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算法》 第四章 二次同余方程与平方剩余
第 4 章 二次同余方程与平方剩余
内容 1. 二次同余方程,平方剩余 2. 模为奇素数的平方剩余 3. 勒让德符号、雅可比符号 4. 二次同余方程的求解 二次同余方程有解的判断与求解 要点 4.1 一般二次同余方程
(一) 二次同余方程
,(aax2+bx+c≡0(mod m)
(二) 化简
设m=p11p22?pkk,则方程(1)等价于同余方程
???0(mod m)) (1)
?ax2?bx?c?0(mod?2?ax?bx?c?0(mod?????ax2?bx?c?0(mod?问题归结为讨论同余方程
?1p1)?2p2) ?kpk), (pa) (2) ax2+bx+c≡0(mod p?)
(三) 化为标准形式
p≠2,方程(2)两边同乘以4a,
4a2x2+4abx+4ac≡0(mod p?)
?2ax?b?2≡b2-4ac(mod
变量代换,
1/49
p?)
《数论算法》 第四章 二次同余方程与平方剩余
y=2ax+b (3)
有
y2≡b2-4ac(mod p?) (4)
当p为奇素数时,方程(4)与(2)等价。即 ? 两者同时有解或无解;有解时,对(4)的每个解
通过式(3)(x的一次同余方程,且(p, y?y0?modp?,
2a)=1,所以解数为1)给出(2)的一个解x?x0?modp?,由(4)的不同的解给出(2)的不同的解;反之亦然。 ? 两者解数相同。
结论:只须讨论以下同余方程
x2≡a(mod p?) (5)
【例】化简方程7x2+5x-2≡0(mod 9)为标准形式。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4a=4×7=28,得
196x2+140x-56≡0(mod 9)
配方 (14x+5) 2-25-56≡0(mod 9) 移项 (14x+5) 2≡81(mod 9) 变量代换 y=14x+5 得 y2≡0(mod 9)
(解之得y=0, ±3,从而原方程的解为
x≡14?1(y-5)≡5?1 (y-5) ≡2(y-5)≡2y-10≡2y-1
≡-7, -1, 5≡-4, -1, 2(mod 9)) (四) 二次剩余
2/49
《数论算法》 第四章 二次同余方程与平方剩余
【定义4.1.1】设m是正整数,a是整数,ma。若同余方程
x2≡a(mod m) (6)
有解,则称a是模m的平方剩余(或二次剩余);若无解,则称a是模m的平方非剩余(或二次非剩余)。
问题:
(1) 设正整数a是模p的平方剩余,若记方程(6)中的
解为x≡a(mod m),那么此处的平方根a(mod
m)与通常的代数方程x2=a的解a有何区别? (2) 如何判断方程(6)有解? (3) 如何求方程(6)的解? (五) 例
【例1】1是模4平方剩余,-1是模4平方非剩余。 【例2】1、2、4是模7平方剩余,3、5、6是模7平方非
剩余。
【例3】直接计算12,22,…,142得模15的平方剩余(实际上只要计算(12,22,…,72)
1,4,9,10,6
平方非剩余:2,3,5,7,8,11,12,13,14
【例4】求满足方程E:y2≡x3+x+1(mod 7)的所有点。
(解)对 x=0,1,2,3,4,5,6分别解出y: ,y≡1,6(mod 7) x=0,y2≡1(mod 7),无解 x=1,y2≡3(mod 7)
,y≡2,5(mod 7) x=2,y2≡4(mod 7),无解 x=3,y2≡3(mod 7)
3/49
《数论算法》 第四章 二次同余方程与平方剩余
,无解 x=4,y2≡6(mod 7),无解 x=5,y2≡5(mod 7),无解 x=6,y2≡6(mod 7)
所以,满足方程的点为(0, 1),(0, 6),(2, 2),(2, 5)。
说明:方程E:y2≡x3+x+1的图形称为椭圆曲线。
4.2 模为奇素数的平方剩余与平方非剩余
模为素数的二次方程
x2≡a(mod p), (a, p)=1 (1)
因为??x?=x2,故方程(1)要么无解,要么有两个解。
2(一) 平方剩余的判断条件
【定理4.2.1】(欧拉判别条件)设p是奇素数,(a, p)=1,则
(i)a是模p的平方剩余的充要条件是
a?p?1?2 ≡1(mod p) (2)
(ii)a是模p的平方非剩余的充要条件是
a?p?1?2 ≡-1(mod p) (3)
并且当a是模p的平方剩余时,同余方程(1)恰有两个解。
(证)先证pa时,式(2)或(3)有且仅有一个成立。 由费马定理 ap?1≡1(mod p)
?a??a?p?1?2?-1≡0(mod p)
?1??a???1?≡0(mod p) (4)
p?1?22p?124/49
《数论算法》 第四章 二次同余方程与平方剩余
即 pap?1?1=a?p?1?2?1a?p?1?2?1
????但 ap?12?1,ap?12?1=1或2
????且素数p>2。所以,p能整除ap?12?1ap?12?1,但p不能同时整除a?p?1?2?1和a?p?1?2?1(否则,p能整除它们的最大公因子1或2)
??????????所以,由式(4)立即推出式(2)或式(3)有且仅有一式成立。
(i)必要性。若a是模p的二次剩余,则必有x0使得
2x0≡a(mod p),
因而有
??2?p?1?2≡a?p?1?2(mod p)。 x0p?1??即 x0?ap?12(mod p)。
由于pa,所以p
x0,因此由欧拉定理知
x0p?1≡1(mod p)。
即(2)式成立。
充分性。已知a?p?1?2 ≡1(mod p),这时必有pa。故一次同余方程
bx≡a(mod p), (1?b?p-1) (5)
有唯一解,对既约剩余系
-(p-1)/2,…,-1,1,…,(p-1)/2 (6)
由式(6)给出的模p的既约剩余系中的每个j,当b=j时,必有唯一的x?xj属于既约剩余系(6),使得式(5)成立。若a不是模p的二次剩余,则必有j?xj。这样,既约剩余系(6)中的p-1个数就可按j、xj作为一对,两两分完。 (b1≠b2,则相应的解x1≠x2,且除了±1之外,每个数的逆不是它本身)
5/4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数论算法》教案 4章(二次同余方程与平方剩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