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电化学是研究( )和( )相互转换的科学。 2.离子浓度越大,响应时间越( )。
3.电位法测量溶液的pH时,采用( )作为指示电极。 4.25℃下,对于n=1电极的电极反应,理论斜率为( )mV。
5.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与i和j离子的( ),( )及( )有关。 6.甘汞电极的电极结构及电极反应分别为( )和( )。
7.根据电极电位形成机理,能建立平衡电位的电极分为( )和( )。 8.( )可以加速待测离子到达电极表面的速度。
9.反应分子中未成键电子激发到反键轨道的跃迁包括( )、( )两种可能。
10.紫外可见光谱法在254nm处测定烯醇式乙酰乙酸乙脂,应选择( )灯做光源,( )吸收池进行测量。 11.分子吸收外界能量引起分子不同能级跃迁,其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能级跃迁能>( )能级跃迁能>( )能级跃迁能。
12.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光的( )和( )来描述;光的粒子性可用光量子的( )来描述。 13.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取决于分子中( )的性质。 14.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 )能级跃迁而产生的。 15. Beer定律仅适用于( )浓度溶液。
16. Na原子D线的波长为588.995nm,相应的能量为( )eV。
17.光子的能量与它的( )成正比,或与( )成反比,而与光的( )无关。 18.处于第一激发态的电子直接跃迁到基态能级时所发射的谱线称为( )。
19.根据原子或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受激后发射的特征光谱来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含量的方法称为( )。 20. Zn元素的光谱项为43D,其光谱支项分别为( )、( )和( )。
21.多电子原子光谱项用( )、( )、( )和( )四个量子数描述,光谱项符号左上角的2S+1称为( )。 22.激发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使( )、( )和( )。 22.原子发射光谱仪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23.在光电光谱仪中,一个( )和一个( )构成一个光通道。 24.光谱分析中常采用内标法来消除( )产生的干扰。
25.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单位体中基态和激发态的原子数之间符合( )。 26.等离子矩管的( )通入辅助气,用以点燃等离子体。
27.原子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 28.由原子不规则的热运动而产生的光谱线增宽称为( )增宽。
29.空心阴极灯是一种( )光源,它发射的光谱具有( )特点。当灯电流升高,由于( )的影响,导致谱线轮廓( ),测量灵敏度( ),工作曲线( ),灯寿命( )。 30.原子吸收分析中,干扰效应主要有( )、( )、( )和( )。 31.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当吸收为1%时,其吸光度为( )。 32.火焰温度取决于燃气与助燃气的( )以及( )。
3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设计上常采用( )背景校正和( )背景校正。
34.当火焰的背景发射较强,在吸收线附近有非吸收光存在时,应采用( )的狭缝。 35..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消除物理干扰的方法是( )。
36.石墨炉原子化法分为( )、( )、( )和( )四个阶段进行升温。
1
37.由于基态原子数量受温度影响( ),所以,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准确度( )于原子发射光谱法。 38.色谱法中,混合组分是通过在( )和( )之间的作用力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的。 39.相对保留值仅与( )和( )有关,是理想的定性指标。 40.色谱峰的峰宽可以用( )、( )和( )三种方式来表示。 41.柱效能通常使用( )和( )指标来描述。 42.分配系数大的组分保留时间( )。 43.混合组分能否分离最终决定于( )。
44.速率理论把柱效与( ),( ),( )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用方程式表示出来。 45.归一化法适用于( )组分定量分析。
46.气相色谱仪由( ),( ),( ),( ),( )和( )组成,其中( )、( )和( )需要控制温度。 47.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有机氯农药残留是使用的检测器是( )。 48.红色担体用于承载( )固定液,分析( )。 49.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 )原则。 50.极性固定液适用于( )化合物分析。 51.气相色谱检测器有( )和( )两种类型。 52. FID常使用( )作为载气。 53.ECD主要用于( )物质的检测。
54.液相色谱中常用的流动相的脱气方法有( )、( )、( )和( )。
55.梯度淋洗就是在分离过程中,让流动相的( )、( )和pH值等按一定程序连续变化。 56.高效液相色谱中的的检测器分为( )和( )两大类。
57.液液分配色谱中,如果流动相的极性低而固定相的极性高,则称之为( ),常用于分离( )化合物。 58.正相键合相色谱采用( )固定相,适合于( )样品的分离。 二、选择题
1.Zn|Zn2+(0.01M)||Ag+(0.01M)|Ag 电池的φoAg+/ Ag=0.8V,φoZn+/ Zn=-0.76V,25℃时的电动势为( ) a. 1.56伏 b. 1.68伏 c. 1.50伏 d. 0.04伏 2.下列各电极中不属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是( )。
a. 钙电极 b. 氯电极 c 玻璃电极 d. 甘汞电极 3.用作内参比电极的银—氯化银电极属于( )
