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
课程名称 公共政策分析
作 者 陈再飞 学籍批次 201409 学习中心 泸州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行政管理
请分析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
在政策制定与实践中,许多政策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未能达到其预期的政策目标,这种现象称为政策失败。导致政策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策自身的结构要素、政策环境和政策条件、政策实施的组织和人员、政策实施的技术和手段等。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公共政策失败的原因:
一、决策失灵
1、政策本应以公共利益为依据,但现实中公共利益的标准很难确定。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提出,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布坎南也指出,在公共决策或集体决策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只存在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
2、即使人们对公共利益达成了共识,也会因现有的决策体制和决策方式的缺陷而难以实现政策的优化。布坎南和图洛克认为,以多数原则为基础的民主制是很不完善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不民主的。韦默和维宁指出,无论是直接民主制,还是间接(代议)民主制都有其内在缺陷:前者中固有的问题有周期循环或投票悖论和偏好显示是否真实等;后者中固有的问题主要是被选出的代表由于其“经济人”特性来追求自身和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选民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选民却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
3、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很多公共政策是建立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础上的,难免产生失误。信息的不完全、公共决策议程的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应”、沉淀成本、先例等对合理决策形成制约。例如,决策信息的获取总是困难而且需要成本的,选民和政治家所拥有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因而许多公共政策实际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的。 4、政策制定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制定缺乏足够的依据。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依据、事实依据、心理依据、经验依据,而在实践中,顾此失彼的现象却经常发生。
(2)、政策制定违背基本的原则。违背可行性原则,政策不具备任何实施条件,没有任何可行性,却被强制推行,或具备部分可行性,却全面推行;违背连续性原则;违背整体性原则,忽视了整体性原则的政策在实践中不仅自身政策效果不佳或无效,而且还会破坏整个政策系统的功能。
二、政策本身的缺陷
(一)政策目标不准确
政策目标含糊不清,致使执行者不得其要领;政策目标太高,不易实现;政策目标绝对化,不顾具体实际;政策目标片面化,政策实施难以平衡。
(二)政策内容不具体
其具体性既包括政策方案和目标的明确表达,也包括政策措施和行动步骤的明确规定。此外,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是政策执行者职权范围的事,政策方案应该指明所期望的结果,并要明确规定完成的期限。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政策令人无法执行,也容易引起政策界限不清和导致政策随意变通。
(三)政策不严密
政策应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的规划程序,正确的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代表公众的根本利益。
(四)政策不配套
任何单项政策都是整个政策群的一个子系统,只有当政策配套、协调一致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然而,很多政策往往以单一政策形式展现,而不是以政策群的形式出现;很多政策只从子系统出发,看起来似乎正确,但实施起来却问题百出。
(五)政策不稳定
朝令夕改,变换频繁的政策不仅会丧失政策本身的严肃性,而且会使政策执行者和广大公众感到无所适从,影响到对政策的信任程度和执行政策的坚定性,从而损害政府的威信。
三、政策执行上的偏差
(一)执行者素质的缺陷
执行者由于较低的文化、理论及政策水平,致使对政策认识不深、把握不准;对政策的界限区分不清,政策界限是不同政策之间的分界或区别点,分清政策界限是正确执行政策的先决条件,混淆政策界限,必然导致政策执行走样。
(二)对政策的宣传不当
宣传不足或宣传过了头,误导政策适用对象,造成对政策的期望过高;宣传相互矛盾,使政策难以执行。
(三)对政策的执行原则处理不好
政策执行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三者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偏差:注重原则性而忽视灵活性、创造性,容易造成教条式地对待政策;注重灵活性、创造性而忽视原则性,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四)由于利害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偏差
一方面,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策执行者也不例外。当政策的贯彻执行触动了政策执行者本身的既得利益时,他们便会想方设法去抵制政策,如滞留政策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另一方面,出于局部利益的需要导致滥用政策,或任意扩大政策适用范围,或越权行使权力,妨碍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政策执行者为了自身的、部门的利益,会对政策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解释,偏离政策本来的精神内容,只将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加以贯彻执行,使政策执行产生严重偏差。 (五)政策适用对象不配合
有些政策可能有足够的投入,执行者也倾注了大量心力,但是政策对象或因无法获益,甚至利益受损,或因无法感知政策的整体效益和长远效益,不予配合,甚至采取抵制的行为,这也严重地影响政策的效果。 四、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确定的。这是因为:
1、政策效应具有滞后性。从政策的制定、实施到生效,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致造成政策失效甚至适得其反。
2、政策目标之间以及政策手段之间有时相互牵制、彼此冲突。
3、公共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益主体与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内部之间的博弈或互动的过程,各利益主体能够对政策进行理性预期,并采取防范性对策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当某项不利的政策出台时,各利益主体则采取抵制性对策。
五、权力腐败
权力的腐败导致寻租行为产生,源于监督机制不严。寻租活动的本质是以公共权力换取私人利益,表现在公共决策上,是以牺牲公共决策的有效性来满足一己私利,是公共决策失效的重要根源。寻租活动如果得以实现,其他的民众就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不仅不公平,还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它扭曲了社会资源的配置,阻碍了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的实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使政府官员争权夺利,既影响政府的形象,又增加廉政成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请分析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