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田径运动:是田赛和径赛的合称。是比高度、比远度、比速度的项目。 2、 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
3、 径赛:用远度和高度计算成绩的跳跃和投掷项目叫田赛。
4、 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发挥人体的最大能力,从而产生最大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 5、 经济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体力,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地使用人体的
能量。 6、 步长:是指跑时两脚着地点间的距离。 7、 步频:是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换的次数。 8、 内外突沿:是指跑道的内外边的突起边沿。
9、 计算线:用来计算各条分道周长的线叫计算线。也就是运动员实际跑的线。
10、直、曲段分界线:将跑道的直段和曲段分开,并且与纵轴线垂直相交于园心的两条线称直、曲段分界线。
11、切入差:在部分分道跑的径赛项目中,当跑过规定的弯道路程之后,第一分道以外的各分道运动员在
往里道切入时多跑的路程叫切入差。
12、起跑线前伸数:为使运动员在分道比赛中跑的路程相等必须把第一分道以外的各分道多跑的路程从第一分道起点处向前伸出去,各分道前伸的长度就叫该分道的起跑线前伸数。
13、体能:是指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中身体的适应能力,通常是指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素质等,也被称为身体的运动素质。
14、大强度练习法:指教师在安排体能锻炼时要适当加大练习的负荷,以刺激身体机能器官,使体能得到有效的增长。
15、课内外结合法:就是把课上的教学与锻炼的内容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能在课外自觉的开展锻炼活动的方法。
16、运动技术:是指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的能力,有效地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 17、想象练习法:是田径运动技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以运动技术形成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当学生对某个技术已经有一定认识的时候,在练习某个动作技术前通过想象动作的结构、运动方式或运动节奏等,在头脑中加深正确技术概念,以便练习时更准确地完成该技术动作。
18、田径运动技术: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机体能力,有效地完成跑、跳、投的动作方法。 二、判断题
1 、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的竞赛项目。(√) 2 、田径比赛是奥运会奖牌最多的项目。(√) 3 、男子成年组的铅球重量为 7.27 公斤。(×) 4 、用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称为径赛。(√) 5 、用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称为田赛。( )
6 、竞走是一项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的周期性运动。( ) 7 、竞走时身体重心的最高点是在单脚支撑阶段。( ) 8 、跑时,着地缓冲动作一般不能为人体移动提供动力。(√) 9 、跑时,重力既是阻力是动力。(√)
10 、跑时,摩擦力虽是阻力,但可使人体间接地获得运动的动力。 (√) 11 、跑时,脚着地时的前撑冲力,对人体向前运动起动力作用。( ) 12 、人体起跳时的腾起角与起跳角是相同的。( )
13 、因为起跳是改变人体运动的方向的动作,所以它是跳跃中的主要技术动作。(√) 14 、起跳时的放脚动作,应为制动式着地。( )
15 、起跳时,摆动腿及两臂快速的摆所产生的动量,向下传递到支撑点,从而增大对地面的作用力,提高起跳效果。(√)
16 、人体起跳腾空后,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其身体重心运动轨迹是可以改变的。( ) 17 、投掷项目助跑的目的,是为了使身体在器械出手前获得一个良好的姿势。( ) 18 、投掷中的超越器械是由于上体主动后仰而形成的。( )