a. 离子选择性电极 b. 零类电极 c. 第一类电极 d. 第二类电极 4.电位法测定溶液pH所构成的电池是( )。
a. 电解池 b. 电导池 c. 原电池 d. 均不是
5.在255nm下测定饮料中山梨醇的含量,选择( )作为光源和吸收池系统。 a. D2灯-石英池 b. D2灯-玻璃池 c. W灯-石英池 d. W灯-玻璃池 6.分子受到光的照射发生能级跃迁,各能级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a. 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 b. 电子能级>转动能级>振动能级 c. 振动能级>转动能级>电子能级 d. 转动能级>振动能级>电子能级 7.在原子谱线表中,Mg(Ⅱ)280.27nm表示镁的( )谱线。
a. 原子线 b. 一级电离线 c. 二级电离线 d. 三级电离线 8.在以下的跃迁中,只有( )是禁跃的。
a. Δn=1 b. ΔL=±1 c. ΔS=1 d. ΔJ=1
2
9.在原子光谱仪器中,能够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是( )。 a. 光栅 b. 狭缝 c. 光电倍增管 d. 放大器 10.试样的气溶胶在等离子体的焰心区( )。
a. 电离 b. 蒸发 c. 原子化 d. 激发
11.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原则是在保持稳定和合适光强度输出的情况下,尽量选用( )的工作电流。 a. 较低 b. 较高 c. 任意 d. 最大
12.在光谱仪器中,能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是( )。 a. 光栅 b. 狭缝 c. 光电倍增管 d. 放大器 13.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铷时,加入1%钠盐溶液的作用是( ):
a. 减少背景 b. 提高火焰温度 c. 减少铷电离 d. 提高铷离子的浓度 14.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
a. 提供能量 b. 产生紫外光 c. 发射待测元素特征谱线 d. 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 15.原子分析中,吸光度最佳的测量范围是( ): a. 0.1~0.8 b. 0.01~0.05 c. 0.6~0.8 d. 大于0.9 16.待测试样在石墨管中能够产生基态原子的阶段是( )。 a. 原子化阶段 b. 干燥阶段 c. 清洗阶段 d. 灰化阶段 17.样品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完成溶剂蒸发过程的阶段是( )。 a. 原子化阶段 b. 干燥阶段 c. 清洗阶段 d. 灰化阶段
18.对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柱中的( ) a. 保留值 b. 扩散速度 c. 分配比 d. 理论塔板数 19.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 )
a. 柱长增加 b. 相比率增加 c. 降低柱温 d. 流动相速度降低 20.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 )
a. 涡流扩散 b. 分子扩散 c. 气相传质阻力 d. 液相传质阻力 21.塔板数n越大使色谱峰:( .
a. 越宽 b. 越窄 c. 趋于正态分布 d. 无影响 22.相对保留值r2,1与哪个因素有关:( ) a. 柱长 b. 载气流速 c. 柱温 d. 检测器 23.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的距离决定于( )
a. 分配系数 b. 扩散速度 c. 流动相流速 d. 以上都不是 24.对水和永久性气体无信号响应的色谱检测器是:( ) a. FPD b. ECD c. FID d. TCD 25.气相色谱检测器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
a.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b. 热导池检测器 c. 示差析光检测器 d. 火焰光度检测器 26.在ECD中,电负性组分获电子后,基流( )。 a. 漂移 b. 增大 c. 降低 d. 不变
27.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温度上限取决于( )
a. 沸点最高组分 b. 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 固定液的沸点 d.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28.下列气相色谱分析中会使色谱峰变窄的是( )
a. 进样速度慢 b. 增加柱温 c. 减少固定液用量 d. 增加柱长
3
29.在ECD中,电负性组分获电子后,基流( )。 a. 漂移 b. 增大 c. 降低 d. 不变
30.分析醇、醛、酮等物质经常使用的固定液是( )
a. 非极性固定液 b. 中等极性固定液 c. 强极性固定液 d. 氢键型固定液 31.在液相色谱中常用作固定相,又可以作为键合相基体的物质是:( ) a. 分子筛 b. 硅胶 c. 氧化铝 d. 活性炭
32.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响液相色谱色谱峰扩展主要因素的是:( ) a. 涡流扩散项 b. 分子扩散项 c. 传质阻力相 d. 都不是
33.以甲醇为流动相,某组分的分配容量k=1.2,如以极性乙腈为流动相,k值将( )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小 d. 都有可能
34.在硅胶柱上,用甲苯为流动相,某组分的保留时间为30min,如改用四氯化碳或乙醚,三者的溶剂强度参数分别为0.29、0.18、0.38,( )能降低该组分的保留时间 a. 四氯化碳 b.乙醚 c.都能 d..都不能 三、判断题
1.0.1pH单位的测量误差相当于电极电位6毫伏的变化。
