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命题:管柏华 审核:王丽琴 校对:林婷 2007.2.6
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码填写说明:准考证号码共九位,每位都体现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
级别代号 科类代号 教学班代号 行政班代号 行政班座号 0 5 0 0 0 答题卡上科目栏内必须填涂考试科目 一、选择题(40%,每题1分)
1.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A.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C.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
B.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 D.法国国王的权利受到了限制
2.法国与北美独立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富兰克林和杰斐逊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B.法国公开帮助美国对英国作战
C.杰斐逊等人起草《独立宣言》时借鉴了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 D.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以体现 A.科技成果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国家 ①没有大量殖民地 ③大量资本输往国外 A.①②③
B.①④
B.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动力部门首先取得突破 ②采用工业新技术受到限制 ④农业经营落后 C.②③④
D.②③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共同原因有
5.在以下有关第二国际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第二国际前期取得很大的成绩 B.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政党的上级组织
C.第二国际中修正主义的出现,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实际上瓦解 A.德奥同盟条约 B.英俄协约 C.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D.英法协约 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C.使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B.使俄国失去了大片国土 D.1919年被苏维埃俄国废除
6.在列强签订的以下条约或协约中,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最近的是
7.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8.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助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C.斯大林最高领袖地位的牢固确立 A.英国 ①建立国联 A.①②③ A.银行纷纷倒闭
B.日本 B.①②④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D.1936年通过苏联新宪法 C.法国
D.美国
1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的国家是 11.以下内容,哪些与《凡尔赛和约》有关
②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C.②③④
D.①③④
③美国可以发展与英国同等的海军力量 ④日本企图使它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
12.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描述,错误的有
B.市场萧条 工商企业破产 D.失业人口激增,人民生活困难
C.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
13.纳粹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的步骤有
①大量扩展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②迫害犹太人 ③退出国联 A.①②
B.①③
④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C.①④
D.②③
14.20世纪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 B.美国、日本 C.英国、日本 D.法国、德国 A.美国的中立政策禁止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是公正的政策
B.英法为首的国联宣布意大利是侵略国,对它实行制裁,对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战有极大帮C.绥靖政策的实质是自私自利,姑息养奸 D.西班牙人民孤军奋战,抗击叛军和德意法西斯 A.污染物排放较少 C.运输储存较方便 A.纺织业
B.造船业
B.内燃机发明和普遍应用 D.石油垄断托拉斯出现 C.机器制造业
D.钢铁业
15.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16.19世纪晚期起,石油成为重要能源,其直接原因是
17.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一些老工业部门的技术革新和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各国发展不平衡。据此回答第18—20题。 18.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重要原因是
①进行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③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⑤大力采用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②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发展迅速 ④内战后工业、农业得到较协调发展
19.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前提是
A.垄断程度高 B.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
C.向外扩张殖民地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资金充足 ①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②通过战争获得大量资金 ④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D.③④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③采用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B.②③ C.①④
2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B.以科学实验为先导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对这段话正确理解应是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C.垄断资本主义扩大了世界市场
D.世界市场的扩大,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世界所占比位变化的根
B.工业革命不需要民族基础
23.右图是英美两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重。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英国工业地本原因是
A.殖民统治的削弱 B.“世界工厂”地位的丧失 C.对两次工业革命态度的变化 D.受到美、德等国的商业竞争
24.19世纪日本和朝鲜签订的一个条约中规定:“日本人民在朝鲜指定之各口岸侨寓犯罪,而与朝鲜国人民有关时,应归日本官员审判,若朝鲜人民犯罪而与日本人民有关时,须归朝鲜国官吏查办??务为公平允当之裁判。”这表明了
A.朝、日两国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C.日本以此来掩盖其侵略实质 A.斗争的领导阶级不同 C.斗争的方式不同 A.德、意、奥结成三国同盟 C.与德、意争夺巴尔干地区 A.该地区民族关系紧张、战争不断 B.欧洲列强在巴尔干地区扩张各自势力 C.巴尔干半岛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D.摆脱土耳其统治的民族运动风起云涌 A.波义耳的实验法
C.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A.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定律 A.苏俄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垄断资本主义从此开始走向衰亡 C.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开始 D.人类历史开始出现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
B.拉凡锡的质量守恒定律 D.伦琴发现X射线 B.生物进化论 D.元素发射性的发现
B.日本严重破坏了朝鲜的司法主权 D.日本企图以此缓和朝鲜人民的反抗 B.斗争的对象不同 D.斗争的结果不同 B.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法俄是德国的共同敌人
25.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最大的不同在于
26.“一战”前夕,英国放弃传统的外交政策,分别同法、俄签订协约的原因是
2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最主要原因是
28.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推动作用的科技成果是
29.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不包括
30.俄国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标志,主要依据是
31.苏维埃政权成立后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反映苏维埃各族人民的愿望的是
A.将没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C.宣布国内各民族的权利平等 A.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恢复国民经济 B.采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 C.放弃共产主义政策以巩固工农联盟 D.恢复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A.解决了当时的经济困难
C.发展商品生产,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A.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战后必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调动了全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D.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有益探索 B.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帝国主义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将大银行、铁路和大企业收归国有 D.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32.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决心
33.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3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35.《和平大使》一书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奔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英国在下列哪些事件中的态度上体现上述观点
①巴黎和会 A.①②③
②对德赔款问题 B.①③④
③国际联盟 C.①③
④华盛顿会议 D.②③④
36.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世界市场的作用 C.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A.欺骗德国民众和西方大国 C.在西方大国与苏联中间中立 A.中国
B.埃塞俄比亚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B.调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即反对社会主义又反对资本主义 C.捷克斯洛伐克
D.西班牙
37.希特勒一方面许诺实行社会主义,一方面又强调“反对赤祸”,其实质目的是
38.20世纪30年代,下列国家的国内斗争最能反映当时国际政治势力之间矛盾和斗争的是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诸阶段。据此回答第39—40题。
39.自18世纪晚期起,资产阶级提出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并且要求掌握政权,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场手工业的大力发展 C.殖民主义的重大影响
B.《国富论》的积极呼吁 D. 机器生产的广泛推行
40.干预主义思想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A.垄断经济的出现 B.自由放任对经济的无奈 C.二战后科技革命的出现 D.二战后国际经济竞争加剧
二、非选择题(60%)
41.(14%)十月革命胜利后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苏联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42.(14%)凡尔赛体系是怎样建立的?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
43.(10%)德日两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过程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史实综合评述两国法西斯专政
建立的相同社会条件。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4.(8%)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做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釜山浦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通过材料一你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什么意图?其结果如何? 45.(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党的十四大以后,苏联开始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并阐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纲领。
斯大林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为了不至于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设备的国家。但是,斯大林未提一国建设社会主义仍需要同世界经济发生众多联系的问题。斯大林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福州八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