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2014年3月26日,天文学家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体即宇宙中一切球状的固态物 B.材料中的“冰冻星球”为恒星 C.天体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
D.天体有很多类型,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2、“冰冻星球”所在区域比较寒冷,这最可能是由于该区域 ( ) A.距太阳比较遥远 B.天体的体积过小 C.天体绕太阳公转的速度过快
D.被冰雪覆盖
2015年3月20日在冰岛、欧洲、非洲北部、亚洲北部出现日全食,出现了如下图的景观。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 ( ) A.都是光球层 C.都是日冕层
B.都是色球层 D.光球层与色球层
4.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
A.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 B.影响北方地区的互联网络
C.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读图,完成5~6题。
1
5. 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 A. 黄土高原 B. 东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6. 上题所选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A.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海拔高,距太阳近 C.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D.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 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8.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9—10题
9.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 )
2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远在英国伦敦留学的小明收看的时间是 ( ) A.10日5时22分 B.10日9时52分 C.11日9时38分 D.12日1时38分
13、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地球大体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 A.a—b之间 B.b—c之间 C. c—d之间 D.d—a之间
读“地球自转线速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14—15题。
14、图甲M点的纬度、图乙N点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 ) A.30° 1月初 B.60° 7月初 C.60° 1月初 D.30° 7月初 15、当地球公转速度为N时 ( ) A.郑州市民——欢度春节 B.洛阳市民——欣赏牡丹
3
C.黑龙江——银装素裹 D.悉尼——较冷季节
16、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15年4月25日12时11分(当地时间),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截止2015年4月27日21时,地震已经造成3904人死亡,中国西藏、印度、孟家拉国、不丹等地出现人员伤亡。回答17题。
17、尼泊尔发生地震时,北京时间是 ( ) A.25日14时11分 B.27日23时11分 C.25日10时11分 D.26日16时11分 如图所示,当地球上昼半球与东半球重合时,回答18—19题。 1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 ( )
A.70°E,0° C.90°N,0°
B.90°W,0° D. 180°E,0°
19.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15时20分 C.6时
B.3时20分 D.21时40分
图中横坐标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20—21题。
20、自转线速度相比:
( )
A.d>b>a>c B.c>d>b>a C.b>d>c>a
D.a>d>b>c
21、图中a、b、c、d四个地点昼长时间相比: ( )
4
A.b>c>d>a B.a>d>c>b C.d>c>a>b D.a>b>c>d
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是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完成22~23题。
22.此该,甲地地方时为 A.6时 B.15时 C.9时 D.21时
23.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某地(86°S,80°W)的区时是
A.7日21时40分 B.7日22时 C.8日3时20分 D.8日8时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24—25题。
24、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 2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
下图是东亚和南亚地区某时期季风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图中①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气压差异 B.信风带形成的风向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地理】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