2.对于一价离子电极来说,每1毫伏的电位测量误差将产生大约4%的浓度相对误差。 3.SCE是最常使用作为参比电极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4.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时,离子价态越高,测定结果误差越大。 5.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是被测离子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6.电位滴定法是将指示电极插在待测溶液中,研究滴定过程中电位变化,指示终点的方法。 7.离子选择性电极不同于含有氧化还原体系。 8.氟电极的理论斜率为59.2mV。 9.气敏电极实际上是一个化学电池。
10.25℃下,Ca2+离子电极的理论斜率为59.2mV。
11.电位法测S2-时,定量加入AgNO3,使S2-生成Ag2S沉淀,测定剩余的Ag+,其误差符合n=1的关系。 12.在标准状态下,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为0.000V。
13.作为内参比电极的银-氯化银电极是典型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14.分析中常采用标准加入法来消除实验条件波动产生的误差。 15.-COOH基团是典型的助色基。 16.苯环上引入-NH2是典型的助色团。
16.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光谱主要发生在红外光谱区。
17.溶剂的极性越大,n→π*跃迁吸收峰紫移,π→π*跃迁吸收峰红移。 18.若给予足够的能量,π电子可以向σ*跃迁。
19.在原子光谱中,我们把原子失去二个电子称为二级电离。 20.物质吸收或发射的能量是连续的,其能量的最小单位是光子。 21.1个电子通过电位差为1V的电场所获得的能量为1.602×1023.原子核外的价电子在任意两个能级之间跃迁而产生光谱。
24.原子由激发态向基态或较低能级跃迁发射的谱线强度与激发态能量成正比。 25.等离子矩管的内层以切线方向引入Ar气流作为冷却气,以保护石英管不被烧毁。
-19
焦耳。
22.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一般使用较宽的狭缝,以得到较大的光强。
4
26.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灵敏度与光源的性质无关 27.光电倍增管的输出电流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减小。
28.由于存在多谱勒增宽和劳仑斯增宽的效应,所以原子吸收线有一定的宽度。 29.吸收线的宽度又称半宽度,是指极大吸收系数一半处吸收线轮廓间频率差的一半。 30.分析中将能产生0.0044吸光度时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定义为检出限。 31.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准确度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
32.在保证空心阴极灯放电稳定和光强度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 33.积分吸收与频率及实验条件无关。 34.吸光系数是决定于光的波长的一个常数。 35.试样中共存元素对入射光的吸收称为背景吸收。
36.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越大,灵敏度越高。 37.燃气流量大于助燃气流量的火焰称为富燃性火焰。
38.当助燃气量大于燃气量时,形成的火焰称为贫燃性火焰,火焰具有氧化性。 39.燃气和助燃气比例为1的火焰称为化学计量型火焰。
40.为了消除基体效应对测定带来的影响,分析中常采用标准加入法。 41.标准加入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基体干扰,还能够消除背景干扰。
42.有效塔板数大表示组分在柱中达到的分配平衡的次数多,因此,有效塔板数可作为是否分离的依据。 43.由于VR=tR*FC,所以保留体积和载气流速无关。
44.相对保留值仅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是理想的定性指标。 45.涡流扩散项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柱子的填充不均匀性和固定液的厚度。 46.在一定柱长下,色谱峰的宽窄取决于组分在柱子中的分配比。
47.对于物质对在色谱柱上的分离情况,一般认为分离度达到1.5即分离完全。 48.使用内标法定量时,要求进样量要绝对精确。
49.当色谱柱中固定相、柱温保持不变时,一个组分只有一个保留时间。 50.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最小检知量只和检测器的性能有关。
51.用非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物质时,试样中组分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流出。 52.极性固定液使用白色担体,分析极性物质。 53.使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时必须使用稳流阀。 54.提高柱温有利于提高柱效,但不利于分离。
55.使用FID时,一般要求氮气和氢气的流速比为10﹕1。 56.温控系统中,汽化室、色谱柱、检测器的温度依次降低。 57.减少液膜厚度,降低柱温可以减小固定相传质阻力。 四、问答题
1.为何在强碱性溶液中使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pH值时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值低? 2.用氟离子电极测定氟离子时,常控制试液pH值在5.0~5.5之间,为什么? 3.何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时间?响应时间与那些因素有关? 4.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方法测定过程中是否应用搅拌,为什么? 5.简述电位滴定法的操作方法,与普通滴定法比较的优缺点。
6.CH3Cl分子中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在紫外光照射下可能发生何种类型的电子跃迁? 7.分别说明R吸收带和K吸收带的特点。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期末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