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现象,也称通感。P43第三段第一句开始
A审美感觉 B审美知觉
C 审美理解 D 审美联觉 D 11.( )是指人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或联系到其他相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 P43倒数第二段
A联想 B想象 C联觉 D感知 A 12.( )是指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P44倒数第三段
A联想 B想象 C联觉 D感知 B
13.在欣赏中国的戏曲表演时,必须发挥( ),方能在看到演员挥动马鞭绕场飞奔时,在脑海中浮现出人们纵马驰骋、一日千里的生动景象;在看到演员手中摆动船桨和身体起伏时,才能感受到船行水上、随波逐流的诗情画意。P45第二段,不要死记,要掌握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的含义,相见44页倒数第三段
A接近联想 B因果联想
C 再造性想象 D 创造性想象 C
14.西方“移情说”的杰出代表是19世纪德国美学家( )。P46倒数第一段
A 立普斯 B 黑格尔 C 鲍姆加登 D 康德 A
15.1912年,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布洛发表论文《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首次提出了“心理距离说”。P47第六行
A 立普斯 B 黑格尔 C 布洛 D 弗洛伊德 C
二、多项选择题:
1.审美感受的特征主要体现为( )。P37美感的特征
A 客观性 B直觉性 C 愉悦性 D 差异性 B C D
2.造成美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有:( )。P39第二自然段最后一行开始
A 时代因素 B民族因素 C阶级因素 D个体因素 A B C D
3.根据审美主体获得审美感受的不同程度,可以把审美感受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P49审美感受的动态过程
A 审美直觉 B审美理解 C 审美体验 D 审美升华 A C D
4.李泽厚先生在他的《美学四讲》中,从自然人化、积淀和文化心理结构出发,依据人的审美能力(趣味、观念和理想)的拥有和实现程度,将审美划分为三种形态,它们分别是:( )。P49第二段最后一行兼见注释
A悦耳悦目 B悦心悦意 C浑然忘我 D 悦志悦神 A B D
5.审美知觉是在审美感觉的基础上对审美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它具有( )等特征。P42第一段第二行开始
A 愉悦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B C D 11
三、判断题:
1.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个审美对象时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空间或情绪状态下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 √
2.审美中的理解,是理性积淀在感性之中,理解溶化在想象和情感之中,打个比喻,就是理之于诗,有如“水中盐,蜜中花”,是性存体匿,有味无痕。( ) √
3.美感具有直觉性的特征,因此美感中没有丝毫理性的因素 ( ) ×
4.美感具有差异性,同时,美感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共同性。 ( ) √
5.审美知觉是在审美感觉的基础上对审美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 ) √
6.审美体验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的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对象,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 ) ×
7.理解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贯穿在整个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广泛地渗入其他心理因素,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它同时又是触发其他审美因素的诱因,推动着它们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 ( ) ×
8.审美升华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调动再创造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的置身到对象中进行体验,把外在客体的内蕴转化为审美主体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 ( ) ×
9.创造性想象在审美鉴赏中比较常见,而再造性想象则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 ×
10.接近联想是指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所引起的联想。 ( ) ×
11.审美只要感受到艺术作品的形式就能获得美感,不需要理解它的内涵。
( ) ×
25
四、实例分析题:)
19世纪德国美学家立普斯说:“这种向我们周围的现实灌注生命的一切活动之所以发生,而且能以独特的方式发生,都因为我们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的努力,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植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移植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这种向内移植的活动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因而显得更易理解。”
分析:立普斯的这段话说明了所谓“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请结合实例谈谈中西方审美活动中的“移情”现象。 考答案:
中国古典艺术创作中的移情现象非常普遍,主要以“比兴”的方式来完成。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都是典型的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的移情现象,将人的生命和情感灌注到大地山川、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没有生命和情感的客观事物上,在艺术效果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
西方“移情说”的杰出代表就是立普斯。他认为,移情就是主体把自己的生命张力和情感、人格、思想等外射、移植、灌注到客体上去,使本来没有生命、情感、思想和意志的客体也像我们一样,具有了“人”的色彩,从而在客体身上观照和感受到自我的情感和生命,即“感到欢乐或愉快的那个自我”。在立普斯看来,美感是人的主观情感的外射,其根源不在美的对象,而在“自我”。
五、论述题:
1.请结合实例谈谈情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审美情感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和体验。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贯穿在整个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广泛地渗入其他心理因素,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它同时又是触发其他审美因素的诱因,推动着它们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情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美的创造过程中,情感是激发创作的原动力。中国古典美学所谓“情动而辞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就强调了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在生活中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情感,是人们对生活形象、现实事物产生美感的基础;在生活中孕育的艺术家的情感,是艺术家产生创作欲望的基础;审美情感不但推动艺术家进入创作过程,而且贯串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成为艺术创作得以展开和推进的动力。
其次,在美的欣赏过程中,情感是形成美感的驱动力。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时,往往会由于触景生情而产生美感;在欣赏社会美时,又由于社会事物对人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或包含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现实事物产生的美好情感而产生美感;
在欣赏艺术美时,往往由于艺术作品中饱含着艺术家的丰富情感而激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产生美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形象地概括了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结合审美活动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谈谈审美感受的动态过程。 考答案: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等各种心理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又各司其职,构成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审美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有着它发生、发展的运动轨迹,在不同的层次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就使得审美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阶段性。根据审美主体获得审美感受的不同程度,可以把审美感受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考察,即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这三个阶段又对应着审美感受的三种形态,即“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
“悦耳悦目”的审美感受,主要是指耳目的快乐。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的色彩、线条、形体和声音等感性形式,直接作用于人的审美感官眼睛和耳朵,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审美信息的接纳过程中,首先唤起的是耳目感官的愉快,是生理层次上的愉悦。审美体验是审美感受的高级阶段,所对应的是“悦心悦意”的审美形态。在审美体验阶段,审美主体充分调动审美感知、联想、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和审美修养等多方面的因素,主动参与体验,丰富和扩充了审美对象,并领悟到其中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在审美体验阶段,主体通过高峰体验达到主客体同一、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紧接着就进入了审美感受的最高层次,也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审美升华阶段。审美升华阶段所对应的是“悦志悦神”的审美形态。在审美升华阶段,主体的心灵追求会引导主体从与客体相融的境界中悬浮出来,升腾到一个更广阔、更深邃的世界之中,进入一种对无限或永恒的追求。这时主体要调动的是自身的人生经验和以往积淀的对人生的感悟,主体不仅超越了客体,也超越了自我,进入人类千百年来对美的理想追求之中,唤起人真正具有的价值和属性,实现审美的超越。这是对生命永恒不朽的精神追求和体验,是对个体生命感性存在的超越,是审美感受的最高境界。
审美活动中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使整个审美活动成为一个完整、复杂、动态的心理过程。
第三章题库 审美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
1.形式美的( ),是指从各类美的形式中能够抽取出某种富有美感的共同形式特性。P57形式美的特性,需掌握形式美的特性及含义
C
A 装饰性 B相对独立性 C抽象性 D符号性
2.中国戏曲的程式化表演技巧,要求演员必须掌握好( ),才能完美地表现出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P56倒数第二段倒数第二行
B
A 手、眼、身、法、做 B 手、眼、身、法、步 C 手、眼、身、打、法 D 手、眼、念、法、步 3.( )指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征的东西。”p55第二段第三行
A 黑格尔 B 康德 C 桑塔耶纳 D 格罗塞 A
4.古希腊的( )从“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出发,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的观点。P61倒数第一段第四行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毕达哥拉斯学派 D 5.( )是指抽象形式取得与内容分离的独立审美价值的过程。P63第二自然段第一行,同时需要掌握p62形式美的抽象化过程
A 形式化 B 独立化 C 普遍化 D 抽象化 B
6.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主要包括:( )。P64第二行
A 色彩、形状、光影、声音 B色彩、线条、光影、声音 A C 色彩、形状、尺度、声音 D色彩、形状、光影、韵律
7.从光谱上( ),人们依次可以经验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将所有可见波长的光混合起来,会经验到白色。P64色彩下第一段第二行
A 400到760毫微米 B 860到400毫微米
C 760到400毫微米 D 760到300毫微米 C 8.( )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p64倒数第行
A 恩格斯 B 黑格尔 C 康定斯基 D马克思 D 9.( )是指事物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质量都以一条线为中轴而形成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美学专题复习材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