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学概论_期末考试题(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社会化问题。

(二)社会化偏差与失败,主要表现为无效文化传递和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三)代沟问题,代沟是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的差距、隔阂,甚至冲突。p45

4、试谈你对中国社会转型中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解。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民众演变成国家----社会中间层----民众。(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出现农民工、个体户、私营业主等新阶层。(三)社会利益关系结构的变化。实现利益的路径发生变化,利益实现机制变化,利益差别化格局的形成等。

5、请联系中国的实际,比较家长制的管理方式与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家长制。家长制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它与初级社会群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家长制是指组织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者手中,以人为管理主体的组织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抑制了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不利于组织的顺利发展。

科层制是建立在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基础之上,以有效地实现目标为取向,由专业人员按照正式规则来运行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方式,其主要特征是: 1)存在明确的内部分工; 2)严格执行上下等级关系;

3)运行及等级划分建立在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明确的规则基础之上; 4)运行主要靠书面文件; 5)成员受过专业训练。

6)成员的职务活动与其私人生活是完全分开的。 6、对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与机制分析有何不同? 功能分析:社会制度的创设和维系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社会需要,因此首先对社会制度进行功能分析。

具体的功能分析要点是:⑴区分社会制度的产生原因和客观后果,将分析重点放在客观后果上。⑵辨识社会制度客观后果的多重性和复杂性。①社会制度显功能。②社会制度潜功能。③社会制度正功能。④社会制度反功能。

机制分析: 简单地说,机制是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对社会子都作机制分析,就是对社会制度的运作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具体的机制分析要点是:

(1)记录相关事件的独特性,耐心收集各种原始材料。

(2)非正式的制度和灵活的策略、技术比正式制度和死板的规则具有更大的因果力量和解释价值,因此,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灵活的非正式制度与变化多端的权力策略和技术的分析上。 (3)关注曾经被尝试后来却被忽略的事件;关注人们记忆中的东西,且关注人们遗忘了的东西;关注那些能说会道德人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7、中国的单位制度有什么样的独特特征?

单位成员对单位形成了高度的制度性依附。所谓制度性依附是说,单位成员对单位的高度依附是由单位制度本身决定的,而不取决于具体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单位成员对单位的社会和经济依附。第二,单位成员对单位的政治依附。第三,单位成员对直接领导的人身依附。

8、试通过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这对概念的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社区有哪些独特之处。 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概念是费孝通提出的。西方的社会关系格局为“团体格局”,他用“稻草捆“的比喻来描述西方社会的社会关系格局。即“个人—小团体—大团体—更大团体”。 中国传统农村的社会关系格局为“差序格局”,首先是以自我为关系的中心,根据亲疏远近

11

不同而使用不同的交往法则。其次所谓公私与群己是相对的。法律等正式控制在中国传统农村社区中并不有效,社区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的是人际关系及这种人际关系的历史传统。 长老(族长)的地位举足轻重。政府正式行政权力一般只到达县一级。 9、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1)改革开放以来,作为“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核心的城乡户籍制度有所调整,但二元户籍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国家对农村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仍有扩大趋势。 (3)出现新的“市场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即城乡之间农副产品的生产消费的联系弱化,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割裂 10、试述中国城市化面临哪些困境。 (1)城市化滞后

中国城市化的第一重困境是城市化滞后。城市化滞后意味着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滞后,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市居民落后了整整10年,城市化的滞后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城市化的第二重困境在于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城市中工作的农民工户籍身份仍被绑定在他们离开的村庄,使他们不能获得在城市的合法居住权,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目前仍在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而且造成了相当多的社会问题。 (3)城市管理滞后

中国城市化的第三重困境是城市管理迟滞。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长期滞后;另一方面,城市社区的社会管理水平较低,尚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社会服务。 11、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分层呈现出哪些新趋势。 (一)中国各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二)社会分层在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聚合趋势。(三)社会分层标准中弥散型的资源配置逐步转变为一体化的资源配置。(四)社会分层结构逐步出现了定型化的趋势。

12、试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以政治身份为核心的社会分层制度被基本打破,以经济因素为主,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为辅的社会分层制度逐步形成。其次,虽然政治因素在中国社会分层中不再起主导作用,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的能力并没有被削弱。再次,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密不可分。。最后,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变化的讨论,还要注意到中国社会阶层仍然处于重新建构过程中。p146-152 13、试述中国人口问题的现状。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人口结构来看,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也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此外,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情况也比较严重。就人口素质而言,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只占中国总人数的5%,人口素质低。 14、越轨行为有哪些功能?

