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鉴定单位 云南大学 鉴定时间 1990年4月
获1990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内容摘要 本项目包括“放线菌分类研究”,“哀牢山土壤放线菌组成研究”,“云南高原湖泊水生放线菌研究”及“云南若干地区土壤放线菌区系及资源考察”(国家基金课题)。先后经历了12年研究工作,取得成果如下:(1)分别考察了云南滇池等12个重要湖泊、西双版纳等13个代表性地区的水生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放线菌细胞壁化学组分与碱性环境的关系;从云南找到26个属的放线菌,占世界发表数(约50属)的一半,证明云南的放线菌区系的确很复杂。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胞化学技术,DNA分子杂交技术,数值分类技术等现代手段从云南发现了21个新种,修订了两个属的描述。其中昆明链霉菌新种已收入国际公认的权威著作贝捷手册第九版(1989),成为国际公认的142种链霉菌之一;糖单孢菌、糖多孢菌、指孢囊菌及小链孢菌属在国内是首次报道。(2)根据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设计快速、准确的模型,筛选了6000多株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鉴定到属的放线菌。对它们产生各种有用物质(如葡萄糖异构酶、凝乳酶、纤维蛋白溶酶等)与其种类、生态环境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发现水生放线菌产生几丁质酶、纤维蛋白溶酶的机率很高;从土壤链霉菌、游动放线菌筛选葡萄糖异构酶的可能性更大。这为有针对性的开发非抗生素资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大量种源,是放线菌资源开发一个值得借鉴的新方向。在此过程中,找到了凝乳酶高产菌株,酶活力是全国最高的,完成了小试,填补了国内空白。它的应用将有重要的经济效益。(3)将细胞化学、有用物质的产生、生理生化特性、DNA分子杂交、聚类分析、环境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生态学研究,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索的新问题,“促进科学家去研究放线菌如何适应
极端环境,探索各类放线菌之间的新关系”。这项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重视,认为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它将开创放线菌生态研究的一个新领域。(4)初步研究了云南极端环境(酸、碱、高温、低温等)的放线菌分布,生物学特性。发现云南土壤高温放线菌分布的上限是3500公尺,在此之上低温菌显著增加;研究了102株来自碱性环境的放线菌,它们的形态完全属链霉菌,但细胞化学成分明显不同,与普通链霉菌的表型相似性明显降低,DNA同源性也降低。(5)本项目对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放线菌分离方法,细胞壁成分分析方法,电子显微镜制样技术,筛选模型及DNA提取方法都进行了改进,使之先进、简便、准确。如微生物通报编辑部的评价中说:“放线菌DNA的制备方法早有报道,但本方法针对许多种类的胞壁结构的菌株之具体经验,具有实用性”。分离放线菌的技术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6)发表的论文36篇,其中在国内外著名刊物(Int. J. Syst. Bacteria等)发表的5篇,国内一级学报(微生物学报等)发表的26篇,有较高学术水平。
●无霉火腿发酵制作新工艺
研究单位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云南宣威县宣虹火腿加工厂 研究人员 江东福 马 萍 钱家康 段若玲等 主持鉴定单位 云南省经委 鉴定时间 1990年6月20日
获1991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牌奖
内容摘要 数百年来的传统火腿(包括宣威火腿和金华火腿)均长满霉菌,俗话说:“火腿好不好,全靠长绿袍”。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经多年的研究,首次揭示酵母菌是火腿中的优势有益菌群,它对火腿发酵和风味形成起重要作用。
以专一酵母菌接种结合生态条件控制的先进技术制作的无霉火腿其色、香、味、氨基酸及维生素E均优于传统火腿。无霉火腿完全排除传统火腿的各种霉菌及其毒素,不含亚硝基,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产品合格率及瘦肉利用率分别高于传统工艺6%与10%以上,并可提前一个多月成熟发香,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该发明实用性强,工艺操作简便,属国内外首创,达世界先进水平。
●云南温泉高温菌的研究(一)
研究单位及人员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和致中 彭 谦 陈俊英 马 俊 主持鉴定单位 云南大学 鉴定时间 1990年7月
内容摘要 此项研究对保山等三个地热异常带16个县采集的87个温泉(60~100℃)水样中的高温菌采用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光镜和电镜观察、DNA中G+Cmol%含量测定、菌细胞元素分析、数值分类等进行分类学研究,证明了数值分类法所建立的簇群与常规分类法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用菌细胞元素分析法不仅可将芽孢菌和非芽孢菌区别开,还可以将芽孢菌属中某些种区别开;提出了一个“嗜热性芽孢杆菌分类检索表”;发现了嗜热菌的一些生物学特征和分布规律;试验并证明嗜热细菌多种保藏方法及其效果;分离筛选到100余株耐热酶产酶菌株并提出一种产糖化酶高温菌筛选方法。另外还进行了极端嗜热细菌营养学特征的研究。从60~100℃87个温泉中分离到391株高温菌,发现三个新种,两种新纪录,一类新的、其古细菌性质有待确定的嗜酸热细菌。 在《科学通报》、《微生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经北京、上海、武汉、山东、浙江等省市6位著名同行专家评议,在我国极端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方面,该项研究是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规
模之大、研究内容之广属国内之首,其学术水平居国内领先。此项研究对我国今后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微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为发展生物技术开辟新资源的研究方面将产生较大影响。 技术成果
●甘露醇生产的新方法
研究单位及人员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张蔚玲 万象义等 云南大理州药厂 主持鉴定单位 云南省科委, 云南大学 鉴定时间 1984年10月
内容摘要 本研究是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竹红菌(包括竹黑菌及竹黄)资源,在竹红菌素生药生产中,作为副产品获取的,其生产工艺路线简单易行,经济可行,比专业生产甘露醇成本低得多,且为云南生产甘露醇填补了空白。因此,有生产意义和经济价值。
●提高猕猴桃果酒质量的研究
研究单位及人员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张崇生 黄亚莲 云南昭通葡萄井酒厂 课题来源 云南省昭通地区科委 主持鉴定单位 云南省昭通地区科委 鉴定时间 1986年7月
内容摘要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资源。我省昭通地区产量最多,1983年我所和昭通葡萄井酒厂共同承担昭通地区科委任务,对提高猕猴桃果酒质量
进行了系列工作,特别是我所科技人员对猕猴桃果酒优良酵母菌种进行了大量选育工作,在生产上进行人工发酵果酒工艺,对果酒质量提高很大。因此,1983年该厂猕猴桃果酒荣获国家经委优秀产品“金龙杯”奖,1984年获云南省“优秀食品”奖。通过系列工作,该厂已建立起一个年产500~1000吨果酒规模的厂房设备,为我省野生水果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储备了果酒生产的技术力量。
●食用菌营养饮料的研究
研究单位及人员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李祺德 苏任等 主持鉴定单位 云南大学 鉴定时间 1987年1月17日
内容摘要 该营养饮料含16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食用菌多糖等。技术有一定独创性,填补了我省空白。营养价值高、有一定经济效益。
●禄丰香醋的研制
研究单位及人员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许坤一 刘 勇 杨丽源 云南省禄丰香醋厂 主持鉴定单位 云南大学 鉴定时间 1987年9月24日
内容摘要 禄丰香醋是一种具有滇味的传统名特食醋,自明朝中叶失传已三百六十多年。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和云南省禄丰香醋厂共同研制“禄丰香醋”经过实验比较和筛选,选择出7个生产用优良菌株,酶活高,性能优良,糖化、酒化和醋化等阶段的发酵,提高了原料中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的利用率。采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云南微生物研究所(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