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际经济复习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国际经济复习题

名词解释

1.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2.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在生产一种产品上一国比另一国有更大的有效性。这

是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

3. 交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由生产专业化和贸易引起的一国消费的增加。 4.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5. 提供曲线((Offer-curve):表示一国需要的进口商品中有多少愿意提供于出口;或在各

种相对商品价格下,一国愿意进口和出口的程度。

6. 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curve)提供曲线的又一名称,表示一国需要的进

口商品中有多少愿意提供于出口;或在各种相对商品价格下,一国愿意进口和出口的程度。

7. 要素价格均等(赫一俄一萨)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H—O—s)theorem]:赫

一俄理论显示,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国际贸易将导致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入的一致化。

8. 技术差距论(Product cycle theorem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提出,

他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因技术创新、技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差距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的产生。 9.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roduct cycle model):该模型由弗农(Vernou)首创,指出新产品

首先由发达国家引入,用技能较高的工人生产,标准化后可以在其他国家用技能较低的劳力生产出来。

10. 干中学或边干边学(learning by doing):随着产量的累积扩大,生产经验、市场经验、

管理经验不断积累,边际成本就会降低,从而改变生产函数。 11. 幼稚产业(Infant-industry ) 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 ,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

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这样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12.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当出口品和进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总和大于1时,外汇市场是稳定的(当进口品和出口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时)。

13. 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法定平价加上一定数量金的运输成本等于两国间一

单位货币的比价。

14.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power parity(PPP)theory]:该理论认为两种货币汇率

的变化部分原因是两国一般价格水平比的变化。 15. 三元冲突”(trilemma) 在开放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

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不同实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16. 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ration):通过联合,减少国家间的商业歧视政策或消除贸

易壁垒。或参加的有关国家将部分经济权力,为了一体化组织的共同利益而让渡给一体化组织,根据共同利益,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行使的过程与情况。

17.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也称为水平贸易

(Horizontal Trade)或双向贸易(Two-Way Trade)或重叠贸易(over-lap trade)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判断 第一章

1.经济的自然增长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 )

2.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

3.一般而言,国际经济运行中,经济调节手段能够贯彻得比较彻底。( × ) 4.经济产出与经济要素在国际间可以流动但却不能自由流动。(√ ) 5.个体、企业和国家的跨国经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经济。( × ) 6.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 7.国际经济中不存在公平和效率问题。( × )

8.无论国际经济的经济主体还是国内经济的经济主体,其运行的主要基础是市场。(√ ) 第二章

1.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中的转换曲线是弯曲的而不是直线。( × )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贸易导致完全专业化。(√) 3..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

4.随着成本递增或边际生产率递减,各国将更加专业化于生产出口产品,因此机会成本将随之下降。(× ) 第三章

1.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国家来说,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2.两国进行贸易时,贸易条件均衡等于较小国家贸易前的现行国内价格比。(×) 3.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大部分贸易收益将流向较小的国家。(√) 4.由于大量劳动供给带来了长期经济增长,劳动力充足的国家可能会经历进口倾向型增长。(×)

5.出口倾向型增长很可能使一国贸易条件恶化。(√)

6.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7.一国的商品(或易货)贸易条件反映了该国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第四章

l.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4.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一成不变的、必然现象。(√) 5.仅用于一国出口产业的特殊设备拥有者,将因该国从自给自足转向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6.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出口模式将随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而改变。(√)

7.即使出现信息不对称,不同贸易对象具有的相对比较优势也会相同。(×)

8.研究和开发仅仅是成为间接考查一国的研究开发水平的依据,不是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 第五章

1.由于穷国中的富人的消费层次与富国中的富人是很相似的,会产生相同的消费群体与消费层次,在没有贸易限制时,可以在两国发生贸易。(√)

2.新张伯伦模型主要解释经济、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 3.产业间贸易理论强调的是由于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形成的贸易。(×) 4.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的是优势差异决定贸易。(×)

5.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时所采取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6.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认为,国家干预为产生新的比较优势、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外生变量。(×)

7.国际贸易扭曲理论的前提和归宿是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特别强调生产的开放状态利于要素流动。(×)

8.G-L指数是目前研究产业内贸易时使用较普遍的一个指标,这一指标能够准确反映产业内贸易的变化。(×) 第六章

1.李斯特认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起保护性而非财政性。而且有条件、无时间限制的关税制度。(×)

2.李斯特认为,在国际贸易中,随着本国生产力的发展,关税水平应该上升,有利于本国商品占有国内市场,但是农业却不应该予以保护。(√)

3.成本递增的产业只要具有竞争力,也可以成为幼稚产业予以保护。(×) 4.政府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数量,但同时也降低了出口价格,增加了国内税收负担。(√) 5.幼稚产业理论认为应该设置暂时性关税以使新兴产业在磨练中提高效率。(√) 第七章

