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言。 (1)文言文 (2)古白话

3、古代汉语课学习的对象是文言文,重点是先秦两汉作品。 第二章 语法(一)——实词部分 教学内容: (一)实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1)表示比喻(2)表示对人的态度(3)表示工具或行为方式(4)表示处所

2、??名词用如动词(1)名词用如一般动词(2)名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3、形容词用如动词(1)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2)形容词用如使动、意动用法 4、动词的使动用法

注意: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古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二)数的表示法

1、两、再、贰2、分数3、倍数4、零位数5、概数6、??虚数 (三)代词 1、人称代词

(1)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等。(2)第二人称代词:“汝、女、尔、若、而、乃”等。

(3)三人称代词:“之、其”。

(4)古汉语人称代词的一些特点:1)? ?? ???形式多,用法复杂。

2)没有单复数的区别。有时也在人称代词后面加“属、侪、曹、辈、等”一类名词以表示多数。

2、指示代词

(1)表近指的指示代词:“此、是、斯、兹、之、然”等。(2)表远指的指示代词:“被、夫、其”等。(3)不定代词:“或、莫”。(4)特殊的指示代词:“者、所”。

3、疑问代词:谁、孰、何、胡、奚、曷、安、焉、恶 第三章??语法(二)——虚词部分 教学内容:

(一)副词1、程度副词:(1)最、极、至、殊、尤(2)益、弥、滋(兹)(3)稍、颇

2、范围副词:(1)悉、皆、咸、尽、毕、并、具(俱)、举、凡 (2)唯(惟)、但(亶)、特、徒、独、直、弟(3)相

3、时间副词:(1)既、已、尝(2)素、雅(3)方、适(4)将、且、行将、方且(5)立、即、遽、亟(6)亟(qI?)、骤、数(shuo?)(7)遂、乃、旋、寻(8)终、卒、竟

4、肯定副词(1)表坚决的肯定:“必、诚、信、固”等。(2)表委婉的肯定:“殆、盖”等。

5、否定副词:(1)不、弗(2)毋、勿、莫(3)未、未尝(4)非 6、反诘副词:“岂、宁、讵(巨)、独”等

7、谦敬副词:(1)请、敬、谨(2)幸、惠、辱(3)敢、窃、伏 (二)介词

1、介词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构成介宾词组,通常放在谓语前作状语,或在谓语后作补语。介词可以介绍处所、行为对象、比较对象、原因、时间、行为所凭借的手段或方式(有时表率领、表凭借某种身份)、帮助或替代对象、目的、行为的共同参与者、类比的对象等。

2、常见介词:于(於)、以、为、与

(三)连词1、主要起联结作用,用来连接词、词组和分句。连词所连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有并列关系和偏正关系两种。

2、常见连词:而、以、则、虽、虽然、然、然而、然则。 (四)语气词

1、除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外,还可在句中表示停顿、提示或舒缓等语气。

2、常见语气词:(1)者、也(2)矣、耳、焉(3)乎、邪(耶)、欤(与)(4)哉(5)其、夫

(五)助词“之”的用法

1、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1)表领属关系,译作“的”(2)表同一性关系,译作“这个”

(3)表修饰关系,译作“一样的”(4)表强调,译作“这(那)么、这(那)样” 2、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构成主谓结构

(1)用在单句中时,用“之”连结的主谓结构充当句子成分,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2)用在复句中时,用“之”连结的主谓结构有时相当于一个分句。

(六)兼词1、指一个词同时兼有两种词性。2、常见的兼词:诸、盍、焉、耳、尔、旃、叵。

第四章??语法(三)——句法部分 教学内容:

(一)判断句:也叫名词谓语句,一般有如下四种形式:1、??者,??也。2、??,??也。

3、??者,??。4、??,??。

注意:1有些“者”字词组、“所”字词组可用作判断句谓语。2有些词译作“是”或“不是”,但不是判断词,如:“为、乃、即、必、亦、非”。3在先秦和西汉,有些接近口语的作品中偶有判断词“是”。注意不要把复指主语的指示代词“是”误为判断词。

(二)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主动者2、用介词“为”表示被动 ??3、用助动词“见”表示被动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三)语序1、谓语前置2、宾语前置(1)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3)用助词“是”或“之”把宾语提前 3、介宾结构的位置

(四)双宾语句:可带双宾语的常见动词有:“赐、为、与、予、遗、语、告、赠、示、教、问”等。

(五)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2、谓语的省略3、宾语的省略4、介词的省略5、其他成分的省略

