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markR5000地震解释数据迁移及升级
*.cd *.cgm *.inp *.clm *.cmp *.dat *.data *.dts *.err *.fault_data *.fault_fmt *.fieLog *.fieRej *.fmt *.fst *.fvp *.hrz *.hst *.hts *.hzd *.las *.layout *.log *.lst *.mcf *.merge_cat *.msc *.pcf *.pd2 *.ps2 *.pdf *.pds *.pdfold *.ptf *.txt *.w1,*.w2… *.w2s
3D Cube体文件 绘图文件 颜色色标文件
3D压缩格式地震数据文件
绘图数据集文件,包含控制点和断层多边形及计算等值线
断层文本数据文件 断层输入输出格式文件 断层输入输出记录信息文件 断层输入输出遭到拒绝记录信息文件 格式文件,用于ASCII文件输入输出使用 断层集文件
三维工区层位头文件,包含索引和属性信息
三维工区层位有序数据文件 三维工区层位无序数据文件 日志文件
运行bcm3d时产生的信息记录文件
手工等值线文件,包含解释员编辑过的等值线和注释,和.dts文件关联,文件名前缀一样 工区联合解释时产生 二维工区闭合差数据
处理控制文件,用于三维数据加载 二维工区控制文件 二维工区控制文件
工区定义文件,工区创建时产生,包括工区与网格对应关系和工区定义参数
点文件,控制面板显示的开始和结束坐标 文本文件 窗口文件
二维、三维Session文件
6
删除 删除 保留 保留 删除 删除 保留 删除 删除 保留 删除 删除 保留 删除 删除 保留 保留 保留
转换成hts后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保留 删除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删除 保留 删除 删除 删除
LandmarkR5000地震解释数据迁移及升级 *.wMs .w3s… *.zcm *.hdr core.* Geoprobe/ sess/ temp.* v8* va8* ac*… .wssc
区域控制图文件
保留 保留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Head record SW系统文件 系统出错文件
运行Geoprobe生成的文件夹 建立Session形成的文件夹 系统生成的临时文件
关闭Session形成的临时记录文件
1.3.1.2 导航数据整理
由于取消了地震工区的概念和plist命令,在R5000中不再使用plist.dat文件进行工区的关联,因此需要保证地震工区名与Survey名保持一致,才能顺利地进行数据迁移。对于R2003中Survey名与工区名不一致的情况,在迁移前,需要修改Survey名与工区名一致。此外,在地震数据管理工具中还要对工区对应的Survey进行检查,主要查看Survey对应的工区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该Survey可能是无效的。对于三维Survey需要查看其四角坐标信息,如果有四角坐标信息,则要利用断层数据管理器查看是否有断层信息,无效的Survey则可以删除。对于二维Survey,如果Survey中有测线信息,则不需要进行清理。
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对3D 工区Survey名的修改,一种是通过地震数据管理工具直接修改Survey名,另一种则是先将所有的Survey删除,然后再根据地震工区重新生成Survey。图1.4为导航数据的整理。
图1.4 导航数据整理界面
7
LandmarkR5000地震解释数据迁移及升级
1.3.1.3 层位整理
由于各种原因,工区目录下会存在许多无效的层位文件。对于这些无效层位,在进行工区整理时也应该予以清除。层位数据的检查与整理是在层位管理工具中进行的。通过层位管理工具先做层位数据的极值检查,删除层位值显示为“********”的极值层位。对于特殊数据的层位,如零值、负值或者值相对比较小时,都应该对该层位作进一步的详细检查,检查这些层位是否能够正常显示,并确定该层位是否为有效层位。在清理完所有的无效层位后,还要对层位的有关属性进行修改。在做完所有这些层位整理工作之后,再对所有剩余有效层位进行重新编号,建立新的索引。
工区的层位数据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hzd格式层位转换为*.hts格式
*.hzd格式是OpenWorks早期版本的层位文件, R5000系统并不支持这种格式的层位文件。在当前工区目录下,可能还存在早期遗留的这种格式层位文件,所以为了将此类文件能正确迁移到R5000系统中,必须将*.hzd格式转换为R5000系统所能识别的*.hts格式,然后再进行迁移。这种格式的转换可以利用层位转换工具进行。
2. 删除无效层位
在Seismic Project Manager窗口的菜单中选择Horizons | HrzUtil,打开HrzUtil层位管理工具进行层位整理。首先选择相应的工区,则该工区下所有的层位便显示在Horizon Choice List列表框中,将所有层位添加到Horizon Selected List列表框中,然后点击Computer Extremes进行极值计算。采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对所有层位进行Repair hts files、Fix for NaN、Validate hts files、Scan for NaN操作。所有操作完成后,观察Horizon Choice List列表框中的所有层位,主要查看是否有极值层位或者其它无效层位存在。如果层位列表中某个层位的后两列值显示为“********”,则该层位就是极值层位,属于无效层位,可将其删除。如果层位值为负或者明显较小时,则打开地震剖面和该层位,进一步查看能否正常显示。如果显示不正常,则可以删除。另外如果层位的名字以inter_、Attr_、post_、Dep、structure_、ld_ 等开头,表示这些层位是研究人员进行某种中间处理所形成的,对于这种层位一般也可以删除。
删除掉无效层位以后,单击Rebuild Index按钮,对剩余的有效层位重新建立索引。然后命令行进入工区目录下,用命令“hrzrenumber 工区名”对该工区下的所有层位重新编号排序。图1.5所示即为利用层位管理工具进行层位的整理工作,图1.6为特殊层位值的有效性检查。
8
LandmarkR5000地震解释数据迁移及升级
图1.5 层位管理工具
图1.6 检查具有特殊层位值的层位
3. 修改层位属性值
由于在实际的工区迁移中,存在迁移后的层位数据不能正常显示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此问题,保证数据迁移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将层位的onset属性值进行统一。在此次数据迁移过程中,约定将此属性值统一修改为Maximum。图1.7显示了这种层位属性值的修改。
9
LandmarkR5000地震解释数据迁移及升级
图1.7 修改层位属性值
4. 重新对层位进行排序
在工区目录下,命令行输入:hrzrenumber 工区名,即可实现对该工区下所有层位文件的重建排序索引。
5. 检查层位是否正常显示
经过上述几步操作,层位整理工作基本结束。最后,随机抽取一些层位,打开数据体,检查其是否能正常显示,是否还有无效层位的存在。 1.3.1.4 断层整理
断层数据存放在Oracle数据库中,OpenWorks提供了断层管理工具实现对断层数据的管理。断层整理主要是对那些重复断层和无效断层进行清理,是对整个项目工区统一进行的。在命令行使用命令:faultmanager 工区名,即可显示该工区下的所有断层信息,利用系统提供的操作命令可以进一步对各种重复断层进行删除操作。或者在Seisworks Project Manager | Fault 中使用断层管理工具进行整理。
1. 删除重复断层和无用断层
1)命令行方式。运行命令faultmanager,在出现的命令提示操作窗口中,先选择参数1 进行待整理工区的选择,然后选择参数CK,对该工区下的所有断层进行检查,最后分别运行DDL、DDE、DAL和DAE命令,删除工区中的各种多余的断层。此外查看断层检查结果中的no assigned segments(未分配断层)列表和Assigned and unsigned fault segments with 64 or more coordinates(多于64个点的断层)列表,如果存在这样的无效断层,则直接删除就行了。利用断层管理程序进行断层整理的运行结果如图1.8所示。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LandmarkR5000数据迁移方法及迁移常见问题(带图解)(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