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四节 感觉、运动功能和语言发育 1.小儿大脑神经细胞基本完成分化的年龄是 A.6个月B.1岁C.2岁D.3岁E.4岁 2.对小儿心理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因素是
A.神经系统 B.环境 C.教养 D.教育 E.营养 3.按运动功能的发育规律,小儿起坐的年龄一般为
A.3~4个月B.5~7个月C.8~9个月D.9~10个月E.10~12个月 4.根据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规律,正常小儿开始会爬的年龄是
A.3~4个月B.5~6个月C.8~9个月D.10~11个月E.11~12个月 5.下列小儿运动发育中属正常的一项是
A.4个月不能抬头B.8个月能坐稳C.10个月不会坐D.1岁不会站E.1岁半不会走 6.正常小儿能发两个复音(如“妈妈”)的年龄一般为
A.4~5个月B.5~6个月C.7~9个月D.10~12个月E.1~1岁半 7.正常小儿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需要的年龄是
A.8~9月B.10~12个月C.1.5~2岁D.3岁E.3.5岁 8.根据小儿认知的发展,开始有时间概念的年龄阶段是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E.6~7岁 9.幼儿期小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A.物我不分 B.强烈自我意识 C.对周围一切有强烈兴趣 D.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 E.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 感觉、运动功能和语言发育
1.母亲带4个月婴儿来儿保门诊检查,应认为发育异常的一项情况是 A.前囟1.5~2cm B.乳牙未萌出 C.头尚不能抬起 D.不能伸手取物 E.拥抱反射消失 2.5岁时小儿知觉发育的状况是
A.能爬高处 B.能辨上、下 C.能辨前、后 D.能辨自身左、右 E.有正确的分、秒时间知觉 3.8个月小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A.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赖关系B.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
C.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进取精神D.能发展勤奋个性E.确认自我认同感 感觉、运动功能和语言发育(1~4题共用题干)
护士为6月龄男孩亮亮做健康体检,检查结果正常。护理病史资料:该小儿采取母乳喂养,体格神经心理发育正常,体重6.2kg。
1.该小儿的大运动发育应会A.抬头B.爬C.独坐D.翻身E.扶站 2.该小儿的细动作发育应会
A.两手紧紧握拳B.开始有意识取物 C.能将物体换手D.可用拇、食指拾物E.开始学会用勺 3.该小儿语言的发育应会
A.会哭叫B.开始发出喉音C.开始发出辅音D.发出“爸爸”“妈妈”等语音E.会说单音字 4.该小儿感觉的发育应会
A.开始头眼协调注视物体B.开始能认识母亲C.能区别各种形状 D.能区别垂直线与横线E.能区别颜色
第三章 小儿营养与喂养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1.人体热量最主要的来源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E.矿物质 2.小儿时期一项特有的能量需要是
A.基础代谢需要B.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C.生长发育需要
D.活动需要 E.排泄损失
3.小儿能量与营养素需要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婴幼儿时期基础代谢所需能量相对较高 B.生长发育是小儿一项特有的能量需要 C.婴儿期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能量较年长儿多 D.年龄越小,活动所需的能量越多 E.排泄损失的能量指未被消化吸收而排出体外的食物 4.一正常健康婴儿,每日能量与水的需要量是