(六)固定结构1、无乃(毋乃)2、得无(得微、得毋)3、无以(毋以)4、有以5、孰与(孰若)

6、若何(若之何、若??何)7、奈何(奈??何)8、如何(如之何、如??何)9、何如(何若、奚若、奚如、胡如)10、何以(奚以、何为、胡为、曷为)11、何遽(何渠、奚遽、奚距、;庸遽、庸讵)

第五章??古书的注释

教学内容:(一)古注的类型及别称1、传注体2、义疏体3、集解体 (二)注释的术语:1、释义用语2、注音用语3、校勘用语 (三)注释的体例:1、单注本2、经注本3、注疏本 (四)注释的内容: 第六章 文字

教学内容:(一)汉字形体的流变(二)汉字的形体构造:1、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2、传统的“六书”说:(1)六书名称的由来(2)六书名称简释(3)六书的相互关系

3、单纯词符(1)象形字(2)指事字 4、复合词符(1)会意字(2)形声字 (三)汉字的形体变化和字义 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

注意:本章重点为:1)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分析字义;2)注意学习汉字古今、异体、繁简的不同写法。第七章??词汇

教学内容:(一)词的构成:

1、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阅读古籍常会遇到某些由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不要误为复合词。

2、偏义复词只取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

3、单纯的多音词(多为双音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书写形式不止一个字,不能拆开解释单字的意义。

联绵词是单纯的双音节词。两个字或双声、或叠韵,也有既不双声、也不叠韵或叠音的。联绵词往往有多种书写形式。

(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由于词汇和词义是不断发展的,于是形成了一词多义现象。一个词的若干意义不是平等并列的,其中往往有一个是中心意义,其他意义只是以这个中心意义为起点发展引申的结果。

本义指词的本来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不一定是原始意义。

2、引申义有直接引申与间接引申,又有历时引申与共时引申之分。

3、词义引申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实义到虚义。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三种情况:

1、古今意义基本相同。这类词数量不多,却是汉语的基本词汇。2、古今意义迥然有异。

3、古今意义之间有同有异。这类词数量较多,又往往是多义词。要特别注意常用词古今意义之间的细微差别。

(四)同义词的辨析1、同义词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2、辨析同义词注意区别:(1)所指内容不同

(2)词义轻重程度不同(3)词义褒贬、感情色彩不同(4)语法功能不同(5)文体不同

(五)确切理解文句中的词义 1、在具体的文句中的词排除多义性。

2、确切理解文句中的词义,除查检工具书以外,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根据词在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其含义。这个特定含义不仅要能与上下文贯串,还必须与词的固有意义确有联系。(2)分析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

(3)从词义的时代性、地域性看词在文句中的含义。

(4)寻求有关语言事实作例证,归纳比较,会通诠释,求得某词在某种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义。

第八章 音韵

教学内容:(一)汉语音韵基础知识1、声母和韵母2、五音和七音3、清音和浊音 4、三十六字母5、四声与平仄6、双声和叠韵7、反切

(二)《广韵》概述1、《广韵》简介2、《广韵》的声母3、《广韵》的韵部 (三)上古音说略1、上古的声母系统2、上古的韵母系统? ???3、阴阳对转和旁转 (四)上古语音和古音通假

? ???1、上古语音一般指周秦时期的语音。据学者研究,上古声纽为28个,上古韵部为30部。上古声调尚无定论。

2、古音通假指古汉语书面语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先秦古籍中多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是以上古语音为依据的。

3、古音通假有两种情况:(1)同音通假(2)音近通假

4、通假字有些字的声符相同,有些字的声符不同。5、通假字古今字的区别。 第九章 工具书介绍

教学内容:(一)? ?字典、词典

1、综合性字典、词典(1)《康熙字典》(2)《中华大字典》(3)《辞源》(4)《辞海》

(5)《汉语大字典》(6)《汉语大词典》

2、语言文字专著类(1)《说文解字》(2)《说文通训定声》(3)《尔雅》(4)《经籍纂诂》

(5)《词诠》(6)《文言虚字》 3、有关人名、地名的专用词典

(1)《中国人名大辞典》(2)《古今同姓名大辞典》(3)《古今地名大辞典》 (二)类书1、《艺文类聚》2、《太平御览》3、《古今图书集成》4、《佩文韵府》 (三)政书1、“三通”2、“九通”3、“十通“4、会要、会典

(四)书目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中国丛书综录》3、《书目答问补正》4、《贩书偶记》

(五)索引1、《春秋经传引得》2、《十三经索引》3、《十通索引》4、《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在线全文阅读。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4629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