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有何区别?
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物质的功效价值循环利用为特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资源,重构经济活动生态化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其本质是生态经济,即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以最小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有何区别:书第5页表1.1
2、循环经济的原则、特点和运行模式怎样?
减量化原则 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
再利用原则 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再循环原则 特点:书第6页:生态环境的弱胁迫性、资源利用的高效率性、行业行为的高标准性、产业发展的强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强带动性、产业增长的强集聚性 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理想的三级自然生态系统
?外界只有能量交换的半开放系统
?按照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形式存在,完成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信息交流 ?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的问题 ?循环经济追求大系统的协调发展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书1、12页
第二章 循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1、循环经济学有哪些基本理论?试简述。(见老师讲义)
?1.循环经济系统的功能流理论 ?2.循环经济系统的产业链构建理论 ?3.循环经济系统的过程控制理论
2、试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循环经济学3大理论的具体应用(可以仅从1个理论展开论述)。 答:从循环经济系统的功能流理论来举例:如信息控制在循环经济生产中的应用 信息流巧妙地调节着生态系统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各种关系,恰当地模拟和利用自然信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一、利用黄板诱杀害虫
黄板诱杀害虫的作用原理是在黄板表面涂有一薄层胶粘剂,黄色背景起到引诱害虫的作用,害虫飞向黄板后,被胶粘剂牢牢粘住,起到捕捉和杀灭害虫的作用。
通过在作物间悬挂黄板,不但可监测害虫种群的发生动态,有效防治害虫,还可控制害虫传播病害。
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不含有毒物质成分,无污染,安全环保; 2、使用方便、防效好、成本适中;
3、可减少使用农药使用次数,减少害虫抗药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4、农产品安全品质得到提高。
3、上游企业、中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划分?
上游产业(或企业)是相对下游产业(或企业)而言的,指处于行业生产和业务的初始阶段的产业企业,这些产业企业主要生产和提供下游企业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等的厂商。 下游企业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和改性处理,并将原材料转化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产品。上游产业或企业和下游产业或企业是相互依存的。 4、“共生产业”与“伴生产业”的划分? 5、关键产业(企业)或建群产业(企业)? 6、“寄生产业”的划分?
①与共栖、互利产业共生相比,寄生型产业共生中有明显的寄主产业和寄生产业之分,一个寄主产业可以带动多个寄生产业,由此造成这类产业共生中的产业地位不平等;
②寄主产业在资源使用、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而且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环境资源和废弃物;
③寄生共生体可改变寄主产业的已有价值或进行物质的重新分配,价值或物质从寄主产业单向流向寄生产业;
④寄生系统中由于寄主产业能稳定地提供“产业食物”,从而使产业之间的寄生关系比较稳定。
水栖鱼类与藻类
第三章 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1.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坚持的原则? (1)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2)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 (3)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 (4)可测性与可比性原则 (5)效率与效益性原则 2.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功能 描述、检测、预警、解释、评价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书282页、或老师讲义
1.经济子系统 2.社会子系统 3.生态子系统
第四章 循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生命周期评价
1、何谓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它的特点是什么?
从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到产品生产、包装、市场营销、使用、再使用和产品维护,直至再循环和最终废物处置——的环境影响的工具。” 2、简述生命周期评价的过程。
一、 目标定义和范围界定
根据评价目标来界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功能单位、系统边界、环境影响类型等等,
二、 清单分析
1、制作生命期全图; 2、数据收集; 3、数据核实;
4、进一步完善系统边界; 5、数据处理和汇总。
三、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步骤:分类→特征化→归一化→分组→加权数
四、结果解释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影响评价结果做出分析解释,识别出产品的薄弱环节和潜在改善机会,为达到产品的生态最优化目的提出改进建议。 3、在生命周期评价的清单分析工作中,有哪些工作要做?
6、制作生命期全图; 7、数据收集; 8、数据核实;
9、进一步完善系统边界;
10、数据处理和汇总。
清单分析的任务是收集数据,并通过一些计算给出该产品系统各种输入输出,作为下一步影响评价的依据。输入的资源包括物料和能源,输出的除了产品外,还有向大气、水和土壤的排放。在计算能源时要考虑使用的各种形式的燃料和电力、能源的转化和分配效率以及与该能源相关的输入输出。
4、如何进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试述其实施步骤和方法。 步骤:分类→特征化→归一化→分组→加权数
在LCA从中,影响评价是对清单分析中所辨识出来的环境负荷的影响作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和评价。影响评价方法目前正在发展之中,一般都倾向于把影响评价作为一个“三步走”的模型,即影响分类、特征化和量化评价。
影响分类 将从清单分析得来的数据归到不同的环境影响类型。影响类型通常包括资源耗竭、人类健康影响和生态影响3个大类。每一大类下又包含有许多小类,如在生态影响下又包含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另外,一种具体类型,可能会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效应。 特征化
特征化是以环境过程的有关科学知识为基础,将每一种影响大类中的不同影响类型汇总。目前完成特征化的方法有负荷模型、当量模型等,重点是不同影响类型的当量系数的应用,对某一给定区域的实际影响量进行归一化,这样做是为了增加不同影响类型数据的可比性,然后为下一步的量化评价提供依据。 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是确定不同影响类型的贡献大小,即权重,以便能得到一个数字化的可供比较的单一指标。
5、在进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时,为什么要进行归一化和加权处理?
将特征化结果与基准量作比较,从而不同影响类型的特征化结果具有可比性
6、在进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时,对各环境影响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如何选择和确定归一化的基准量?
7、试举例或联系实际简述开展生命周期评价的意义及生命周期评价的局限性。(书23页) 1、LCA提供了定量化的分析方法 2、LCA促进了绿色产品的开发 3、LCA促进了环境管理的科学化
1 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目前LCA 中所作的选择和假定,在本质上可能是主观的,如系统边界的设置、数据收集渠道和影响类型选择及归类等。 2 数据完整性和精度有限
LCA 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数据资料可得性的问题。研究人员必须经常依据典型的生产工艺、全国平均水平、工程估算或专业判断来获取数据,这就可能造成数据不精确或误差较大,以至得到错误的结论。 3 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仅注重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废物管理、健康影响和生态影响方面,基本上不考虑成本这一战略性目标。 4 研究结果不确定
由于产品系统的数据更新相当快,而且在确定权重的过程中所做的假设带有主观性,因此很难为消费者提供具有绝对优势的结论。 5 花费时间长费用高
在国外完成一个LCA ,一般要(6~18) 个月,花费(15000~300000) 美元,因此对如电子、计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课程思考题(循环经济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