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基底压实标准遵照有关规定或设计要求;
④基底压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局部翻浆、“弹簧”可用换土法进行处理。
(3)分项验收和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向监理申报检验并确认签证。
①执行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②填土土样试验报告及全线压实试验报告; ③测量记录、施工记录; ④自检记录、检测报告; ⑤质量评定记录。
⑥督促施工单位提交以下资料并予以签证: 《土样试验报告》 《压实度试验报告》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分项工程报审表》 《基层基底检查表》 《基层完成情况检查表》 《工序质量验收记录》 2、底基层及基层工程质量控制: (1)底基层质量控制 :
①混合料应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摊铺平整,碾压密实。当天拌合的稳定类(半刚性)混合料必须3h前铺完、碾压成型;
10
②厂拌法施工:混合料在拌和站拌好后运往工地,。其材料配合比应予严格控制,必须保证配料准确,拌和均匀; ③摊铺成型后,先用轻型压路机初压,再以重型压路机碾压,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先低后高,直至全宽范围内都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④压实完成后应及时取样检验,每1000平米检验1处,路段压实合格率的标准是:合格率达100%者为合格,不足100%者为不合格。不合格者应及时处理;
⑤碾压成型后,必须在潮湿状态下洒水养生,严禁用水管直接冲洒,养生期一般为7天。养生期内应封闭管理。 ⑥分项验收及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向监理申报检验并确认签证。
⑦ 执行有关质量验评标准,主要内容有: a、三线:左、右边线、中线;
b、六度:厚度、压实度、平整度、中线两侧宽度、坡度、均匀度;
c、三量:含水量、含泥量、含灰量。 水泥稳定层混合料基层允许偏差(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压实度及允许偏差 垫层 压实度及允许偏差 稳定基层 11
1 2 3 4 5 6 △压实度 平整度 厚度 宽度 中线高程 横坡 重型击实≥95% 10mm ±10mm 不小于设计规定 ±20mm ±20mm且不大于±0.3% 重型击实≥95% 15mm +20mm,-10mm 不小于设计规定 ±20mm ±20mm且不大于±0.3% 3、沥青混凝土基层质量控制: (1)施工前质量控制: ①施工单位应提交的文件 基层检验合格资料,包括: a、分项工程报验申请表;
b、隐蔽工程记录表——基层分项; c、基层顶面弯沉检测合格报告; 原材料质量证明资料,包括: a、水泥出厂合格证、化验单; b、钢筋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c、配合比设计。
机械、设备、构件质量证明资料,包括: a、机械质检证明;
b、设备检验证明,如测量仪器等;
12
c、构件出厂合格证,如井框、井盖等。
测量放线成果,包括恢复三线,即左右边线、中线、预检工程报审表。
②对材料的一般要求:
a、水泥:应优先用高标号、收缩小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b、碎石:一般观察——洁净、坚硬、最大粒径<5cm,针片状含量<15%,泥土粉尘含量<5%;
c、砂:一般多用中砂,外观洁净、坚硬、含泥量<2%; d、水:为洁净的自来水。 (2)施工中质量控制:
①基层表面是否清理干净,淋水湿润。
②模板是否支垫稳固,接缝严密,板面整洁、直顺。
③混合料是否符合审批的配合比要求进行配制,运输或捣制过程中有否离析,有否人为乱加水,商品砼出厂到现场捣制成型时间有无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
④施工单位按规定现场制作砼试件。
⑤捣制过程中,工艺流程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 ⑥高温季节、雨季施工时有无使用防晒、防雨设施。 ⑦检查有无按规定进行养护,养护不少于14天。 ⑧检查填缝材料及 工艺操作是否符合要求。 (3)事后质量控制:
①边角整齐,无裂缝、积水,污染。
13
②伸缩缝必须贯通,垂直,缝内无杂物。
③切缝直顺,不得有瞎缝、跑锯,灌缝饱满、密实,缝面整齐,无漏灌 。
④督促施工单位提交以下资料,并予以签证。 《水稳层检验试验报告》
《水稳层铺设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厚度钻芯取样结果》 《工序质量评定表》 4、沟道质量控制: (1)施工前质量控制: ①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测量放线成果。 ○施工方案。 ○配合比设计。
○成品,半成品出厂合格证。 ○水泥出厂合格证,化验单。 ○钢筋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砖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机械设备年检证明。 ○现场组织机构及人员证明 ②督促施工单位完成以下工作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永新中学体育田径跑道足球场项目监理细则(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