1.国际收支强调居民的概念,留学生、外交人员、国际组织以及在飞机上过境的个人、机构应该计入居民范畴。(×)

2.国际收支报表的基本编制方法是采取复式记帐法。(√)

3.资本和金融帐户中的补充信息表格是国际收支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4.美国对索马里的援助属于单方面转移,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的借方。(√) 5.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一个经济体的借贷能力往往是与它的偿还能力成正比的。(√) 6.如果一国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那么为使货币贬值能够改善该国贸易赤字状况,应该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 第八章

1.虚金本位制不属于金本位制。(×)

2.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 3.若英国的实际利率高于美国,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 4.金本位制依靠汇率易变性纠正国际收支赤字。(×)

5.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赤字国通过减少货币供给降低国内价格水平。(√) 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7.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特别强调国际经济中汇率在各国或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协调作用,因此小国也应该对世界通货膨胀与汇率不稳定负责。(×)

8.美元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关键货币后会面临所谓的“特里芬两难”局面。(√) 第九章

1.第一代危机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了货币对外价值稳定与否,决定了货币危机是否会爆发、何时爆发。(√)

2.第一代危机理论认为,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根源在于为了弥补政府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而过度扩张的国内信贷。(√) 第十章

1.在现实国际经济中,资本很难完全自由地流向具有最高回报的场所,因此不同国家间收

益率的差异不能促进资本的跨国流动。(×) 2.进行国际间的直接投资可以绕开贸易壁垒。(√)

3.由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一国开放度高、外汇管制松弛时,短期资本流动对于经济的影响就小。(×)

4.企业的规模经济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和获得产品异质差异的优势属于市场内部化问题。(×)

5.新产品缺乏价格可比性属于所有权优势问题。(×) 6.国际投资的软硬件状况属于市场内部化问题。(×) 7.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当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就必须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 8.只要引进外资,就能打破国际因素的恶性循环。(×) 9.一般来说,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普遍较低时,可选择浮动利率贷款,或增加其比重。(×) 第十一章

1.具有世界市场的商品如石油出现了严重的短缺,造成价格的上涨,造成巨大冲击力,甚至通过一国的非开放部门影响其国内经济。(×)

2.一国的开放程度主要是指一国的生产、就业、消费参与世界市场的程度。(√) 3.贸易地区结构主要是指贸易额的地区、国别分布。(√) 4.调节资本流动差额是使收入均衡的有效途径。(√)

5.当金融政策放宽,汇率自由波动,外资流入优惠同时也鼓励本国资本外流,则内外失衡不容易传导。(×) 6.技术贸易的前提是技术输入者所获得的技术所能创造的财富超过他所付出的技术转让费。(√)

7.信息既是交易的对象,也是促成其他交易的条件。(√)

8.国际劳动力移民可能会增加国家间的工资差异,降低总的经济效率。(×) 第十二章

1.内部均衡指区域经济合作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平衡。(×)

2.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扩张将解决一国经济萧条和国际收支逆差问题。(×) 3.货币贬值可以帮助一国解决经济萧条和国际收支逆差问题。(√)

4.当经济发生对内、对外不均衡时,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产生自动调节过程。(√) 第十三章

1.一般认为,关税同盟理论是经济一体化研究的起点。(√) 2.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约定对非成员国进口产品征收等额关税。(×) 3.共同市场允许自由贸易以及资本和劳动在成员国间的自由流动。(√)

4.当自由贸易区的某个成员国开始进口联盟前原本由国内生产的产品时,贸易创造随之发生。(√)

5.当自由贸易区的某个成员目开始从非联盟成员国进口产品时,贸易转移随之发生。(√) 6.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都属于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而非静态效应。(×) 7.最优货币区理论为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提供了依据。(√) 8.最优货币区的最优是从宏观目标的内部均衡来衡量的。(×)

9.单一货币的出现实际上为各国货币提供了无成本的、无限制的保值。( √ ) 第十四章

1.福特主义是产业化的产物。(× ) 2.丰田模式是企业内部化的产物。(× ) 3.温特尔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单选 第1章

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A经济增长 B经济自然增长 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D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是(D)

A经济结构的变革 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C经济自然增长 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

A社会分工 B国际分工 C产业内分工 D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

A生产要跨国界流动 B国际分工 C商品跨国界流通 D开放经济 第2章

1.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中,(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3.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则(D)。

A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 B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

C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5.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6.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第3章

1.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B)。 A对所有小麦和汽车组合都是不变的

B表明消费者为换取进口汽车而减少小麦消费时,随着汽车数量增加,替代一定数量汽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际经济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国际经济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265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