A.377kJ(90kcal)、100ml/kg B.418kJ(100kcal)、110ml/kg C.439kJ(105kcal)、120ml/kg D.460kJ(110kcal)、150ml/kg E.502kJ(120kcal)、160ml/kg 5.婴儿期合理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糖类供能比例应是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A. 15% 50% 35% B. 35% 15% 50% C. 50% 35% 15% D. 35% 50% 15% E. 15% 35% 50% 6.婴儿蛋白质需要量相比较成人多是因为
A.婴儿以流质为主食B.婴儿吸收差C.生长发育需要正氮平衡 D.婴儿利用差E.以蛋白质补充其他产能物质的不足
第三章 小儿营养与喂养 第二节 婴儿喂养 1.6个月以内小儿最理想的食品是
A.母乳 B.牛乳 C.羊乳 D.配方奶粉 E.营养米粉 2.初乳是指 A.产后1天以内的乳汁B.产后4~7天以内的乳汁
C.产后2周以内的乳汁 D.产后4个月以内的乳汁E.产后6个月以内的乳汁 3.初乳的特点是
A.分泌量较多B.脂肪含量较多C.免疫球蛋白含量多D.蛋白质含量少E.缺乏矿物质 4.初乳适合于新生儿喂哺的主要原因是
A.乳白蛋白多 B.不饱和脂肪酸多 C.抗体含量高 D.铁含量高 E.钙磷比例适宜 5.母乳喂养的优点是
A.含饱和脂肪酸多B.含矿物质多C.含甲型乳糖多D.含酪蛋白多E.免疫物质丰富 6.母乳与牛奶相比其优点是
A.蛋白质多B.乳糖少C.矿物质多D.脂肪酶多E.饱和脂肪酸多 7.与母乳增强免疫力无关的一项是
A.分泌型IgA B.乳铁蛋白 C.双歧因子 D.免疫细胞 E.酪蛋白 8.母乳的钙磷比例是 A.1:1 B.2:1 C.3:1 D.1:2 E.1:3
9.牛乳的钙磷比例是 A.1:1 B.2:1 C.3:1 D.1:2 E.1:3 10.不属于牛乳特点的一项是
A.蛋白质含量多,且以酪蛋白为主B.含饱和脂肪酸较多,而脂肪颗粒大
C.乳糖含量多于母乳,且以甲型乳糖为主D.钙磷比例为1:1 E.铁含量低,且吸收率低 11.正常足月儿出生后开奶的时间是
A.出生后即可B.生后1~2小时C.生后3~4小时D.生后6小时E.生后12小时 12.生后最初1~2月婴儿喂养的原则是
A.按需喂哺 B.按时喂哺 C.按量喂哺 D.定点喂哺 E.随意喂哺 13.下列关于母乳喂养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生后2小时开始喂奶B.新生儿定时喂奶C.3个月后夜间停止喂奶 D.每次哺乳约15~20分钟 E.每天喂奶8~10次 14.下列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母亲一般采用坐位B.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C.先换婴儿尿布,再洗母亲双手和乳房 D.将乳头放入婴儿口中吸吮E.哺乳完毕将小儿竖抱轻拍其背 15.正常婴儿完全断乳的年龄是
A.4~6个月B.7~9个月C.10~12个月D.12~15个月E.15~18个月 16.小儿断奶的时间最迟不超过
A.10个月B.12个月C.16个月D.18个月E.20个月 17.人工喂养儿最常用的乳品是
A.牛乳B.羊乳C.马乳 D.米粉 E.豆浆 18.将牛奶稀释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热量 B.降低脂肪浓度 C.降低酪蛋白浓度 D.调整钙磷比例 E.降低乳糖的浓度 19.生后1~2周采用牛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鲜牛乳与水稀释的比例应是 A.1∶1 B.2∶1 C.3∶1 D.4∶1 E.1∶2
20.按容量配制标准将全脂奶粉调制成全奶的比例是 A.1∶2 B.1∶3 C.1∶4 D.1∶5 E.4∶1 21.羊乳致命的缺点是
A.蛋白质含量多,且以酪蛋白为主B.含饱和脂肪酸较多,而脂肪颗粒大
C.乳糖含量低于母乳,且以甲型乳糖为主 D.钙磷比例为1:1 E.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低 22.下列关于人工喂养的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配制乳汁时,注意浓度和量 B.乳汁温度与体温相近 C.喂奶时,奶头里应充满乳汁 D.食具定期消毒 E.奶头孔的大小以奶瓶倒置时呈直线流出为宜 23.小儿添加辅助食品最主要的目的是
A.为断乳做好准备 B.补充乳类营养的不足C.促进智力的发育 D.促进情绪的发育 E.培养自理能力 24.正常婴儿开始添加辅助食品的年龄是
