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美学专题复习材料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美学专题复习题

第一章 美学与美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 P13倒数第二自然段第二行 A “美是理式” B“美是和谐”

C “美在关系” D“美是生活” B 2.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 )在1750年出版《美学》,第一次明确提出创立一门新学科“埃斯特惕卡”(Asthetica)——这就是今天所谓美学。P13倒数第一自然段第六行

A 鲍姆加登 B 黑格尔 C 费希纳 D 康德 A

3.在西方,美学从一开始就是( )的一个分支。P14第二行

A 哲学 B 语言学 C 文化学 D 伦理学 A

4.20世纪20年代,在( )著名的 “移情说”的影响下,中国出现首批美学理论。P14倒数第三自然段第二行

A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希纳 D 立普斯 D

5.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出现了四大学派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主客观统一派的代表是( )。 P14倒数第二自然段第二行

A 吕荧 B朱光潜 C 蔡仪 D 李泽厚 B 6.( )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社会活动中的美。P19倒数第二自然段第一行

A 社会美 B自然美 C 艺术美 D生活美 A

7.人们使用产品时,( )所给人的愉悦感受以及使用的熟练自如、得心应手,最能充分地体现出产品的美。P20倒数第一自然段第三行“功能美更为重要

A 包装装潢 B 产品结构

C 产品功能 D 产品造型 C 8.( )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迅即风靡整个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并迅速向世界其他地区渗透的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文化思潮。P32第二自然段第一行

A民间文化 B高雅文化

C大众文化 D后现代主义文化 D 9.( )是指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

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形态。P31倒数第一段第一行

A民间文化 B高雅文化

C大众文化 D后现代主义文化 C 10.( )是指主要表达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化形态。P30倒数第一段第一行

A民间文化 B高雅文化

C大众文化 D后现代主义文化 B 11.( )是指体现特定时代的群体整合、秩序安定或伦理和睦需要的文化形态,往往代表政府及统治阶层的共同利益。 P30主导文化一段

A主导文化 B民间文化

C大众文化 D后现代主义文化 A

12.英国社会学家( )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认为,西方国家生活审美化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艺术亚文化的兴起,二是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三是日常生活中符号和影像的泛滥。P25第二段第二行

A费希纳 B阿尔都塞 C鲍姆加登 D费瑟斯通 D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的三个层次的整体,这三个层次是:( )。P18倒数第二段第一行开始

A 物质生产能力 B 艺术生产能力

C 文化生产能力 D 精神生产能力 A C D 2.从美学历史发展来看,美学的研究对象除了“美”,还包括( )。P15美学的研究对象一段

A 艺术 B审美与审美关系 C美学范畴 D美育 A B C D

3.美的存在领域主要包括:( )。P19倒数第三段

A 社会美 B自然美 C 艺术美 D 悲剧美 A B C

4.社会美作为社会审美存在领域大致可分为:( )。P19倒数第四行

A 生产美 B生活美 C人性美 D 艺术美 A B C

5.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人性美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 )。P21倒数第二段

A 生活美 B行为美 C心灵美 D形体美 B C D 6.高雅文化又称 “精英文化”、人文文化,它的主要特征有:( )。P30倒数第一段

A形式创新 B社会批判

C个性化追求 D 教化性 A B C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 。每题2分,共10题)

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也是自然人化的过程。( ) √

2.自然人化是同步进行的双重历史实践进程,即外在自然的人化与内在自然的人化,也即客体自然的人化与主体自然的人化。( ) √

3.黑格尔《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诞生,他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 ( ) ×

4.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诞生,以蔡仪《新美学》为代表。 ( ) √

5.劳动美,指劳动活动的合规律性形式。( ) √

6.理念论认为自然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显示了或令人想起人的美好生活。 ( ) ×

7.形体美是形成心灵美的基础,又是心灵美的外在显示。 ( ) ×

8.主导文化指主要表达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化形态。 ( ) ×

9.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在通俗性和娱乐性方面颇为相似,也与大众文化一样采用大众媒介、按市场行情和流行趣味成批生产。( ) ×

