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力量,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体现在它的民族精神上。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3.1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业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深于相对长期稳定的封建农业社会的。随着国家制度不断稳定和发展,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是来源于、发展于、服务于封建经济和封建统治的,具有比较完备的发展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和提倡的文化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我们知道,农耕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长江、黄河孕育了封建单一的小农经济。这与近现代工业社会的文化或者是游牧民族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历来中国社会都是重农轻商的根本原因。并且形成了 “家”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这是由于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态所致,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的特征和基本精神。 3.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伊.从横向流派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复合的综合型文化。中国幅员辽阔,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众多民族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各类民风习俗、交往礼节和部落文化交错发展。一方面,区域文化存在较大差晃,另一方面,文化的大一统并没有抹杀民间地方差异文化的共存。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呈多样性。除了主流儒家文化之外,还有春秋战国发展起来的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在“百花齐放”的时期,文化发生冲撞、交流和融合。它们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对华夏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虽然在汉代以后,儒家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正宗和主流,伍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大量吸取了其它文化的符合自身发展和完善的东西,比如,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这样儒家的理论不断完备和精致。但反过来,儒家文化也对佛、道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和借鉴儒家的文化为我所用,不断适应其生存的环境。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多种文化形成共存的。1
1
张丽璇.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理性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09,第8期.
4
3.3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循环性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上下延绵数千年,治乱交替,往复循环,朝代的替换仅仅是权利支配集团的更替,其政权制度仅仅是向前略微修补完善,而政权组织形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因此,传统文化大多都是继承下来而未出现大的层面变更。内容丰富、内涵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由史前萌芽、西周奠基、春秋战国形成到后世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华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人本取向的文化精神以及以农业为支撑的经济背景等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品质。 3.4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伦理性
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庭观念极深,相比而言,社会人的概念明显不足。我们普遍重视伦理关系,而容易忽略了个人价。因此从中国人内心观念角度来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的特征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的完善和长期存在所决定的。中国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亲亲”、“孝悌”观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这种社会心理在理论上表现为伦理道德学说,并且成为中国文化的重心。古代先贤老子、孔子、庄子等所传达的三纲五常以及价值观是重视精神而轻物质的,“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士不可以不弘毅”等等名言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在以道德为判断标准的中国,重视感性思维而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轻拖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优势,最后导致国力相对落后。1重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是对人们进行精神压迫的理论之源。 四、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积极影响 4.1对管理理念的影响
现代行政管理的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更注重的时效性,具有较强的制度性和规范性,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管理理念多是刚柔并济,既有较强的制度性和规范性,同时也不缺乏人性化的一面。我国一直强调要建设和谐社会,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种是以礼夫人,以礼安邦,凡事都是讲求个情、理、法。情在先,主要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凡事都要有情有理。当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管理理念同样也深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依然注重人性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管理者以《弟子规》中的“正
1
朱学军.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理性思考[J]. 济宁学院学报,2011,第1期.
5
己化人,诚敬谦和”作为进行管理的座右铭,使得管理具有较强的文化性,管理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4.2对管理目标的影响
管理目标的设定往往是与利益直接挂钩的,这样就使得管理目标变得狭隘,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是符合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发展的,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的,要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需要,更要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1所以在制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当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进行衔接时,管理的目标就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当受到儒家文化影响时,管理目标就会变得具有人性化的管理,不在只是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多的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目标制定。当管理受到法家影响时,管理目标就变得更为谨慎,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并会因为蝇头小利而降低管理目标,坚持遵守规范性,拒绝越雷池半步。当管理目标受到道家影响时,管理目标就变得更具备道德性,坚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定具有道德性的管理目标。 4.3对管理过程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影响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必然要与管理过程进行相融合,这是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所进行的。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的要求就是进行和谐社会的发展,这就相当于道家思想所提出的“无为而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将更多的实至权利下放到个人手中,这样会更为有效的发挥各个环节的管理机制,更为有效的提高整个管理过程的能力,进而提升管理的实际效果。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人性可朔”人的性格都是会根据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改变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运用的手段是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的,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根据不同事件的特性进行具体的管理措施。中国传统文化对管理过程的影响在于,更好的强调了管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又不会失去社会发展的根本。
五、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现代行政管理建设 5.1增加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提高行政管理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博大精深,“儒家、法家、道家”更是各有千秋,作为行政管理者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学习中国传统问题的精髓所在,更多
1
刘逸夫.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影响[D].湖北大学,2014.
