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 6 SectionB(2A-2C)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周玉香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进行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并且在全市优质课上我们来自不同学校的英语老师出了以阅读课为展示课的优质课。接下来我以去年我所讲的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一课为例来谈谈自己在阅读课教学中的得失和感触。 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 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流程
本课时是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通过本单元前三个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部分食物词汇及询问,谈论某人喜欢或者不喜欢某种食物的表述。本课将在此基础上以阅读理解的方式来巩固。本课时有2a,2b,2c 三个部分。我进行了内容整合,把2b单独拿出来,在本堂课上进行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的教学。因此本节课的类型是阅读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授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难点是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会”、“熟”、“用”的过程。
下面是我本堂课的基本的教学流程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候) 2、 pre-reading (读前活动、):
(1).复习检查 (2).导入新课
3、 while-reading (读中活动):课文理解 (1).略读(任务1) (2).查读(任务2) (3).细读 (任务3) (4). 检验效果(任务4)
1
4、 after - reading (读后活动);
(1).巩固练习 完成任务1、2 (2).扩展延伸
完成课外阅读理解一篇 5、布置作业 完成2C 练习
二、阅读课各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及课后反思
1.组织教学:(师生问候)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本课堂。
在课堂教学上,我把阅读课分成课前活动,课中活动,课后活动三部分。 2.在读前活动里,我设计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复习,我的想法是,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必要步骤,不仅可以很好的检查和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而且也是很好的衔接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内容。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学生还未进入正式状态,所以我需要一个进入新课的前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慢慢地进入到正式上课的状态。所以我把2a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放到了复习环节,出示图片让同学们谈论喜欢的食物和喜欢的原因。在谈论学生喜爱食物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加入了讨论,我告诉同学们,I like all kinds of food.So I am so heavy.这样以我自己的饮食方式加入同学们的讨论中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让同学们和我有种亲近的感觉,消除我们彼此第一次见面的隔阂,二是为接下来的新课导入打下基础。
此环节不足之处是:时间花费过多,导致以后环节时间紧,教师焦急。 在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我考虑很多,因为这是一节英语阅读理解课,不可能像新课那样设计那么多的丰富多彩的吸引学生的东西。我更多的考虑的是本次的导入的目的是怎么样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在导入过程中做到自然而不唐突,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充满期待的心情进入今天的阅读,这也应了一句俗话,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设计这个导入时我是这么设计的:在复习环节,我让同学们给我建议,怎么样才是好的生活方式,同学很踊跃的给我
2
意见,让我多吃水果,少吃肉,多运动等等。我感谢同学给的建议后,我提出我该向Cindy学习。当说到向她学习时,同学们有的就发出疑问了,谁是Cindy呢?她是干什么的呢?随后我把她拿着排球的照片传上,同学们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她是打排球的,我随后又把一个问题抛给了学生。“Why is she so healty?”同学们思考。随后我给出Cindy的介绍从而引出有关Cindy的三餐问题,同学们很想知道有关Cindy的信息,带着这个疑问导入阅读中活动。
3.在阅读中活动。我本着学生阅读课堂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来实施这堂课的教学,在“阅读活动”阶段,以学生阅读为主,设计目的很简单就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在阅读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进行有效地阅读,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运用的能力。但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必须交代清楚阅读的任务。所以为让学生明确任务,我为学生准备了阅读导学案,在导学案上学生一目了然关于各个任务的要求。在每个阅读活动前,又让同学了解了阅读中的技巧:略读、查读、和细读。在了解每个阅读技巧后必有个任务让同学们来完成。例如略读部分,让同学们解决有关Cindy的三餐问题,对于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初一学生来说,完成这个任务很轻松,所以同学的热情很高涨,但在完成任务前,我又给了学生一些限定,一是时间上有限制,二是要求学生默读来完成任务。我是这样考虑的,一方面,给学生一个限定时间提高阅读速度,快速阅读时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学生在考试中没有宽裕的时间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现在从各类考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快速阅读越来越受到青睐,所以我们必须不仅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训练他们的快速阅读能力而且在课堂中也要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这种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在很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诸如声读、心读、指读、扭头等直接影响阅读速度的不良习惯,必须及时给予纠正,如果阅读活动仅停留在声读阶段,将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从声读过渡到看读,培养起直接理解书面意义的阅读能力真正让学生养成“看读”的习惯。
在同学们掌握了略读和查读的技巧后,同学们很顺利的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接下来进入细读环节,要求学生仔细的进行阅读,以便掌握全文内容及语言
3
特征等。要求学生明确文章结构,找出语法难点,学习重点词语,进一步吸收新的词语知识、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在精读课文部分,我个人的观点是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当然这不是放波主流,而是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的各个感官器官调动起来,提高各个方面的英语能力。但在阅读课中,知识点和语法的讲解要尽量简练,因为阅读课的目的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技能。基于这个在这个环节中我只是简单在学生完成细读任务后,发挥此环节中教师应该占主导的作用的情况下,向学生演示如何去领会和在阅读中关注各个关键词,各个短语,各个词在短文中的应用及在阅读中该如何去关注这些关键的知识。同时在学生完成细读任务时要指出答题书写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如首字母大写,标点。 在同学们掌握了细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后,我又给了学生一个任务,此任务主要是检查学生由“熟”到“用”的过程,以练为主
循序渐进,在阅读中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了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回答过程中需要学生注意细节,否则很容易回答错误,事实上,那天的课堂上这些问题并没有全部回答正确,可见学生们还是需要慢慢来培养阅读理解中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以上是我本堂课中设计的读中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读”这一实践活动,以“练”这条主线贯穿于课文阅读教学的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自始至终,有输入,有反馈,由粗到细,由浅入深,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这正是我要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不足之处是,由于复习导入那时间过多,在此环节上我显的有点焦急,任务没有预设那样平稳的进行,感觉速度太快。
4.阅读后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精读课文后针对本堂课课文的检验。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检查阅读效果,在这个阶段我采用了根据课文知识点及背诵的方式补充课文的形式进行检查。课文知识点检查设计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阅读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个人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我知道知识是教不完的,特别是阅读理解,费时,讲解难度大,所以在平时的阅读
4
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给必要的提示和帮助,允许他们口头上的一些小错误,不打击、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另外一个是拓展延伸的:其目的是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阅读技能和其他技能进行整合,进行综合语言训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在延伸部分我选择了一个也是关于饮食的阅读,这个阅读是以表格出现的,短文不长,但出现的人物颇多,需要同学们用本堂课的所学所有阅读技巧,从略读,查读,细读都会有任务,而且要学会观察,知道如何去书写。从当时课堂反应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该项任务,并且同学们也观察到了书写时首字母要大写。效果不错。
在课后这一环节,课后我明白了:课外阅读应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与延伸,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内,学生的阅读实践则太有限。课外读得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5.布置作业
练习结束后,也已经接近下课了,在布置作业之前,我又带领学生把这节课的内容快速浏览一下,从而对这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学生们在经过不同层次的阅读基本上已经理解了短文,所以我把2C 留给了学生独立的课下去完成。我的这堂英语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的是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这些去把文章看懂,收获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慢慢的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心得和感触
在这个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后,我们学校英语组就一直在校内教研课中尝试阅读课的讲解,但一直是摸索,不同形式都尝试过,我们也向同行学习了很多,也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但什么形式的阅读课是对学生更好呢?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这次优质课,我代表我们学校来,可以说是带着我们英语组的共同的智慧来的,我针对这节课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后才选定这个。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