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 全国统一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人类历史上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斯宾塞 3.着眼于训练心理官能,偏重发展智力的教育理论是( )。
A.传统教育理论 B.形式教育理论 C.实质教育理论 D.现代教育理论 4.“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所说明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广延性 5.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 A.言行一致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 6.西周时期诸侯所设大学称为( )。
A.辟雍 B.泮宫 C.东序 D.太学 7.宋代教育家朱熹的主要著作是( )。 A.《大学》 B.《道德经》 C.《四书章句集注》 D.《春秋繁露》 8.中国 1922 年颁布的新学制的特点是( )。
A.仿效美国的单轨制 B.仿效日本的双轨制 C.仿效苏联的混合学制 D.仿效德国的双轨制
9.美国在 19 世纪 30 年代掀起了一场公立学校运动,其倡导者是( )。 A.科南特 B 杜威
C.克伯屈 D.贺拉斯? 曼
10.倡导现代公民教育和劳作教育的德国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凯兴斯坦纳 C.福禄培尔 D.费希特 11.个体的思维已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同时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 的守恒。该个体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最早以动物为实验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 A.托尔曼 B.苛勒 C.桑代克 D.华生
13.莫雷诺首创的用于测量学生的人际关系的方法称为( )。 A.行为评定法 B.心理测验法 C.自我报告法 D.社会测量法
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间接受到的强化称为( )。 A.一级强化 B.自我强化 C.部分强化 D.替代强化
15.教师责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非但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反而会引起其他同学对这个同学的同情,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这一现象称为( )。 A.晕轮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德西效应 D.微波效应
16.教育研究的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叫教育研究的( )。
1
A.外在效度 B.内在效度
C.可靠程度 D.可推广的程度
17.观察研究的取样记录法分为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和( )。 A.典型取样法 B.随机取样法 C.活动取样法 D.内容取样法
18.好的研究假设必须具备的基本特点是科学性、可检测性、表达的明确性和( )。 A.推测性 B.可操作性 C.合理性 D.可推广性 19.时间序列设计属于( )。 A.前实验设计 B.真实实验设计 C.等组实验设计 D.准实验设计
20.测量量表的种类分为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 )。 A.选择量表 B.比率量表 C.五级量表 D.时间量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课程标准 2.三舍法 3.陈述性知识 4.结构型问卷
三、简答题(每小题 7 分,共 28 分)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2.简述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思想。 3.简述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4.简述教育研究选题的过程与方法。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任选3小题作答,共30 分;如4小题均答,以前3小题为准)
1.试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集体。
2.试述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3.请分析下列案例中张大同老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学校与教师本人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张大同是某市高级中学的数学教师,男,37 岁,中教一级职称,已婚,并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妻子因病在家休息已有 3 年,他个人的工资是全家的生活来源。张老师22 岁大学专科毕业后一直在该校任教,至今已有 15 年了,因教学任务重,一直没有机会进修学习。刚参加工作时,张老师工作非常认真,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 优秀班主任。近几年,该校从外省市调进了多名名校毕业的高级职称的数学教师。与这些老师相比,张老师的工作成绩略显逊色,他所教班级的成绩也低于其他班级。因此,他开始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感到厌烦,工作热情大为降低,觉得教学工作枯燥乏味。特别是,当他知道自己所教班级的一些学生联名给学校领导写信要换数学老师时,他更是觉得郁闷。因此,他想到了调离该校,甚至想改行,不当教师。
4.为调查“小学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状况”,一位研究者设计的问卷中有下面的问题。请 你按照设计问卷问题的要求,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必要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1)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 )。
①学校教师 ②课程专家 ③学生 ④学生家长
(2)记忆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教学中应提倡意义记忆,下面属于机械记忆的是( )。
①通过“山巅一寺一壶酒”记住 3.14159 ②通过多次朗读记住一个英文单词 ③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成语
2
2011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 全国统一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
A.研究教育现象 B. 解决教育问题 C.揭示教育规律 D. 总结教育经验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 克伯屈 C.杜威 D. 梅伊曼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遗传 B. 环境 C.教育 D. 人的主观能动性 4.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凯洛夫 B. 布鲁纳 C.布鲁姆 D. 泰勒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 )
A.因材施救 B.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 在集体中教育 6.中国古代的太学制度创立于( )
A.西周 B. 秦朝 C.西汉 D. 唐朝 7.中国儒家经典“四书”是指( ) 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 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 C.《大学》、《中庸》、《论语》、《春秋》 D.《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8.由维新派创立的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B. 万木草堂 C.爱国学社 D. 南洋公学
9.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 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 夸美纽斯
10.近代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 洛克 C.赫尔巴特 D. 斯宾塞
11.个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的刺激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称为( ) A.同化 B. 顺应 C.平衡 D. 整合 12.根据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男孩出现恋母情结的阶段是( ) A.肛门期 B. 性器期 C.潜伏期 D. 生殖器 13.“普雷马克原理”是指( )
A.利用高频活动去强化高频活动 B. 利用高频活动去强化低频活动 C.利用低频活动去强化高频活动 D. 利用低频活动去强化低频活动 14.最早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将S-R 改成了S-O-R 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 斯金纳 C.苛勒 D. 托尔曼
15.个体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失去或削弱自我导向的功能和责任感,个性状态相对丧失,这一现象称为( )
A.群体极化 B. 去个性化 C.从众 D. 社会惰化 16.按照行为目标,教育测验可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和( ) A.职业倾向测验 B. 个性测验 C.态度测验 D. 情绪测验 17.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和( )
A.理论评价 B. 效益评价 C.方法评价 D. 条件评价 18.按调查对象的范围,调查研究可分为典型调查、普通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 )。
3
A.专家调查 B. 学校调查 C.社会调查 D. 民意调查 19.教育研究中假设的作用在于( )
A.明确研究的范围 B. 使问题更具体,方向更明确 C.确定自变量的操作定义 D. 明确被试的特征
20.在教育实验研究中,由挑选被试产生的误差,如用极端分数进行回归,叫做( ) A.偶然误差 B. 取样误差 C.统计回归 D. 霍桑效应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制度 2.《国防教育法》(美国) 3.程序性知识 4.三角互证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 简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3. 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4. 简述设计问卷中的问题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任选3小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如4小题均答,以回答的前3小题为准)
1. 试述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2. 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3. 分析下列案例中李小阳同学喜欢攀比的心里原因,教育者应如何帮助该同学解决问题 李小阳是某重点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男生,12 岁,独生子,父母都是普通干部,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小阳同学学习中等,个子矮小,同班同学几乎没有人关注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但他总喜欢与同学攀比,比如某同学买了一双价值1000 多元的耐克牌运动鞋,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关注,他就也想拥有这样的鞋子;某同学买了最新款的iPhone 时尚手机而备受同学羡慕,他心里就想买一款这样的手机;某同学买了新款iPod 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后,他心里痒痒的,也想拥有同样的iPod,以便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吸引同学们的关注??。 4. 举例说明真实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的主要区别。
2012年同等学历申硕教育学试卷
4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0-2014教育学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