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俄国经济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他认为,苏联已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以依靠政府力量加快经济发展。他把许多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视为资本主义范畴的东西加以否定。主张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扩大内部的资金积累。
材料二 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是实现了工业化。至于轻工业、农业等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为发展重工业效力的部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协调关系可以不予顾及。
材料三 为了加快工业发展,斯大林认为必须采取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他说,政府应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行以及贸易部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作为工业化资金。其次是征收农业税。第三是号召人民艰苦朴素,用发行公债等办法把消费资金转化为建设资金。可是,用这些方法积累到的资金不足以应付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斯大林决定放弃原来的意见,不再要求缩小直至消灭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转而主张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用多收少付的办法向农民再征收一笔额外税,以加快资金积累。至于提高经济效益这一积累的根本手段,则被冷落忽视。
均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上册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说明斯大林关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斯大林主张采取哪些办法积累工业化的资金。 (3)结合材料分析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述苏联工业化道路。
稿 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号线--证---考---准---- -- - -_-_--_-_--_-_--_-_--_-_--_-_--_-_--_-__封_--_-_--_-_--:-名---姓---- _--_--_-_-_--_--_-_--_-_--_-_--_-:-号---座-_密-_-_-_--_-_--_--_-_--_-_--_-_--_-_--_-_--:-级---班---政---行----------
福州八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答题纸
题号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40%)
按要求填涂机答卡上
二、非选择题(共6题,60%) 41.(14%) 42.(14%)
43.(10%) 44.(8%)(1)
(2) 45.(14%)(1)
(2)
(3)
(4)
福州八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四十小题共40分) 1 D 2 C 3 A 4 D 5 C 6 B 7 D 8 D 9 D 10 D 11 B 12 C 13 C 14 A 15 C 16 B 17 D 18 C 19 B 20 D 21 A 22 D 23 C 24 B 25 A 26 B 27 B 28 C 29 D 30 D 31 D 32 B 33 A 34 A 35 A 36 A 37 A 38 D 39 D 40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五小题共60分)
41.(14%)变化及影响:①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都收归国有,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为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②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一切物质保证军事胜利,但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③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使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④1925年苏联制定了工业化方针,1927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此后,新经济政策逐步取消。⑤1928年开始实施计划经济,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后来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
启示:①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要求。②要从国情出发,要保证农、轻、重比例平衡发展。
42.(14%)(1)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与战败国在巴黎召开媾和会议,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是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签订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以及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列强的相互关系主要有2个方面。其一是为分赃和称霸而相互争夺,例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主张,并拒绝法国关于结盟的建议;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和远东进行激烈的争夺,等等。
其二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勾结,例如共同策划对苏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因为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尖锐矛盾,最终必将打破暂时的均势,破坏世界和平。
(3)凡尔赛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建立的国际新秩序,隐含着许多的矛盾:一是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惩罚,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二是战胜国之间妥协分赃的产物,不可能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其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掠夺、瓜分,对弱国小国利益的侵犯,加深它们与共产主义国家的矛盾;这种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使这个体系不可能持久。
43.(10%)(1)特点:①德国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矛盾尖锐,进行欺骗性宣传,取得广泛支持,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国会选举获胜,建立了法西斯专政。②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主力军是军部,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二二六”兵变后,军部实力大大加强,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2)相同条件:①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封建势力参与国家政权,资产阶级民主力量软弱无力。②向帝国主义过渡,都带有很强的军事性。③法西斯政权建立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④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统治者都支持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影响: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给世界人民的和平与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打破了“一战”后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
44.(8%)(1)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若能答出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可酌情加分)
(2)企图侵略朝鲜。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最终吞并了朝鲜。
45.(14%)(1)为了不至于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必须依靠政府力量加快工业化速度;否定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主张运用行政命令办法扩大资金积累;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其他行业为次要从属地位,不要求协调各行业比例。
(2)尽快收缴国有企业利润;征收农业税;号召节约;发行公债;提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收购价,向农民征收额外税。
(3)特点:走计划经济道路,通过行政命令来积累资金;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各部门的比例;工业化的速度较快,但忽视了客观规律。
原因:苏联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圈中;俄国时期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巩固政权的斗争中,苏联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苏联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巩固了政权,壮大了国力。但是,存在一些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的比例失调,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发展;忽视轻工业,使人民生活用品缺乏;对农民的过度剥夺,造成农业的路后,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行政命令方式,忽视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福州八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