19 、在旋转投掷中,当角速度一定时,旋转半径越长,其线速度越大。(√) 20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顺风时投掷角度应加大,逆风时投掷角度应减少。(√) 21 、在运用完整法进行教学时,要多做专门辅助性练习。(√)
22 、田径运动训练是在田径运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训练中仍有教学因素。(√) 23 、运动训练的内容,通常指的是身体训练。( )
24 、田径运动的优异成绩,是通过系统的、不间断的多年训练获得的。(√) 25 、发展爆发力,可多采用一些小重量,多次数的力量练习方法。( ) 26 、长跑训练一般不进行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练习。( ) 27 、径赛分组时,同一单位运动员应尽量排在同一组里。( )
28 、全能运动的 110 米 栏项目的比赛分组时,每组以三个人为宜。(√) 29 、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比赛,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不要衔接进行。( ) 30 、编排竞赛秩序时,要把决赛项目和比较精彩的项目安排在最后集中进行。( ) 31 、总裁判长,可根据规则精神解决比赛中发生的一切问题。(√) 32 、总裁判长认为有必要时可以修改规则。( )
33 、径赛项目检录时,凡点名不到者应取消其比赛资格。(√) 34 、径赛运动员犯规时,检查长有权取消其比赛资格。( )
35 、各项接力比赛是否在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应以接力棒的位置为准。(√)
36 、运动员完成传棒后退出跑道时,阻碍了邻道运动员的跑进,但裁判员认为是无意的,可以不作任何处理。( )
37 、在跨栏比赛中,运动员无意用手推栏架,应判为犯规。(√) 38 、运动员如跑出自己左侧分道线,均应取消其比赛资格。( ) 39 、发令员对几名运动员同时抢跑时,应分别提出警告。(√)
40 、计时员见烟开表,至运动员躯干任何部分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的瞬间停表。(√) 41 、终点裁判员与计时员的判定不一致时,终点裁判应服从计时裁判。( ) 42 、跳远运动员单脚落入沙坑,其成绩有效。(√)
43 、跳高运动员请求免跳后,该运动员又要求恢复试跳,裁判员应允许。( )
44 、某跳高运动员试跳时触及横竿,当迅速离开垫子后,横杆落下,裁判员应判试跳成功。( ) 45 、某撑杆跳高运动员,助跑且使撑杆插入穴斗,但两脚未离地面,裁判员也应判其试跳失败。( ) 46 、铅球比赛中,器械落地后,只要身体完全平衡,可以从圈的前半部走出。( ) 47 、标枪出手后,在空中折断,应判为一次试掷失败。( ) 48 、全能投掷项目,所有运动员均有六次试掷机会。( ) 49 、田赛项目比赛中,运动员可以接受教练员的指导。( ) 50 、所有投掷项目,场地的落地区均为 40 角。( )
51 、半圆式田径场,只要分道宽和道数一样,其起跑前伸数一样。( ) 52 、标准半圆式田径场内突沿的周长为 400 米 。(√) 53 、半圆式田径场两个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直道长。( )
54 、国际上标准半圆式田径场的半径除 36 米 外,还有 36.5 米 、 37.898 米 。(√) 55 、 100 米 和 200 米 跑,起跑器的安装方法是一样的。( ) 56 、加速跑时,要求步幅大、步频快、重心低。( )
57 、途中跑时,要求上体前倾大,步幅小、步频快。( ) 58 、跑时摆动腿应为全脚掌着地。( )
59 、跑时两臂摆动动作,肘关节角度始终没有变化。( )
60 、弯道跑时人体向圆心方向倾斜是为了克服离心力的作用。(√)
61 、在短跑技术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强调自然放松、有弹性的大步幅跑的技术。(√) 62 、“下压式”传接棒技术的优点是“接棒人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下一次传接。(√) 63 、“上跳式”传接棒技术特点是:动作自然,传接棒时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快跑。( ) 64 、当前中长跑技术正向着适当步长,高频率跑法的趋势发展。(√) 65 、为快速攻栏,摆动腿可以伸直膝关节做攻栏动作。( ) 66 、过栏时起跨腿膝关节应大幅度屈膝外展。(√) 67 、弯道跨栏跑时,最好用左腿起跨。( )
68 、为获得下栏后第一步的步长,摆动腿下栏着地后,起跨腿仍应保持较高的位置。(√)