A.1~3个月B.4~6个月C.7~9个月D.10~12个月E.出生后第二年 25.小儿辅助食品添加的原则是
A.由粗到细B.由少到多C.由多种到一种D.由稠到稀E.在夏季添加 26.下列辅食添加的原则中错误的一项是
A.循序渐进 B.由少到多 C.由稀到稠 D.由粗到细 E.由一种到多种 27.婴儿开始添加蛋黄的月龄是
A.1~2个月 B.2~3个月 C.4~6个月 D.7~9个月 E.10~12个月 28.婴儿为了补充铁剂,最早需要添加的辅助食品是
A.新鲜水果B.蔬菜C.粥D.蛋黄E.牛奶 29.婴儿开始添加淀粉类食物的月龄是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E.6个月 30.为利于牙齿的发育小儿添加固体食物(如饼干、馒头)的月龄是
A.3个月起 B.6个月起 C.7个月起 D.10个月起 E.12个月起 (31~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汉堡B.鱼泥C.肉末D.馄饨E.果汁
31.1~3个月年龄的婴儿应该添加的辅食是(E)32.4~6个月年龄的婴儿应该添加的辅食是(B) 33.7~9个月年龄的婴儿应该添加的辅食是(C)34.10~12个月年龄的婴儿应该添加的辅食是(D) 婴儿喂养
1.体重5kg的婴儿每日所需8%糖牛奶的量为
A.200~250ml B.300~350ml C.400~450ml D.500~550ml E.600~650ml 2.体重6kg的婴儿每日所需8%糖牛奶的量为
A.200~250ml B.300~350ml C.400~450ml D.500~550ml E.600~650ml
3.母亲带5个月婴儿来儿保门诊营养咨询,除母乳外应添加的辅食是
A.果汁、鱼肝油 B.鱼泥、蛋黄 C.碎菜、肉末 D.带馅食品 E.馒头、软饭 4.7个月小儿可以选择的辅食是
A.果汁和鱼肝油 B.肉末和饼干C.鱼泥和蛋黄D.碎肉和软饭E.带馅的食品 第五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科医疗机构的组织特点 1.儿科门诊设置预诊室最主要的目的是
A.测量体温 B.检出传染病患儿C.咨询服务 D.检出重病患儿E.健康教育 2.预诊的检查方法是简单扼要地进行
A.问诊、望诊及简单体检B.望诊、触诊及尿液化验C.触诊、听诊及血化验
D.叩诊、问诊及胸部透视E.听诊、叩诊及心电图检查 3.对危重患儿就诊的程序应是
A.先抢救B.先挂号C.先预诊D.先量体温E.先化验血常规 4.急诊抢救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人 B.医疗技术 C.药品 D.物质 E.时间 5.儿科病房中特有的设置是
A.设有洗澡间、卫生间 B.病室之间有玻璃隔墙C.设有配餐室、配膳用具 D.设有床头柜、床旁椅 E.设有医、护办公室 6.儿科病房的设置中错误的一项是
A.大病室容纳4-6张病床,小病室为1~2张病床 B.病室之间采用玻璃隔墙以便医护人员观察患儿 C.病室窗户应设有护栏以防发生意外 D.每间病室均应设有洗手设备及夜间照明设备 E.墙壁、窗帘、卧具及患儿衣着均应采用灰暗色调 7.儿科病房中应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对象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 B.支气管肺炎患儿 C.新生儿、早产儿 D.化脓性脑膜炎患儿 E.结核病患儿
8.儿科病房中应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对象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 B.支气管肺炎患儿 C.肾病综合征患儿 D.化脓性脑膜炎患儿 E.结核病患儿
9.下列儿科病房传染病管理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发现传染病患儿及时隔离和转院B.对患儿的污物及病室及时进行消毒
C.对接触过传染病的易感儿及时被动免疫 D.对病房中的新生儿、白血病患儿保护性隔离 E.儿科病房停止接收病儿
10.不属于儿科病房管理特点的一项是
A.环境管理 B.预防交叉感染 C.传染病管理 D.预防意外 E.预防疾病 11.按新生儿室要求的温湿度是
A.16~18℃,40~50% B.18~20℃,55~65% C.20~22℃,55~65% D.22~24℃,55~65% E.24~26℃,60~70% 12.按儿科病房管理要求,儿童病室适宜的温湿度是
A.16~18℃,40~50% B.18~20℃,50~60% C.20~22℃,50~60% D.22~24℃,50~60% E.24~26℃,60~70%
