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与讨论
1. 示波器中扫描和同步的作用是什么?
要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扫描出随时间变化的锯齿波形,就应在示波器的X轴上加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电压,我们称之为X轴扫描电压。当然它的变化是均匀稳定的,因此也称时基电压,锯齿波扫描电压发生的电路很多,主要分为自激式和触发式俩类。一般来说在X轴扫描电压发生器分设若干个频率范围,为了与Y轴信号同步,提高同步的稳定性,同步信号还要经过限幅、整型,实现扫描同步。
2. 用毫伏表测量信号是,信号频率的高低对读数有无影响,为什么? 毫伏表有一定的适用频率范围,在毫伏表适用的频率范围内,信号频率变化对读数基本上没有影响。当频率超过这一范围时会影响毫伏表的正常使用,就会对读数有影响。 3. 能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量信号源输出的信号吗?为什么?
如果是电流信或频率,用电压档不能测信号源输出的信号,如果是电压信号,则可以测(不过准确度不是很好);万用表电压档只能测量电压数据,其他数据测不出来。
【实验总结与分析】( )
1、经过试验的操作,学会如何设置单管运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以及熟悉万用表测量交流、直流电流电压值。
2、测量不同RL的输出波形,可得,负载越大,输出电压越高。
3、输入与输出波形的比较,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电压的放大倍数,深入理解了,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作用。
4、通过观察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图像,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是由于输入电压太高而饱和失真,另一种是Ube太小使得ib的值小于零而使得输出波形因截止而失真。
【实验心得】( )
1、 实验心得:此次实验测量得到的输入和输出的具体电压数值作商,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单
管交流放大电路的放大效果,加深我们对于单管放大电路的理解。实验过程中,大概是因为我们在示波器上读数发生了偏差,导致放大倍数Au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差甚远,于是只得放弃之前的数据重新测一遍,这耽误了我们不少时间。还好之后实验进展顺利,最终是完成了。另外,本次试验计算量比较大,而且数据有点繁琐,因此,处理实验数据时一定要细心。
2、 知识点拓展:单管放大电路分静态和动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的具有重要的意义——静态
工作点选择就是使得放大器尽量工作在放大区的合适位置。静态工作点选择过低则有可能在输入信号负半周时产生基极电流失真最终造成输出的截止失真。并且静态工作点还决定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一般来说q点选取越高,放大倍数越大,所以不同放大器根据作用而言要考虑不同的静态工作点。
动态分析是建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的。这次实验得出的数值总体误差偏小,说明我们实验方法以及操作过程是正确的。
运放的线性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掌握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放电路的功能; 2.了解运放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内容:
用实验模板中给出的元器件,构成下述功能电路。
图3.1是集成运放μA741的管脚图。它是八脚双列直插式组件,②脚和③脚为反相和同相输入端,⑥脚为输出端,⑦脚和④脚为正、负电源端,①脚和⑤脚为失调调零端,①⑤脚之间可接入一 只几十KΩ的电位器并将滑动触头接到负电源端。⑧脚为空脚。
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按下图连接实验电路,接通±12V电源,输入端对地短路,调节电位器R,进行调零和消振(即Ui=0 时,使U0=0)。接入正弦交流信号ui ,使Ui?0.5V,??f?100Hz,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量U0,并用示波器观察U0和Ui波形和相位关系,记入实验报告表3.1。 2. 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按下图连接实验电路。Ui1,?Ui2采用直流信号,实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直流信号幅度,确保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Ui1,?Ui2,?U0,结果记入表3.2。
图3.1 运放μA741管脚图
理论计算:Uo=-R1/R2*Ui Uo=-R1/R2(Ui1+Ui2)
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理论计算:Uo=(1+R1/R2)*Ui Uo=Ui (1)按图(a)连接实验电路,实验步骤同实验内容1,将结果记入表3.3。 (2)将图 (a) 的R2断开,得图 (b) ,重复步骤(1)。
4. 减法运算电路
按图连接实验电路,实验步骤同实验内容2,将结果记入表3.4 5. 积分运算电路
按图连接实验电路,ui用方波信号,f 约取10 KHz、50 KHz、80KHz,Uip-p≈(4 ~5 V)观察对应的ui,?u0波形。
理论计算:Uo=R3/R2(Ui2-Ui1)
三、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原理:单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 2.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波形图(注意波形的相位关系); 反相比列电路 Ui 0.5v Uo -2.46v 同相比列放大电路 Ui 0.5v Uo 3.1 反相相加放大电路 Ui1 Ui2 Uo 0.3v 0.5v -4.01v 反相减法运算电路 Ui1 Ui2 Uo 0.3v 0.4v 0.52v 积分运算电路 Uipp=4V f=1KHZ
0.3v -0.4v -3.45v Au1 5.2 Au2 4.93 Au 5.06 误差 1.2% 0.3v -1v -3.63v Au1 -5.01 Au2 -5.18 Au -5.09 误差 1.9% Au 6.2 6 误差 3% Au -4.92 5 误差 1.6% 记录数据:Uopp=1.6V C=2200PF 观察到的输入输出波形为:
3. 将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相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产生误差的原因:一、稳压源调节太灵敏,不易调到初始化值,且实验过程中会变化。
二、接电路的时候,接线未接牢,使得得出的数据错误。
【实验重难点】:在连接线路之前要先进行调零和消振,否则后面得出的数据会不准确。其次在不同的运放实验中,要一直加12V的直流电压,否则就不能得到正常的波形。在课堂是实验中,我们就是在最后一个实验中没接入12V的电压,所以开始得出的波形不对。经过调试检查后才发现问题,所以实验必须十分仔细,要和所给的电路图一致吻合。 【实验心得】( )
本实验的实验电路虽然较多,但实际连接起来并不复杂,而且只要电路正确连接后,测量起来就比较方便了。但是我们发现,在测量电压的过程中,万用表示数一直不很稳定,这给我们读数造成一定困扰。我们怀疑可能是电表表笔接触不良的问题,所以将电表接入电路之后,先等待一会儿,待示数较稳定后再读取。 【实验体会】( )
实验一开始数据出现了问题,就按照老师上课讲的步骤做,后面电路改了也不敢下手,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
焊接电路板与并联型稳压电源的安装、调试
一、电路原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同济大学 电工实验报告(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