69 、跳高起跳时,摆动腿的迅速向上摆动,不仅增大了起跳蹬伸的反作用力,而且提高了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
70 、背越式跳高,有利于自然地降低身体重心和快速地起跳。(√) 71 、俯卧式跳高起跳速度慢,但起跳产生的支撑反作用力较大。(√) 72 、俯卧式跳高的杆上翻转动作是靠扭腰动作而获得的。( )
73 、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至起跳结束时身体形成背对横杆,其间身体是沿纵轴转的。( ) 74 、背越式跳高起跳时放脚位置应与横杆平行。( )
75 、背越式跳高,在上体越过横杆时,做“仰头”动作能使背弓做得更充分。(√) 76 、跳远起跳时的着地动作,应以全脚掌积极着地。( )
77 、跳远助跑步点不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加速不均匀,节奏和步长不稳。(√) 78 、三级跳远第一跳的换步动作,做的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第二跳的远度。( ) 79 、三级跳远的三跳节奏不好,主要是第一跳过高或过远造成的。(√) 80 、撑杆跳高的举竿动作应在助跑最后一步开始进行。( )
81 、推铅球滑步时,摆动腿(左腿)应积极向低趾板方向摆动。(√) 82 、滑步结束时,铅球投影点应远离右脚支撑点(√)
83 、在推铅球滑步过程中,右腿蹬地后快速收小腿和左腿摆动后的积极下压是完成“超越器械”动作的关键。(√)
84 、掷标枪时做“交叉步”是为了取得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 85 、掷标枪最后用力的一步,左腿前迈时,大腿不宜抬得过高。(√) 86 、掷标枪的“满弓”动作,是由投掷臂的主动动作形成的。( )
87 、旋转掷铁饼的下肢动作过程是双腿支撑——单脚支撑——腾空——单脚支撑——双脚支撑。(√) 88 、在中学田径教学中“循环练习”法是一种可以采用和推广的教学手段。(√) 89 、游戏比赛教学法,虽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但不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 90 、把用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赛项目称之为径赛 ( ) 91 、把用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竞赛项目称之为田赛 ( ) 92 、田径运动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功能 (√)
93 、我国女子运动员郑凤荣在 1966 年曾以 1.77 米 的成绩打破了世界记录 ( ) 94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时身体素质这个环节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 ) 95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人们从事田径运动的理论依据 (√) 96 、人体的身高也是决定跳跃项目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
97 、在投掷器械时 , 空气阻力对长投项目影响很大 , 对短投项目影响不大 ( ) 98 、中学体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快乐 ,” 三基 ” 不是太重要 ( )
99 、通常把终点线处设置为第四直曲段分界线 ( ) 100 、栏间跑主要就是速度 , 栏间节奏并不重要 ( )
101 、跳远落地过程中触及沙坑以外的地面 , 沙坑外触点较沙坑内最近触点离起跳点近, 既为犯规( )
102 、接力跑比赛时应由检查员准备接力棒。(√) 、选择题
1 、田径运动的分类是__A_____ 。 A 、竞走、跑、跳、投及全能项目。 B 、跑、跳、投、全能项目 C 、竞走、跑、跳、投
2 、合理的竞走技术应使身体重心轨迹呈____C___ 形状。 A 、曲线 B 、直线 C 、接近直线
3 、人体跑时,推动人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__B_____ 。 A 、重心 B 、支撑反作用力 C 、摩擦力 4 、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____C___ 。 A 、速度 B 、爆发力 C 、步频和步长
5 、根据公式: 可以看出:在腾起初速 Vo 一定时,腾起角 a 越接近 90 o ,其身体重心腾空的高度值__C_____ 。
