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林道静是小说( )中的主要人物。 [A] 《林海雪原》 [B] 《青春之歌》 [C] 《红旗谱》 [D] 《小城春秋》 2、下列不属于“工业题材”小说的是( )。 [A] 《千万不要忘记》 [B] 《火车头》 [C] 《铁水奔流》 [D] 《五月的矿山》 3、以下《茶馆》中贯穿始终的人物是( )。 [A] 庞太监 [B] 刘麻子 [C] 王利发 [D] 唐铁嘴
4、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 )。 [A] 寻根小说 [B] 先锋小说 [C] 新写实小说 [D] 反思小说
5、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 [A] 鲁迅 [B] 巴金 [C] 沈从文 [D] 老舍 6、( )以散文化小说形式描写建国前苏北城镇的市井生活。 [A] 刘绍棠 [B] 汪曾祺 [C] 郑万隆 [D] 郑义 7、( )充分地体现了“国情”思想。 [A] 《开拓者》 [B] 《沉重的翅膀》 [C] 《龙种》 [D] 《花园街五号》 8、( )的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记述了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制造的震惊世界的大悲剧。 [A] 徐志耕 [B] 李延国 [C] 刘宾雁 [D] 邓贤 9、张抗抗的( ),通过对荒谬环境中人性二重性的剖析,提供了一份被社会扭曲、戕害的人性记录,表现了对合理的人性的追求。
[A] 《淡淡的晨雾》 [C] 《隐形伴侣》 [B] 《北极光》 [D] 《情爱画廊》
10、何申的( )将人生置于历史进程中来表现,获得了“现代人的命运”的意义。 [A] 《热河大兵》 [B] 《学习微笑》 [C] 《路上有雪》 [D] 《富起来的于四》 11、( )不属于“干预生活”的创作。 [A] 《青春之歌》 [B] 《并不愉快的故事》 [C]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D] 《在桥梁工地上》 12、“务实派”赵奇是( )中的人物。 [A] 《三家巷》 [B] 《乡下奇人》 [C] 《高干大》 [D] 《战果》 13、谢惠敏是( )中的人物。 [A] 《班主任》 [B] 《我爱每一片绿叶》 [C] 《四牌楼》 [D] 《风过耳》 14、《内奸》的作者是( )。 [A] 方之 [B] 高晓声 [C] 李准 [D] 王蒙 15、翁式含是( )中的人物。 [A] 《春之声》 [B] 《相见时难》 [C] 《河的子孙》 [D]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6、( )是建国文学的主旋律。 17、《茶馆》是老舍对 ( )的重写。
18、 反思文学中反映干群关系问题的作品有王蒙的( )等。 19、王安忆的“三恋”指的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 ( ) 。
20、新时期改革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蒋子龙的 ( ) 、刘心武的《钟鼓楼》等。 21、莫言《红高粱》讴歌了“红高粱精神”,它象征着 ( ) 。
22、何士光的短篇小说 ( )描绘的偏僻山村乡场是中国农村的缩影。 23、王蒙的小说强烈地透着作家的 ( ),这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传统一脉相承。 24、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官人》组成了 ( )。 25、( )的《红高粱》是新时期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6、新现实主义 27、建国文学 28、《班主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9、为什么刘心武的《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30、《白鹿原》被称为什么史诗?它包含了那些文学思潮要素? 31、列举建国后赵树理的主要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2、赵树理的小说《登记》反映了什么问题?
33、茹志娟的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答案 B 2 A 3 C 4 B 5 C 6 B 7 C 8 A 9 C 10 11 12 13 14 15 A A B A A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 ( 建设 ); 17、 (“往史”或他熟悉的“旧社会题材”); 18、 ( 《蝴蝶》 ); 19、 ( 《锦绣谷之恋》 ); 20、 ( 《乔厂长上任记》 ); 21、 (民族精神或民族气节); 22、 ( 《乡场上》 ); 23、 ( 社会使命感 ); 24、 ( 官场系列小说 ); 25、 ( 莫言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26、答:(1)新现实主义是新时期文学发展到90年代的文学思潮,是超越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而与“改革文学”衔接的。(2)新现实主义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时代感强,以揭露改革中的经济问题为核心的社会矛盾,同时也开掘生活中的美。(3)现实在这里有多重性质。无论美丑,都富有动态的真实。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十章,新现实主义,第一节、第三四节内容。 27、答:(1)建国文学指1949年到1956年其间的文学作品。主要代表作有赵树理《三里湾》、王蒙《青春万岁》等。(2)作家们满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和信心,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或者干部体制问题。有强烈的建设思想。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一章,第一节,建国文学概念理解。
28、答:(1)班主任是新时期伤痕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发表于1977年,作者是刘心武。(2)《班主任》突破了左的禁区,暴露了文革带给国家、民族的创伤,它的问世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精神契合,意味着思想解放运动发出了先声。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第三章,第二节,刘心武作品《班主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9、答:要点提示:
(1)刘心武的《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第一篇“问题小说”;
(2)暴露了文革给国家、民族造成的创伤;
(3)发扬了文革前建国文学时期可贵忧患意识和干预精神,表现了作家的赤子情怀; (4)《班主任》的问世,标志着教条主义的崩溃,有深刻的思想解放意义。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三章,第二节,刘心武作品《班主任》解读,对其意义进行评价。
30、答:要点提示:
(1)被称为20世纪的“世纪史诗”。
(2)作者把一个个文化心理结构放置于作品中,作品折射出了许多文学思潮,如伤痕、反思、寻根等。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第八章,第四节,作品《白鹿原》具体内容分析。 31、答:要点提示:
(1)赵树理建国后的代表作品主要有《登记》《三里湾》等。
(2)赵树理建国后的代表作品依然使用说书体,表现新生活,小说的氛围比解放前的创作更为明朗、欢乐,一扫过去的阴沉。小说中蕴含着强烈的建设思想,与建国初期的时代精神合拍。如《三里湾》的农村生活图景,虽然经济仍然落后,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但是由婚姻恋爱、家庭生活、农业劳动、文化学习等构成的农村百景,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象。
(3)小说依然表现新旧两种冲突,但对新的描绘充满了美感、幽默,人物充满了自信和内在的力量。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二章,第一节、第四节,赵树理代表作品介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32、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第二章,第一节到第四节,赵树理代表作品介绍。
33、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四章,第二节,反思文学,茹志娟代表作品介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2)(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