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拓展】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_。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2、本诗作者为(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与( )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
3、这首诗( )与( )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 )之情。
4、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5、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6、“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7、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8、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考链接】
1、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2、作者笔下的边塞雪景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3、诗歌两部分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4、有人认为“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两句,场面太过热闹,与诗歌所表达的送别的惆怅之情不和谐,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5、同是写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湖心亭看雪》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30、诗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 2、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自主预习】 作家作品
杜甫字( ),( )朝( )诗人,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并称“李杜”,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作“诗圣”。
明确体裁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字词积累
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 怒号( ) 三重( )茅 长( )林梢 飘转( ) 丧( )乱 广厦( ) 俄顷( ) 大庇 ( ) 见( )此屋 【合作探究】
1、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2、让学生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3、“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4、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
【解难答疑】
1、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
2、最后一节诗人集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反馈拓展】 1、解释加线的词。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卷我屋上三重茅( ) (3)忍能对面为盗贼( ) (4)归来倚杖自叹息( ) (5)俄顷风定云墨色( ) (6)秋天漠漠向昏黑( )2、2、2、默写填空。
(1)茅飞渡江洒江郊, , 。 (2) ,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 。 ,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3、请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分别找出写景记事部分和直抒胸臆部分。并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四段的内容。
4、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______并渲染了特定的_________;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
6、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7、(08年眉山)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8、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30、诗五首 己亥杂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 【自主预习】 作家作品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由于作者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他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合作探究】 1、读准诗歌。 2、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解难答疑】
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有何言外之意?怎样理解龚自珍的“化作春泥更护花”?
3、你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反馈拓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中考链接】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