第五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住院护理常规 1.入院护理不包括
A.介绍病房情况B.清洁卫生C.测量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D.睡眠与游戏E.了解患儿生活情况
2.一新患儿入院,按要求对患儿的卫生处置工作应该完成的时间是 A.入院2小时内 B.入院4小时内C.入院8小时内 D.入院16小时内E.入院24小时内
3.正在断奶期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该
A.暂停断奶B.立即断奶C.以牛乳代替人乳D.以配方奶粉代替人乳E.以其他食物代替人乳 4.住院护理常规规定新入院的患儿每日测生命体征 A.1次B.2次C.3次D.4次E.5次 5.住院护理常规规定病室消毒的次数是
A.每小时1次B.每天1次C.每天2次D.每周1次E.每周2次 6.小儿皮肤娇嫩易损,在皮肤护理时尤应注意护理的部位是 A.头部皮肤B.胸部皮肤C.背部皮肤D.四肢皮肤E.皱褶处皮肤 7.为减少对小儿皮肤的刺激,小儿沐浴时应使用 A.药皂B.酸性肥皂C.中性肥皂D.碱性肥皂E.香皂 8.在观察患儿病情时除生命体征外,特别要注意的是
A.眼神、面色、反应B.身体各部位C.药物的反应D.心理的状态E.特殊检查后的反应 (9~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普通饮食B.软食C.半流质饮食D.流质饮食E.高蛋白饮食
9.适合于恢复期患儿的饮食是(A)10.适合于发热、咀嚼吞咽困难患儿的饮食是(B) 11.适合于结核病患儿的饮食是(E)12.适合于体弱、手术后患儿的饮食是(C) 住院护理常规
1.患儿,3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体温38.0℃,食欲不振,此时应为患儿提供的饮食是 A.低脂饮食B.软食 C.无渣饮食 D.低热能饮食 E.低蛋白饮食
第五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护理 1.在无家长陪护的婴幼儿住院患儿中,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
A.分离性焦虑B.身体上攻击行为C.语言上攻击行为D.退行性行为E.恐惧心理 2.适用于婴儿的心理护理方法是
A.因势利导B.多做游戏C.搂抱与抚摸D.适时鼓励E.社会交流 3.在观察患儿病情时除生命体征外,特别要注意的是
A.眼神、面色、反应B.身体各部位C.药物的反应D.心理的状态E.特殊检查后的反应 第五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小儿用药护理 1.导致“灰婴综合征”的药物是
A.红霉素 B.氯霉素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E.先锋霉素 2.最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是
A.按年龄计算B.按体表面积计算C.按身高计算D.按体重计算E.按成人量折算 3.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诱发哪种感染
A.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B.空肠弯曲菌感染C.白色念珠菌感染 D.轮状病毒感染E.柯萨奇病毒感染 小儿用药护理
1.某药物的服用方法是每次25mg/kg,3次/日。体重8kg的小儿每天应用药总量为
A.150mgB.200mgC.300mgD.600mgE.800mg 小儿用药护理(1~4题共用题干) 患儿男,5岁。因患急性支气管炎,按医嘱需用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已知阿米卡星针剂(粉剂)每瓶0.2g,小儿用量为每日4mg/kg,每日2次,肌内注射。 1.该患儿的体重大约是 A.10kgB.12kgC.14kgD.16kgE.18kg. 2.如用5ml注射用水稀释,则每ml内含阿米卡星为 A.40mgB.60mgC.80mgD.100mgE.120mg 3.该患儿1日应用阿米卡星的剂量是 A.72mgB.82mgC.92mgD.102mgE.112mg 4.护士每次应抽取的注射量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儿科护理学题库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