越轨的正功能:首先,越轨行为有助于澄清并明确社会规范。其次,越轨行为也能促进群体的团结。再次,越轨行为会促进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最后,越轨行为也能强化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的意愿。

越轨的负功能:首先,越轨行为弱化了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的意愿,特别是当越轨行为非常普遍且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的时候。其次,越轨行为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不可预知甚至充满风险。

15、社会控制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2

(1) 社会控制的方式

社会控制的方式包括:第一组是政权、法律和纪律;第二组是习俗、道德和宗教;第三组是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 (2) 社会控制的功能

社会控制的正功能:社会控制可以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解和制约。一是能够保持正常社会生活的进行;二是维持社会秩序;三是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控制的消极作用:首先,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会产生和扩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其次,僵化的社会控制模式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会妨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第三,片面强调社会控制会妨碍社会发展,甚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第四,社会控制对社会秩序的强调与现代社会对个人充分发展的自由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

(3)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对越轨行为的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达到了对越轨行为的抑制和对社会规范的明确。

对越轨行为的内在控制主要强调的是社会规范的内化。社会规范的成功内化是指社会成员完全认同社会规范,意味着社会成员对越轨行为和社会规范之间的界限相当明确,进而能够在社会行动中“从心所欲不逾矩”。内化了的社会规范还可把越轨行为的危害控制在相当小的范围内。

对越轨行为的外在控制,主要指的就是运用外在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主要体现为惩戒和处罚。

适度的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两种作用机制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保证了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社会控制不一定能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但可抑制社会问题的爆发。

16、试用对集群行为的形成机制的讨论来分析2003年春因为非典在广州出现的抢购现象。 集群行为的形成,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决定性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结构性助长。第二个因素是结构性紧张。第三个因素是潜在信念成为普遍情绪,第四个亡灵帝国旨诱发因素,这是集群行为的导火索。第五个因素是行动动员。第六个因素是社会控制机制。 17、请举出实例说明谣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以及谣言是如何传播开来的。

谣言的特征:第一,谣言具有似真性。第二,谣言的产生与社会的某种临界状态或某些敏感事情有紧密的关联。第三,谣言与信息的透明度有直接的关联。第四,谣言开始容易停止难。第五,谣言在传播中会不断被加工。

谣言的传播过程:可分为磨尖、削平和同化三个阶段。

18、请结合实例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群体事件的发生机制是怎样的。

群体事件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六个层面:第一层为结构问题层。第二层为道德震撼层。第三层为概化信念层。第四层是次级刺激层。第五层是情境动员层。第六层是终极刺激层。 19、试述中国的现代化面临哪些问题。

我们可以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来概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四类:错位、失衡、畸变、两难。

错位存在三种不同形式,首先是传统因素的瓦解和现代因素的生成不同步造成的错位,其次是后发外生型国家提出的目标与正在形成的能力之间的错位,最后是其他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与后发外生型现代国家的实际情况之间的错位。

失衡现象是因为现代化进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在整个国家内迅速展开。

畸变指的是一些早发型现代化中的制度和策略,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现代进程中变成了似是而非的另一种东西。

两难则强调的是这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各种矛盾的要求而陷入左右为难的两

13

难窘境之中。

20、试述全球化的社会后果有哪些。

全球化进程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与合作,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首先是拉大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并导致贫困国家内部的进一步分裂。其次,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帝国主义的可能性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警觉。 21、如何认识中国社会转型期家庭所发生的结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中国家庭模式和家庭制度受到了深刻的冲击,表现为: 城市、社会转型改变了城市家庭收入水平和收入格局,改变了家庭成员的职业及与此相连的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观念,一方面使代际之间、夫妻之间的独立程度增大,家庭的稳定性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使城市居民产生不案例感和对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使城市居民退而依靠家庭来应对各种风险,反导致家庭凝聚力的增加。

农村,费孝通所描绘的传统家庭的两在主要功能-----经济合作社和生育共同体正在弱化,家庭原来的权利结构更加分散,婚姻的自主性也越来越高,家庭的多元化、平等化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22、试述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分层制度的异同。

人类历史上的社会分层制度有四种:奴隶制、种姓制、等级制和阶级—阶层制。

奴隶制是极端不平等的社会分层制度,奴隶主、平民、奴隶之间存在严格的区别,而且奴隶终生都基本无法改变自己的地位。

种姓制也是一种不平等的社会分层制度,如印度的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宽泛职业群体。

等级欧洲封建制中的社会分层制度。欧洲封建等级制规定了不同层级间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阶级—阶层社会制度是以人们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为主、其它资源如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为辅来确定人们所属层级的制度。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社会学概论_期末考试题(3)在线全文阅读。

社会学概论_期末考试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465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