绿化覆盖率大于40%。
(二)远期(2020年),城镇建设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人(含居住区级公共绿地),绿地率大于39%,绿化覆盖率大于44%。居民出行500米之内就能到达公园绿地。
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1)公共绿地。规划至2020年,公共绿地用地约23.5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的8.4%。规划期内需建设的市区级综合公园主要有顺峰山公园、东平新城中央公园、大岗山公园、锦屏山公园、龙峰山公园;片区级综合公园主要有德胜新区绿轴公园、顺德新城公园、容桂公园、容里公园、北滘公园、陈村公园。规划期内需建设的专类公园主要有李小龙乐园、顺风乐园、清晖园、钟楼公园、文塔公园等;需建设的带状公园主要有桂畔海公园、东平水道-潭洲水道南岸公园、德胜河北岸公园、德胜河南岸公园、眉蕉河公园、伦教大涌滨河公园、陈村涌北岸公园、陈村文海河公园、均安凫洲河滨河公园等。
(2)生产防护绿地。至2020年,规划生产防护绿地用地8平方公里,其中生产绿地5.6平方公里。规划在东部片区周边以及北滘、陈村周边分片布置生产绿地。
(3)单位附属绿地。医院、休(疗)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绿地率不低于40%;高等院校不低于40%,其他学校、机关团体不低于35%;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不低于40%;宾馆、商业、商住、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新区不低于35%、旧区不低于25%;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新区不低于30%、旧区不低于25%;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站场和一般性仓库不低于20%。 三、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以城镇绿地系统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构建“区、廊、轴、点”的城市景观风貌体系。构筑“绿环水绕、基塘点缀、山水营城”的风貌格局,营造魅力岭南水乡城市空间特色。 (一)景观风貌分区。主要有五类:历史文化风貌区、岭南水乡村落风貌区、郊野生态休闲风貌区、现代城市风貌区、城市滨水风貌区。
(二)景观廊道。结合“绿廊支撑、绿环牵引、绿核点缀”的绿地系统格局,控制“三横三纵”的城市景观廊道:“三横”分别为东平水道-潭洲水道城市滨水景观廊道、珠二环高速公路景观廊道、德胜河-顺德支流-杏坛岭南水乡村落休闲区景观廊道;“三纵”分别为碧桂路景观廊道、佛一环景观廊道、岭南大道景观廊道。
(三)景观轴线。构筑两条城市景观轴线:东平新城城市人文景观轴和顺峰山-德胜新区-容里新区城市人文景观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顺德总体规划20092020》成果公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