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三年级语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教学设计

田家寨小学 乔世宏

一、习作目标

利用传统节日“端午节”,指导学生整理、综合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让学生选定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一个方面,写成习作;在收集、整理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2、在“口语交际”中展示。

三、重难点:抓住一种传统文化,介绍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习作指导课

一、回顾课文,引出习作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古代绘画(清明上河图),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今天我们就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写写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师板书: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想想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组织内容,表达清楚、有条理。)

2、审题:这次作文写什么?(写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三、抛石引路,拓宽思路,学习方法。 “端午”引路,学方法

(1)传统节日习俗:

请学生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师板书重点词语: 农历五月初五 屈原 春秋时代楚国人 公元前278年 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汨罗江

凭吊)

请生想想其余传统节日的来历 (2)传统食物介绍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一直延传至今,你会包粽子吗?

师生一起包粽子。(师板书重点词语:原料:粽叶、米、枣等。包法:漏斗状、放进、包裹、扎。样子 感受)

(3)传统手工艺品

(4) 香包(师板书重点词语:制作原料 样子 故事 感受) 归纳提纲:(只选一种写) 开头 开门见山 中间 传说故事/制作原料

(相关活动/物品样子) 结尾 自己的感受、心情 四、生列提纲,确定自己要写什么,怎样写。 五、学生打草稿

习作讲评课

一、出示评改要求,明确修改目标 评改要求:

1、是否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组织内容的。 2、表达是否清楚、有条理。 二、引出评改范例,学习修改方法。 1、出示批改符号,告诉孩子们用法。

2、出示一名中等习作,生自读,说说这篇习作写的成功的地方。 3、再读习作,评价开头、结尾是否对应。

4、三读习作,你认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一下? 师相机修改,出示修改后的文章,领悟修改方法。 出示课件:修改方法:

1、一读,整体感知,勾画好词好句。 2、二读,评改开头、结尾。

3、三读,评改字、词、句、标点是否用得正确。 三、自读自改 小声读习作,自己改一改 四、同桌互读互评,学生自改习作。 1、同桌互换作文,勾画写得好的词句。 2、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3、生根据同桌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不会改的互相帮助。 五、组内批改,评优秀 评出凤头、豹尾、精彩段落、创新奖等,并在黑板上做一公示。

六、自我习作修改、完善、誊写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

传统节日 传统食物 传统工艺品 农历五月初五 粽子 香包 屈原 原料:粽叶、米、枣等 制作原料 春秋时代楚国人 包法:漏斗状、放进、 样子 公元前278年 包裹、扎 故事 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样子 感受 汨罗江 感受 凭吊

发散思维 学习方法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指导课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习作主题于学生而言是多么陌生的词汇。虽然已经学习了一个单元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学生在拿到这个习作题目后仍然是一脸的茫然,就连我也是频皱眉头。

综合性学习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这一习作课,可是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效果真是不怎么样。该怎么上这一课既能让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得到梳理归类,又能让

孩子们轻轻松松的完成习作?思付良久我选定了“端午节”,决定以它为突破口,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很简单,但又赋有内涵。孩子们一听就能说,还能受到爱国教育;而端午节的粽子,孩子更是熟悉不过了,都见过吃过,包法又简单,一教就会呀;对于农村的孩子最喜爱的配饰莫过于香包了,那色彩艳丽、形态万千的香包,让小时候的我盼不到端午节的到来。一个端午节既有传统节日的来历、有传统食物又有传统工艺品,而且内容不多,写法相对简单,多好的一个突破口啊。

我已扶着孩子们进行了四个单元的习作练习了,大家都写同一内容让我觉得太单一了。这一课的设计学生要写的内容比以前要多,但是我还是以扶为主,我不想孩子们像小时候的我们一样一看见作文都头疼。想给每个孩子下锅的米,再让他们做出可口的饭。

从学生的草稿来看,孩子们写“包粽子”的最多,还有写端午节来历的,极少数学生写了“香包”。写“包粽子”的都能根据我的板书写清包粽子的过程,写端午节来历基本能完整的写出这个故事,写“香包”的三位同学都写得非常棒。学生习作的平均字数达到了300多字,虽然段落划分不是很好,但是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各个阶层学生的习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讲评课先从修改符号做起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讲评课教学反思

我认为讲评课比指导课难上,好的讲评课既是对指导课的一个总结、梳理,又是对习作方法的一种实践。

可是起始阶段的讲评课该怎么上呢?孩子们从哪些点来评价同伴的习作呢?经过几个单元习作讲评课的实践研究后,我认为习作讲评课应该先从修改符号做起。在这节讲评课上,我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认识了一些修改符号,让他们利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结果发现还是有近二分之一的孩子不会用这些符号进行修改。我觉得修改符号的认识和使用也不是五六分钟的事情,要经常练习才行。

三年级的孩子对他人的习作下评语也很困难,不知道从哪些地方进行评价,我觉得应该先由老师示范修改、下评语再让孩子们来做,可能效果更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6057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