A 、越小 B 、不变 C 、越大
6 、人体腾空后,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身体重心运动的轨迹 _A______。 A 、不能改变 B 、可以改变 C 、随意改变
7 、在跳跃项目中,起跳脚着板时,应以__C_____ 先触地。 A 、脚前掌 B 、全脚掌 C 、脚跟
8 、在投掷项目中,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和时间与出手初速度的关系是__A_____ 。 A 、增加工作距离,缩短用力时间,能增大出手初速度 B 、缩短工作距离,用力时间不变,也能增大出手初速度 C 、工作距离不变,增加用力时间,也能增大出手初速度。 9 、投掷项目的用力顺序是___B____ 。 A 、自上而下 B 、自下而上 C 、由中间的两端
10 、技术教学时,对因概念不清而产生的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是 __C_____。 A 、鼓励、启发、提高信心 B 、加强练习,提高身体素质 C 、通过示范,进一步讲清动作要领
11 、对田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一般是__B_____ 。
A 、加大运动量 B 、减小运动量提高强度 C 、减小运动量和强度 12 、发展速度主要是指__C_____ 。 A 、动作速度 B 、反应速度 C 、位移速度
13 、在编排比赛程序时,应首先安排___C____ 项目。 A 、田赛 B 、径赛 C 、全能
14 、按名次录取分组时,应把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分编在__B_____ 。 A 、一组里 B 、各组里 C 、任意一组里
15 、长距离跑的计圈工作应由_B______ 直接负责。 A 、径赛裁判长 B 、终点裁判长 C 、计时裁判长
16 、计时小组三块表计取的成绩各不相同时,应以__C_____ 成绩为准。
A 、平均 B 、较差 C 、中间
17 、径赛项目比赛, _C______有权取消犯规运动员的比赛资格。 A 、检查长 B 、检查员 C 、径赛裁判长
18 、跳高比赛丈量高度时,应由地面垂直丈量至横杆___A____ 最低处。 A 、上沿 B 、下沿 C 、中间
19 、田赛各项比赛的检录工作应由__A_____ 完成。 A 、田赛各裁判组记录员 B 、径赛检录员 C 、田赛裁判长 20 、标枪比赛时,每次掷出的标枪应由___C____ 起掷处。 A 、裁判员扔回 B 、运动员自取 C 、裁判员送回
21 、规则规定铅球运动员使用镁粉的部位仅限于___A____ 。 A 、双手 B 、双手和脚 C 、投掷圈内地面
22 、全能裁判员在___B____ 领导下进行裁判工作。 A 、全能裁判长 B 、田赛裁判长 C 、径赛裁判长 23 、与计算起跑前伸数有关的因素有__B_____ 。
A 、内突沿半径大小 B 、分道数、分道宽 C 、弯道数、弯道长 24 、规则规定,径赛跑道的分道宽为__B_____ 。
A 、 1.12 米 或 1.15 米 B 、 1.22 米 或 1.25 米 C 、 1.21 米 或 1.23 米 。 25 、丈量径赛项目距离的方法是__A_____ 。 A 、从起点线的后沿,量至终点线的后沿 B 、从起点线的后沿,量至终点线的前沿 C 、从起点线的前沿,量至终点线的前沿 26 、短跑途中跑的上体动作应该是__A____ 。 A 、稍前倾 B 、较大前倾 C 、正直
27 、短跑的脚掌着地动作应用___C___ 落地。 A 、全脚掌 B 、脚跟 C 、脚前掌
28 、短跑技术教学应把 放在主要地位__B___。 A 、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B 、直道途中跑 C 、弯道跑和终点跑
29 、 110 米 栏,起跑至跨第一栏跑八步时,应把 __B_____放在前起跑器上。 A 、摆动腿 B 、起跨腿 C 、任意一腿
30 、女子 100 米 ,栏间跑三步,其三步的比例为__C_____ 。 A 、中、小、大 B 、小、中、大 C 、小、大、中
31 、摆动腿下栏着地时,只有 __C_____关节可以缓冲。 A 、髋关节 B 、膝关节 C 、踝关节
32 、传接棒时最适宜的位置是__A_____ 处。 A 、离接力区前沿 4 - 5 米 B 、在接力区中线
C 、离接力区后沿 4 - 5 米
33 、传棒人向接棒人发出“接”的信号时,应在距接棒人__A_____ 处。 A 、约 1.5 米 处 B 、约 2 米 C 、约 2.5 米
34 、背越式跳高的起跳点,距离横杆垂直面的距离为__C_____ 厘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田径理论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