6
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不是看见别用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那我也跟着学。重点要了解懂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要学习“儒家”文化中的“礼乐、仁义、忠恕、中庸、德治、仁政”。通过了解其内容来更好的融合到现代行政管理中,有效的提高现代行政管理的意识。学习“法家”文化的“依法治国”,通过法律的保证更好的进行提高现代行政管理的意识。学习“道家”思想的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其根本内涵则是“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凡是都要讲求方法,进行现代行政管理同样也需要方法,提高进行现代行政管理的方法意识。
5.2营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关系,实现管理目标
“儒家”文化中提出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指的更多的是自身的修为,管理者自身拥有了良好的修为,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中庸中指出,人要中正,不偏移,作为管理者要对每个被管理者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心怀不善,要平和的对待所有被管理者,这样才能更好的维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关系,使得现代行政管理中最终要的环节人与人间有和谐的关系。管理者要坚持正确的管理方式,不能被外界轻易的改变自身的管理思想,要坚持凡是都以被管理者的利益作为大的前提条件,实现现代行政管理的和谐发展目标。 5.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管理过程体系
在进行现代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21世纪最有价值的不在是高科技板块,也不再是传统的技术天下,更为重要的是人,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只要有人就能拥有未来,人的作用已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1
进行现代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体系。做为现代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坚持行政管理就是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类的需求是最好完善管理过程的体系,坚持人的管理,根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和谐的管理模式,以大众的利益为最大的利益,舍小家顾大家,发扬大无畏精神,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完善管理过程的相关体系。 六、结语
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以现实的社会实践为出发点,以传统文化中的尺度理论
1
汤妮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的衔接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第13期.
7
作为依托来进行文化的转型和新的文化体系的建立工作。我们不能否定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具备的时代意义和对我国的积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面性、一体性以及沿袭性让人们形成了深入解读、发展和完善现代行政管理一个重要前提;其内在的理念同样是构建和传统文化新体系以及价值新体系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制度同文化不同,它存在优劣的区分,然而文化却是制度构建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就是以儒家等级文化作为基础建立了封建专制制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级思想让封建专制制度具备了合法性。孔子以“仁”为基础提出了 “恢复周礼”的思想,但是孔子并没有给出如何让“仁”与“礼”相辅相成的策略,即人民如何遵守“礼”进而实现“仁”的要求,又如何以“仁”为基准遵守“礼”,那么其答案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我国在长久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其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传统能够促使人们做到热爱国家、团结友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几点,而且这种传统至今都在激发着人们。不过,鉴于物质利益和道德思想息息相关,因此脱离人的基础需求和个人利益的思想以及道义的理论是毫无现实意义。而后,“存天理,灭人欲”这种反人道的儒学思想被宋明理学提出后让人的思想、个性都受到了限制,从而导致中国思想的保守、落后,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同中国相比,西方管理学是将完善管理方法以及不同时期内的实践活动,并侧重实际操作结果,而我国进行管理时多侧重于对于人管理和分配,因而可控制的标准不明确,但从另一个允度上看更具柔韧性。当下,我们普遍倡导“经营人性”,在开始思虑并研究其内涵时需将“人性”这根本意义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充分认知可持续发展以及行政管理良好的运行模式。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还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我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今,我们必须面对这个具有现实性且亟待解决的课题,即如何充分利用并发挥资源的价值。我们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各自特点,取长补短,以传统文化为内在涵义,以现代管理科学为手段,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出发,建立具有自身特征的“中国式管理”,才能在当下的现代行政管理领域利于不败之地。道理很容易理解,管理必须以我国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身价值观为基础,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