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展实验成果的评比和表彰。 4.向上级部门上报课题实验成果。
5.整合全市各阶段实验成果,选编形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推广的成果材料汇编。
6.在全市各中小学推广实验成果。 六、主要措施 1.加强教科研小组工作
教科研小组举办专题讲座,推荐论著,组织教师学习;指导教师开展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
2.加强教研部门之间的联系
在校内,教科研小组和学科教研组之间,不同学科教研组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相互沟通,互相借鉴。在校外,学校教科研小组、教研组同各级教研部门和其他学校的教科研小组、教研组加强联系,争取上级教研部门作经常性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同教研部门学校教研部门沟通,互通情报,交流经验。
3.健全相关制度
(1)学习制度。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用理论来指导研究,读后写出心得体会。
(2)工作制度。骨干教、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每学年至少要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研究论文。
(3)奖励制度。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取得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或出版专著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教育科研成绩显著者,选优晋级优先。
4.营造良好氛围
对教育科研,学校领导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支持,从理论上,从实践上阐明道理,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让他们把科研工作看得和教育、教学工作同等重要。学校领导要身生士卒,带头搞科研,带头学理论,带头写论文,以实际行动感染教师,带动教师。有一定的经费投入,配备必需的资料。
5.研究重点 (1)学习内容的衔接 (2)教学方法的衔接 (3)学习方法的衔接 七、阶段小结
我校组织全体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参加了课题开题会。组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考试、拓宽学科知识面,对不同学段之间的关
键知识点和知识链条要相互了解,扎实掌握,融会贯通;组织相互听课,了解各学段与学科间的差异,形成共识;组织研讨,研究对策,尝试改进,有所突破;组织观摩研讨活动,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实验效果;边实验,边总结,边改进,边提高的原则,保证实验效果。前期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具体如下:
1.访谈了解。访谈毕业班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学生等,了解他们切身感受:课程多,课堂容量大,教师直奔知识点,知识点除了大量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大,在教学内容、方式,要求上存在明显差距,学生感到吃力、难度高。心理上不适应。
2.学习教材。我们与五中互相提供书,供教师研读,但书数量有限,只能为每个教研组提供一套教材,供大家研读。学校利用校本教研分学科学习教材,了解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3.学习课标。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新修订的课标,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又分科进行课标研读、交流,对新课标有更深刻的认识,让老师们交流学习心得。并且对教师学习课标的情况进行测试。
4.交流探讨。2012年4月16日,我校与五中召开了《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会,会议在我校举行,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分别在不同地点研讨。教师主要就衔接知识点、能力点,及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情况进行了交流。
认为我们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基本功训练(如:语文拼音、写字、积累、阅读、写作);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学习习惯等。关注学生情感,身
心健康。
5.关注课堂。
我校校长、主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深入到课堂听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研究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强度、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研究教材的梯度,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策略。研讨之后,教师积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5月下旬,邀请五中教师走进语文、数学、英语课堂。10月底走进五中听课,做好校际间交流。在相互听课和座谈中,挖掘对方的特色和长处。
我们的一些做法:
1.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这些从低年级就在培养)。养成上课主动做笔记的习惯。(全校语文教师在郝主任的引导下基本都在做,低年级学生照搬板书,高年级偶尔有记老师的话的,记笔记的能力仍有待于加强。)
养成读课外书的好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班内都设立图书角,互相借阅。老师一方面用晨读引领学生诵读一些篇目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等,一方面推荐书让孩子阅读,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让家长重视实施,还特意举办家长读书交流活动,让一些做法比较好的家长介绍经验,与大家分享。家长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受益匪浅,并将一些家长的好做法得以应用,制定读书计划,与孩子共读一本书等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举办一些活动促进孩子诵读积极性,班内诗星擂台赛,学校举办各个
班的诵读赛,以此促进孩子诵读。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的乐趣。
2.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
我们意识在教学上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就拿查字典来说吧,教学生学会查字典后,我们低年级常态课总是让学生说一些组词,板书在黑板,让学生照着写,有不理解的词有时会告诉学生,弱化了他们使用字典的能力。我觉得在今年5月教研室郝文军主任为四小教师献上了一节扎实的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中,郝主任从字词的理解到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到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并使学生明白: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这也是郝主任本次教学的精髓所在。学习工具就在手边。引导学生体会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为中小学衔接做了良好的示范。老师们深深感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多么重要,老师的引导胜于讲授。虽然是高段的课,郝主任仍然范读,注重朗读能力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问题讲透讲尽,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寻找答案。当然,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教师个体有差异,体现的课堂也不尽相同,仍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改进。从而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那么,进入初中有了这种自觉性学习就不会感到吃力了。
3.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有步骤的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