10.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两个趋向:一是日常生活审美化,二是审美日常生活化。 ( ) √

11.后现代主义文化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相当于大众文化,二是前卫和先锋文化。 ( ) √

12.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 √

13.所谓生产美就是指生产产品的美。 ( ) ×

14.对于中国的大众而言,在今天的生活空间特别是都市生活空间中,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仍然很明显。 ( ) ×

14

四、实例分析题:(每题10分,1题)

一种观点认为,大众文化是毫无希望的商业文化。它是为了满足大量消费而大批生产的文化。其观众是一群没有鉴赏力的消费者。大众文化是俗套的,这是由已经和正在麻木的头脑被动消费的文化。

分析:请结合大众文化的涵义、特点、功能对以上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阐述应该如何理解日常生活审美化。 参考答案: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这在西方和中国都有明显表现。这个趋势的出现与两个因素有紧密关系:一是消费社会、消费文化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出现与流行,二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普及。传统社会的审美化是局限于少数贵族精英或士大夫阶层的,不具备大众性与普及性。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与商品化、物化同时出现的,在本质上不同于中国古代士大夫或西方前工业社会时代贵族的审美化的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两个趋向:一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社会现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质所充满。二是审美日常生活化,即聚焦于审美方式转向生活,并力图取消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边界。

2. 解释说明中国当代的审美文化形态。 参考答案:

从整体而言,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是一个容纳多重层面并彼此形成复杂关系的结合体,它大致容纳了五种形态的文化,即: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文化、民间文化。在这五种审美文化中,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发展迅猛,对高雅文化形成了挤压和挑战。

主导文化是指体现特定时代的群体整合、秩序安定或伦理和睦需要的文化形态,往往代表政府及统治阶层的共同利益。这种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教化性,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传达统治群体制定的社会规范,以便教育、整合或感化社会公众。高雅文化是指主要表达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化形态。它是对知识、人自身和世界的思考,更强调正统审美文化的高雅趣味,又称为“精英文化”、人文文化。大众文化是指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第二,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第三,故事的类型化。

第二章 审美感受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

意义,不是对象??” p36倒数第一段

A 黑格尔 B席勒 C马克思 D恩格斯 C 2.( ):“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式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 P37“直觉性”一段第二行

A 普列汉诺夫说 B 黑格尔 C 鲍姆加登 D 康德 A

3.当我们在欣赏达·芬奇的著名油画《蒙娜丽莎》时,往往立即就会被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所吸引、感染而迷失自我,这是因为美感具有( )的特征。 考查美感的特征

A 客观性 B直觉性 C 愉悦性 D 差异性 B

4.美感的( )是指人们在感受美的事物时,会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愉快和喜悦。P38

A 客观性 B直觉性 C 差异性 D愉悦性 D 5.“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审美感受的( )特征。考查美感的特征

A 客观性 B直觉性 C 差异性 D愉悦性 C

6.鲁迅先生说:“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也是造成美感差异性的重要因素。P40第一段,考查造成美感差异性的原因

A 阶级 B时代 C 民族 D 历史 A

7.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脑中产生了对审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就是( )。P41倒数第二段第一句开始

A审美感觉 B审美知觉

C审美感知 D 审美联觉 A

8.荷花和荷叶在我国的传统绘画中,常常被画成黑色或灰色,称为墨荷,然而,当人们在欣赏墨荷图时,却没有人把荷花和荷叶看成黑色或灰色,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把它们感知想象为粉色和绿色,这是因为审美知觉具有( )的特征。P42倒数第一段,考查审美知觉的特征

A选择性 B整体性 C共同性 D恒常性 D 9.( )是对审美对象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整体的把握。P42第一句

A审美感觉 B审美知觉

C审美理解 D 审美联觉 B 10.( )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各种感觉之间出现的沟通、转移和互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美学专题复习材料在线全文阅读。

美学专题复习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4574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ZigBee期末试题
下一篇:环境监测计算题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